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整装待发”之际,国企与国资如何更好地与市场相结合?国企与国资管理体制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是社会各界急切想要知道的,也是政府要向公众解答的,本文想要通过对现有国有资本状况的分析,探讨国有资本的改革方向,是私有化还是市场化,试图提出国资国企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新的国资委成立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将产生深远影响。管理层收购,民企、外资并购国企以及地区、行业重组等将推动国企改革向纵深发展,但同时也应关注具体操作的公平与规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4.
基于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协同视角,本文系统地考察了中央企业重组对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央企业重组能够长期性地改善国有资本效益,并且这一结果在不同重组方式下存在差异。机制检验表明,中央企业重组是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非加剧市场垄断来提高国有资本效益的。进一步检验表明,深化国企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能够对中央企业重组起到政策协同效应。最后,中央企业重组还能够通过退市清算、产权转让等形式促使国有资本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同时布局重要行业并聚焦主业。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及时回应了国企重组特别是央企重组效果及必要性的重要关切,而且为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褚剑  陈骏 《财经研究》2021,47(3):50-64
在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尤其是近期政府机构改革将国资委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外派监事会职责划入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在国资监管与国企治理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审计官员的国资监管背景出发,考察了审计监督的国企治理效果.研究发现,审计官员的国资监管背景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这一结果在审计官员的国资监管经历越久、审计监督力度越强以及国企内部的公司治理机制越薄弱时越显著,而地方主政官员干预会弱化审计官员的审计监督改善国企治理的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审计官员的国资监管背景还能减少国有企业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提升创新绩效,最终增加公司价值.文章从审计官员角度深入阐释了审计监督在国资监管和国企治理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对于监管层深化国企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高峰 《广东经济》2014,(11):44-45
正广东此轮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其根本是激发包括国企和民企在内的市场主体活力。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不仅是国企向民企开放,更是双向的,最后目的是实现共同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出台的《改革意见》,对"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设计:在目标上,提出"至2017年,全省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比重超过70%","2020年,竞争性国有企业基本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基础设施项目实现混合持股,国有资本流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3,(7):69-71
把国资委划归人大管辖,其高管由人大聘任,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其他所有改革的前提。如此。说了多少年的“政企分开”“取消国企行政级别”等老大难问题,可一举解决。这一步。在技术上并无难度,完全取决于理念、认识和“政治勇气”。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推动国资监管体制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政企分开的重要平台,其能否顺利运营已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对上海、山东、四川、广东、重庆五省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考察发现,各省市投资、运营公司数量、类型、功能定位及运营模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重庆市、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经验丰富,表现出更高的利润率、更强的资本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为持股机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国企和政府间构筑了"隔离带",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国资监管架构。未来,要理清国资委与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权责边界,创新监管授权的"负面清单"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改革,规范和完善管控模式,做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推进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差异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经营。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本会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资委的成立标志着国家财务从国家财政中独立出来,此时,为了规范国有资本出资者代表——国资委和国有资本投资企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成立国有资本经营公司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在以国资委下设的国有资本经营公司为会计主体和以权责发生制为收入、支出确认标准的前提之下,从概念、理论框架、会计核算、审计等几个方面对国有资本会计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丰富国有资本会计的理论和实务。  相似文献   

10.
陈杰  孙晓艳 《广东经济》2010,(10):45-47
2004年6月,广东各级政府相继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资委刚成立的时候,国有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的中国经济刚刚走出低迷,亚洲金融危机、国企三年脱困等让人沮丧的记忆还相当清晰。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国资委积极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全面规范国有产权转让和国有企业改制;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使国企退出部分经济领域,国企主业更加突出;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产业、重要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着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国有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至2008年底,  相似文献   

11.
发展混合所有制和对国企分类进行监管是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基础的,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一方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解决了国资委职能定位的二重性,另一方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可以将行政权力转化为经济权力。当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作用并不会伴随其组建自然而然地实现,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其独特的企业法人地位、治理机制和国资机构的监管权力清单。  相似文献   

