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拥有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三家子公司,而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就创下三项新纪录:登陆纽交所的中国内地第一家连锁零售企业;赴纽交所融资规模最大的中国医药类企业;中国医药类企业中首次在纽交所发行股票获得最高溢价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皮海洲 《新财经》2007,(2):77-77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最近几年,“中国概念股”受到境外投资者大力追捧,世界各地一些主要交易所也纷纷向中国企业伸出了橄榄枝,如被誉为“全球第一”的纽交所。不久前,其行政总裁塞恩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表演讲时,就高调呼吁中国内地企业探索“A N”的上市集资模式,即“上证所 纽交所”。他不仅对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没有选择纽交所上市深感遗憾,而且表示,国企作“A N”集资,估值将较其在香港“A H”集资更高。塞恩甚至断言,“A N”能令国企估值提升30%。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了福布斯中国最佳上市家族企业50强中8家医药类家族企业近5年的财务数据为样本。一方面,通过分析家族企业自身优势和特点来阐述家族企业的自身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从比率分析和业绩指标等财务视角分析我国医药类上市家族企业的成长能力。从财务角度剖析医药类上市家族企业成功的内在驱动力,并为企业内外投资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就在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经济高层对话之时,太阳能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创造出令投资者兴奋的成绩。从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尚德开始,此后陆续有7家太阳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并且走上了高价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去伦敦上市     
吴小夫 《中国经贸》2012,(15):36-37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约有60家企业在伦敦的股票市场上挂牌交易.其中,约10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约43家在伦交所高增长板(AIM),还有7家在伦敦PLUS交易所(成长型企业交易所).AIM和PLUS实际上是创业板. 按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在这60家企业中,矿产、医药、能源(包括新能源)、基金、电力、航空、地产类企业居多. 按上市时间来看,90%的企业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到伦敦上市的.其中,2006年上市的企业最多,共有15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伦敦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自2010年起又开始回升.  相似文献   

6.
看点一1.1万亿的经济规模在赞助中国奥运军团的61家国内外企业中,有29家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的上市地点范围覆盖全球,具体为:中国大陆A股13家、港股6家、纽交所3家、纳斯达克2家、德国2家,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各1家。此外还有一家国内企业相宜本草,刚刚发布公告,拟于今年登陆上交所。除6家上市公司未能查询到相关数据外,包含相宜本草在内的24家企业,2011年公司营业额共计为1.13万亿元,公司净利润共计为683.69亿元。  相似文献   

7.
(上接2008年第2期P59) 中国企业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为更有效地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纷纷通过了欧美制剂和原料药认证,以获得市场准入的通行证。截至2007年底,已有12家制剂生产企业(包括3家中药企业)通过了欧盟GMP认证,华海制药制剂车间通过了美国FDA的c-GMP。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百家企业,100多个产品通过了欧盟原料药COS认证,而获得美国FDADMF文件的企业则超过300个。此外.借助境外融资亦成为中国药企走出去的新方式。近年来,深圳迈瑞医疗、哈尔滨平川药业、沈阳三生制药等药企,纷纷以首次公开发行等方式在英国伦敦、新加坡以及美国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股市上市。生物医药行业已位居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前五大行业之一。截至2007年底,已有20多家医药企业在海外上市(不包括香港股市),而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成为中国药企海外上市融资的首选。2007年.先声药业、贵州同济堂、无锡药明康德等中国制药企业已先后在纽交所成功上市。新一轮的海外上市融资潮流对中国药企跨越市场壁垒、更快地进入所在市场流通领域,吸纳海外资金用于研发和生产等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东南融通(NYSE:LFT),是中国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软件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金融IT综合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大陆设有1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研发中心、6个技术交付中心、70个服务机构,同时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设有分支机构开拓海外业务.  相似文献   

9.
到目前为止,内地已有青岛啤酒等9家大型国有企业成功地在香港上市,大大推进了中国股市的国际化进程。但是从9家企业到港上市的准备过程来看也暴露出内地企业在体制、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和问题。 资本的重组问题 企业申请在港上市,往往需要对其进行重组,把一些不适宜上市的非经营性资产,分离出申请上市  相似文献   

10.
看点一 1.1万亿的经济规模在赞助中国奥运军团的61家国内外企业中,有29家上市企业,这些企业的上市地点范围覆盖全球,具体为:中国大陆A股13家、港股6家、纽交所3家、纳斯达克2家、德国2家,中国台湾、韩国、日本各1家。此外还有一家国内企业相宜本草,刚刚发布公告,拟于今年登陆上交所。除6家上市公司未能查询到相关数据外,包含相宜本草在内的24家企业,2011年公司营业额共计为1.13万亿元,公司净利润共计为683.69亿元。  相似文献   

