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之一,是创建一流高职院校的重点,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基础。根据社会调查明确专业特色,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全新的会计人才培训基地,为突出能力本位不断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目标是服务地方经济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建设思路可概括为"321模式":三个能力提升、两个平台的构建、一个核心的展开。相关措施: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和发展,公路作为与经济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围绕当今时代公路建设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实现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服务的创新,才能使公路事业不断突破现有体制的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当前要实现公路事业的振兴发展,离不开拥有高技术、高水平、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培养公路人才,提升公路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发展力,已成为实现公路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习实训条件,校内实验室建设显得非常重要。作为河北省重点职业院校之一的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工程中心的建设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示范作用明显。本文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教学和实践基地相关建设工作为例,指出实训基地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给出了经验性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企业团组织的优势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如何能在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中有所作为,围绕经济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队伍,是摆在各级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共青团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培养和造就青年人才大军,是共青团服务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势所在."正是顺应潮流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战略举措.企业共青团组织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搞好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消费导刊》2012,(5):190-191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既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文主要探讨的就是在这次课程改革与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国际经济贸易法,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城市化和优化产业结构中,高职教育将历史性地承担起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培训和下岗工人转岗培训,成为区域社会稳定的"支撑点".在推进现代化和发展高新技术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教育将承担起培养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和高质量的人才支撑,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我国第一所获批设立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近年来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其采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研修探讨型教学模式、开展暑期学校项目、实行企业导师和复合导师制、多渠道培养复合型师资队伍等经验值得其他高校借鉴。以新疆石河子大学为例,提出人才培养要因地制宜、特色鲜明、服务当地;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主,复合型人才为辅;多渠道培养专业背景多元化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家的倡导与希望、校地共建的需要、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必要性;从信息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服务优势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优势基础;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给出了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方式方法新思想。  相似文献   

9.
郭颖 《商》2014,(39):290-290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针对目前人才市场的需求,交流的需要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纷纷开设了航空服务专业,其作为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新兴专业的一种,加强学生对航空服务英语的学习不仅能够推动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的民航事业输送更多的英语人才。本文主要是以《航空服务英语》为例,阐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推动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服务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为使海南服务贸易发展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度契合,将海南打造成服务贸易新高地,海南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优势,利用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开放水平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发展机会,深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同步进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跨境流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海南服务业开放度;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数字化人才体系;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战略部署,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信息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鄞州区人才生态系统的建设,介绍了人才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鄞州区人才生态系统的发展实践,分析存在的不足,具体提出构建人才生态政策链、人才生态产业链、人才生态服务链、人才生态人文链等加快推进鄞州区人才生态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为目标。独立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使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能及时对话,与区域经济社会形成互动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充分调动实验室资源服务地方经济,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商》2015,(40)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合格人才是支撑服务外包产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日益认识到,人才稀缺是制约服务外包企业接包能力和引进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因素。为此,做好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迫在眉睫。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本人在对我国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苏州工业企业创新发展存在高校院所、产业创新主体、科技服务资源、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应聚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化创新对外开放机制;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政府服务精度效能;大力引培创新创业人才;深化科研管理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赵霞 《商场现代化》2007,(23):379-38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之一,人才建设是关键。然而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现状极其严峻;可从加强基础教育、稳定农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解决农村人才流失、培养农村新型基层管理人才、建立农村人才市场等6个方面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是以社会事务管理、公益活动服务为职能的组织,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入,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是新时期事业单位高效履行社会服务管理职能的重要保障。而培训作为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手段,在提高人才素质、改善组织服务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为研究视角,分析事业单位人员培训的方式特点、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培训体系,目的在于助力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事业单位服务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农业大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农业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对此,我们需要从根源抓起,作为人才的摇篮,高校必须注重农业经济管理系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就对如何优化高校农业经济管理系的建设进行一番深刻的思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图书馆业尚存在资料建设滞后,人才匮乏和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国家应从财政政策,管理体制、人员队伍、技术手段和提高全民的认知度上给予关注,促进图书馆更好地履行服务职能,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浪  吴禧梅 《中国市场》2008,(48):146-147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摇篮,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重视人才培养,把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筑人才高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知识贡献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0.
2019年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意见指出以培育本土人才兴乡、服务在外人才返乡、动员社会人才下乡为重点,要以服务、凝聚、培养青年人为切入点,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素是乡村人才建设,结合乡村人才的主体构成,在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黑龙江省乡村人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