12.
国企改革3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我国国企改革30年来的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国企经营层面的改革;第二阶段是1987--1992年,主要是进行国企从经营权向所有权过渡的改革;第三阶段是1993--2004年,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同时对国企布局和不合理的结构进行调整。第四阶段是2005年至今,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原有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化对国家控股的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内部的改革。这里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内部产权分置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省市正在展开一轮新的产权转让风,北京、深圳、湖北、湖南、山东等省市将国企的大部分股权出售给民营企业或外国公司。北京的官员表示,将出售104家市属国企的股权或股份。其中包括一些知名品牌,如无锡的小天鹅公司,8月份被南京的一家私营企业斯威特集团(SVTGroup)收购。产权重组被认为是国企改革的灵丹妙药。 但国企改革的大方向在于产业整合而不是产权改革。中国零售业的情况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已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而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尚处于探索阶段,这期间存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认识不到位、被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企业范围较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公共财政预算间缺乏互相衔接的通道、尚未形成刚性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因此,应建构行之有效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以权责制为核心的会计基础、以国资委为主体的编制模式、囊括所有国企并根据行业来规定分红的征缴方式、能够使国企与民生实现正和博弈的支出结构及有效防范利润规避行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包袱沉重,老国企转制成新国企,不亚于负赘突围。2005年秋天,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宣告成立。10月17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向宝钢集团的外部董事颁发了聘书。据了解,宝钢集团董事会已于日前正式开始工作。“这是第一家国有独资企业成立的规范的董事会,也是169家央企中的第一个董事会,意义非常重大。”李荣融在后来的一次讲话中评价:“可以称得上是国资委成立以来的最大新闻。”“对国企而言,这当然意味着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宝钢集团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资本市场》记者:“以前是国资委任命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国企领导事实上也是官员,…  相似文献   

16.
依据鲍尔斯等学者对"剩余产品"的相关论述,本文将国企利润分配制度改革分为"利润控制主体改革"和"利润使用方式改革",按照这两个维度,立足于《资本论》中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对国企利润分配制度改革作出了新的阶段划分,并解释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有工业企业的长期资本积累历程。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利润控制主体改革"和"利润使用方式改革"均影响资本积累。当前,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面临的真正挑战是预算支出结构改革将导致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在民生支出提高的情况下需要保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相对独立性,切实提高国有资本经营生产性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任务。这方面至少有五个重要课题: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推行股份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公司制改革,旨在积极吸收非国有制投资主体参加国企改革,政府作为国有资本的所有者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2014,(3):109-112
<正>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着墨甚多"。中央和地方政府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面临的背景是: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行业过多,垄断行业改革缓慢,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不健全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等。为了给中国经济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新一轮国企改革远不是国企自身的改革,更重要的目的是为民企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进而激发经济活力。  相似文献   

19.
正如何使拥有4万亿资产的广东国资这头"大象"跳起舞来?必须要让企业放开手脚,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新年伊始,全国各地纷纷拉开国企改革的帷幕。值得关注的是,广东在此轮国企改革中,国资委作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将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并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实施"清单管理机制模式",以监管模式的转变提升国有资产的市场活力。"简政放权"体现在"两个转变":即从目前以"审批审核"为主的监管方式,向"优化布局和调整结构"为主转变。对此,广东省国资委已成立专门小组,研究监管清单、报告清单和问责清单的清单管理机制模式,该机制模式将大大提高企业自主决策权,有效促进企业健康有效发展。另一方面,广东省国资委还将从"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转变。作为此轮改革的重点,转变国资委监管职能,将突出体现在国资委授权放权的具体措施上。  相似文献   

20.
赵建峰 《经济师》2014,(5):279-280
十年前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预期将有一系列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出台,改革的方向包括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文章着眼于宁波市属国企范围,就如何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有所突破提出了一些见解,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了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