11.
去伦敦上市     
今年4月2日,山东澳华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伦敦挂牌上市之后,6月22日,广州电子商务领军企业——环球市场集团再一次敲响了伦敦证券交易所的铜锣。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约有60家企业在伦敦的股票市场上挂牌交易。其中,约10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约43家在伦交所高增长板(AIM),还有7家在伦敦PLUS交易所(成长型企业交易所)。AIM和PLUS实际上是创业板。按企业所属行业来看,在这60家企业中,矿产、医药、能源(包括新能源)、基金、电力、航空、地产类企业居多。按上市时间来看,90%的企业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相似文献   

12.
AH股市场 随着内地企业以AH股形式同步上市及H股公司回归A股市场,内地与香港股市关系越趋紧密。继中国工商银行在2006年10月以AH股同步上市以来,内地企业上市集资的渠道及弹性越见增加。而中国人寿在2007年1月初成功回归A股市场上市,也为已经以H股形式上市的内地企业回归A股市场揭开序幕,使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截至2007年7月9日,同时发行A股及H股的上市公司共有45家。  相似文献   

13.
杨丽媪 《上海经济》2006,(10):48-4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自1993年青岛啤酒海外成功上市后,短短13年间,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总量已经突破了350家,其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0家企业成功赴海外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38亿美元。与此同时,香港、纽约、伦敦、新加坡、多伦多乃至东京、韩国等全球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也开始频频造访中国,对内地企业伸出橄榄枝。随着2006年7月15日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各大证交所更是掀起一股到中国“抢客”的风潮。  相似文献   

14.
《海外经济评论》2005,(45):12-13
【英国《金融时报》10月28日】 自上海石化(Shanghai Petrochemical)1993年成为第一家同时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后,在纽约证交所(NYSE)敲响开市铃声似乎已成为中国企业公开上市的成人仪式。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年初,中概股公司在美国上市的新IPO数量及其股价总体而言可能会出现持续强劲的增长态势。中国概念股2012年在美国遭受狙击,中国赴美上市公司仅有唯品会和欢聚时代2家。一直到2013年6月,外贸B2C企业兰亭集势才在纽交所打响头炮,开盘大涨为其他公司开了个好头。虽然2013年境内IPO暂停长达1年多,但中概股海外上市渐渐走出阴霾,在当年下半年出现中国企业大规模重返美股市场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最具创新的企业中大多为互联网企业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华尔街高调上市,创下纽交所IP0新高,中国互联网企业再次引起全球聚焦。在思略特2014中国企业创新报告中显示,中国最具创新的企业中大多为互联网企业。这些初创时曾经被诟病为"山寨"的企业,在规模扩张后成了创新的代名词,成就了独特的中国式创新。对于这种中国式创新,最好的代表就是中国几家网络巨头。这些企业兴起  相似文献   

17.
理查德·福尔德(Richard S.Fuld)的面孔上一次在中国人的视线里密集出现,是6年前雷曼兄弟在金融危机中轰然倒塌之时;而那时雷曼兄弟的CEO正是他。 这一次,他亲自来到中国,只为向中国企业传递一个信息:除了众所周知的纽交所和纳斯达克,未来,中国企业可以到他新近并购的一家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交易所为中国企业定制了新的上市标准和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从1999年新浪在纳斯达克挂牌开始,网易、搜狐、携程、盛大紧跟着一路狂奔,到最后那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或明或暗地尾随而去……这是民众印象里的海外上市潮。这种印象用具体数据来说更加惊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资企业通过买壳等方式开始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抛头露面。到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仅为48家,筹资金额才70亿美元左右;2004年,情势变化,海外上市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总量比2003年增长75%,达84家,筹资金额111.51亿美元。仅香港券市,2004年全年共有44家内地企业上市,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寻求海外上市成为近年来的一股热潮.有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3月,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中小企业就有31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伦敦、新加坡等上市的企业已超过百家.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海外上市.但在日前北京召开的"2002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高层论坛暨中小企业海内外上市与融资研讨会"上,专家对企业的这种行为持谨慎态度,建议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宜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寻求海外上市成为近年来的一股热潮.有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3月,仅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内地中小企业就有31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伦敦、新加坡等上市的企业已超过百家.还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正在寻求海外上市.但在日前北京召开的“2002年中国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高层论坛暨中小企业海内外上市与融资研讨会“上,专家对企业的这种行为持谨慎态度,建议中小企业海外上市宜三思而后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