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过去20多年里,已有大量的金融学文献关注了金融市场中“过度波动”这一概念。本文旨在评估实际股价是否比潜在的理论股价波动更厉害,进而评估股市是否有效。这里需要一个通常由现值关系导出的资产定价模型(或理性估价公式,RVF),以及一个均衡期望收益模型。  相似文献   

2.
金融噪声交易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济学动态》2001,(5):3-56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市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过大,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噪音交易的存在和频繁发生。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随机抽取了上海A股市场的近200种股票作为样本,通过构建正反馈交易的"涨幅组合",对噪音交易者投资的累积异常收益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股市过度波动与噪音交易频繁有密切的联系;噪音交易者通常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但其投资收益率一般情况下却为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2004年10月—2007年12月间9次利率上调下股市的反映这一实际出发,以交易价值驱动下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分析标准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利率提高,股票价格不降反升"这一异象的深层次原因,重新界定了股票价值的构成,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交易价值驱动的五个表征。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监管层面、投资者决策层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噪声交易理论对房地产按揭贷款市场的个人信贷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如果消费者效用函数是常相对风险厌恶函数,并且消费者的破产价值为正值,那么当房地产价格受到噪声扰动时,居民按揭贷款金额与房地产的价格泡沫成正相关,与房地产价格风险负相关,并且受居民主观风险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济研究》2016,(9):118-131
信息是引起股票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决策至今仍然是一个谜。由于利用真实股票市场数据来检验谣言与股价的关系无法控制预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了行为实验方法,首先建立一个包括情绪因子的行为风险决策模型,然后设计了一个2×3×3的风险决策实验,考察仅包括虚假信息的谣言对股票市场买卖双方风险决策的影响。我们利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检验发现,与有效市场理论不同,买卖双方面对负面谣言冲击时会显著降低风险资产比例,面对正面谣言冲击时卖方显著提高风险资产比例,但买方不显著。除买方负面谣言组外,谣言影响风险资产比例不具有持续性或外部性。本文首次证实了谣言会直接影响人们的风险投资行为进而导致股价过度波动,为监管部门打击造谣、传谣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红利政策与股市波动   总被引:77,自引:1,他引:76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年度红利公告对股价及交易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不论是首次分红还是一般的年度分红 ,现金股利所引起的股价异常收益显著小于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 (即现金和红股 )。此外 ,现金股利作为首次分红支付方式不受市场欢迎 ,其异常收益显著为负值。为了保证实证结果的纯净性 ,本文还进行了干扰排斥性检验 ,排除了除息除权日的溢出效应、大宗交易所引起的股价偏差及红利公告期间风险要素增加的影响。此研究回答了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公司红利政策与市场价格及交易额的相关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辉  席佳  张璇 《经济前沿》2009,(12):35-43
本文将行为金融学中的DSSW模型引入房地产市场,通过建立一个单期竞争性的DSSW模型,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噪声交易者的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并深入研究噪声购房者的噪声预期对我国的房市成因的影响机理。最后,本文利用2000年~2008年青岛房地产市场的样本数据对研究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了简短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噪声交易,金融泡沫与金融市场多重均衡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传统的金融市场效率理论,对于历史和现实中频繁出现的金融泡沫现象缺乏足够的理论解释力,而噪声交易理论和金融市场多重均衡理论则分别从信息和投机行为的角度对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作出了深刻揭示,并对主流的效率市场理论形成极大的冲击。而实验经济学对“泡沫”的动态实验研究,则给我们理解泡沫的形成、破裂和发展趋势以有益启发,其题中应有之义在于,投资主体的学习能力和过程以及公共信息对金融市场均衡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投资主体预期的理性化和管理层制度供给的及时性对于防范恶性金融泡沫或金融市场爆炸性、非线性多重均衡的出现是十分重要的。这些理论对中国的启示是,证券法的出台和投资主体对证券市场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是中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深圳A股市场的数据,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差异、交易偏好与股价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偏向于交易大盘股、高价股、低市盈率股和非ST股。各类个人和机构之间的交易偏好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月末平均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对小盘股、低价股、高市盈率股、ST股的偏好程度比其他个人投资者高;(2)无论是按规模、价格、市盈率、是否ST股对股票进行分类后利用Panel固定效应模型,还是应用一般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都表明,个人交易偏好程度高的股票的波动大于偏好程度低的股票,而机构投资者则相反;在大部分同类型股票中,个人和机构交易量的增加均会强化股价波动,但机构投资者交易量变化对收益波动的影响系数远大于个人。个人投资者的交易偏好及其对波动的影响显示其面临的风险可能较大.加强投资者教育、培养专业化理财队伍并鼓励个人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尽管Kyle(1985)较早地提出了“噪声交易”的术语,但他用这一术语表达的只是流动性交易的含义。而这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噪声交易具有实质性的不同,因为基于流动性的交易本质上还是一种实际的交易需求,而噪声交易则完全与实际的交易需求无关。Black(1986)在就任美国金融学会主席的演讲中首先全面地阐述了噪声交易研究的真正意义,指出噪声交易是金融市场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交易天数对股票收益波动具有显著影响,即两个相邻交易日之间间隔的非交易天数越多,收益的波动性越大.另外我们还发现我国股市中存在着结构性变化和不对称效应,而且市场风险和期望收益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异质预期、噪声交易与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行为金融理论认为,作为具有丰富心理活动的真实的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普遍存在各种认知偏差、情绪偏差和意志偏差,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投资决策偏差和金融资产的定价偏差,投资者的噪声交易能够对资产价格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噪声交易模型的框架构建了一个包含理性套利者、信息挖掘者和动量交易者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在内的噪声交易理论分析模型,在模型中引入了一系列与投资者行为特征相对应的重要行为参数,然后推导出由这三类异质投资者共同决定的风险资产均衡价格,最后通过灵敏度分析来综合讨论这三类异质投资者的一些重要行为参数对均衡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理性套利者确实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但是当噪声交易者在市场中的比例较大时,资产价格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者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均证实我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着大量的噪声交易者,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中来。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噪声交易存在的必然性,其次阐述了信息质量型噪声交易的内涵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投资者会过度关注价格,而不是理性人理论认为的收益率,是造成股市过度波动的重要原因。投资者过于看重股价,导致低价股价格波动更为剧烈。借助创业板放宽涨跌幅限制的自然实验,本文发现改革后创业板股票极端波动加剧,主要来自低价股的贡献,且无法被收益率与彩票型偏好解释。利用低价股过度波动的反转策略能实现显著的月度超额收益,证实投资者更看重股价而非收益率,从而产生过度反应。此外,低价股在新闻公告日有更高的异常收益、更弱的盈余公告后漂移,进一步证实投资者过度关注绝对股价。交易软件、宣传榜单只显示价格而非收益率,可能加重了投资者的这一错误。设置灵活的涨跌停制度、注重收益率而非绝对价格的信息披露有助于减缓股市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动性过剩、噪声交易与资产价格波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流动性过剩与投资者主体行为是影响资产价格波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将流动性过剩引入噪声交易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阶段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长期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在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期间,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保持协整关系,而在资本市场过度波动时期,这种协整关系消失了,投资主体的行为特征成为这一时期资产价格的主导因素。从2000年至今的整个样本时期来看,流动性过剩并不必然导致资产价格上涨,但却对资产价格有潜在的冲击和抬升作用,因此是资产价格上涨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的发生对股票市场会造成冲击,通过有关数据估测其股价在短期内的波动和反弹,预测突发事件对股市的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通过英国脱欧对世界股市及英国股市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脱欧事件当天对世界股市及发生国均造成消极影响,而事件发生前后均为正影响,但事件对世界股市影响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8.
潘凌云  董竹 《技术经济》2021,40(7):113-121
以2010—2018年融资融券标的数据为初始研究样本,考察了卖空交易对股价异质性波动的影响及企业成长性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卖空交易抑制了股价异质性波动,在缓解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其次,卖空交易对股价异质性波动的抑制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最后,卖空交易主要通过改善企业信息透明度来对股价异质性波动产生抑制效应.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国应该进一步降低卖空交易门槛.  相似文献   

19.
20.
银行信贷噪声交易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阳 《经济师》2005,(5):232-232
银行信贷是商业银行传统的、最核心的资产业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银行信贷的规模和价格,在交易主体之间是完全理性的交易行为。然而由于市场机制、市场竞争、单方利益等因素的趋动,导致银行信贷交易中很多非理性行为,这就是银行信贷噪声交易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