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研究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收集了全国居民人均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支出、城镇居民人均支出,以及潜在的影响因素在1997~2016年间的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后,对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模型,通过结果分析潜在因素对居民收消费水平的影响。最后,文章从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两方面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中国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金怡 《特区经济》2023,(8):114-117
我国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旅游业供给质量提升,但需求方在原本呈上升趋势时突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潜在游客心理及行为出现转变。为顺应“十四五”规划,促进旅游业恢复性增长,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的出游意向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56.4%的受访者有明确出游意向,心理感知因子、景区通达性与安全性因子、出游成本因子对城市居民出游意向均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出游成本因子作用效果最显著。文末,为助力城市居民出游率恢复性增长,从政府和旅游企业层面提出建议:利用政府公信力,鼓励城市居民放心出游;保障社会就业率,降低失业率;开发周边短途游,加大营销力度;降低出游成本,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强景区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3.
城镇居民医保是继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之后的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又一重大制度安排,城镇居民医保的实施意味着我国正逐步进入全民医保时代.欠发达地区由于交通、区位、经济等因素限制,在城镇居民医保推广中呈现出一些特有问题,需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以通道县的城镇居民医保调研为基础,通过对该县城镇居民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分析城镇居民医保推广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扩大居民医保范围、完善居民医保政策、加大政府推动力、推进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形成的分析表明,第一产业增加值、失业率等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显著因素。并且,从这些因素的变动趋势判断,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仍将会进一步扩大。因此,扩大就业渠道、大力普及教育、深化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控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幸福悖论”的研究逐渐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的关系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理论分析发现,主观幸福感的强弱是受到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镇居民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CGSS2013),基于有序Logit回归模型探讨了社会资本、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收入、健康水平与信任程度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3个主要因素,而现阶段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最重要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2)性别、年龄、职业、健康、婚姻与政治面貌等个体因素均对城镇居民幸福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3)社会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4)整体而言,未来需要从缩小社会收入差距、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完善城镇医疗保障等几个方面提升中国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南京市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中青年城镇居民选择老年照顾方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和月收入水平等六因素对中青年城镇居民老年照顾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性别、婚姻和工作单位性质三因素起着较强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生命周期-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的框架内,使用1997~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方法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显示:持久收入的增加和储蓄惯性显著提高了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并且以上两方面因素可以对1997~2008年间城镇居民储蓄率增幅中的大部分进行解释;但与传统的LC-PIH模型不同,少儿抚养比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通过降低不确定性,从而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储蓄率,而就业的市场化程度却产生了与之相反的影响。但公共支出的结构、通货膨胀率以及实际利率没有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新常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民工群体逐年壮大。当前,农民工的消费边际倾向大幅低于城镇居民,研究如何释放农民工的潜在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详细分析外来农民工消费现状,通过对比外来农民工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进一步分析外来农民工消费的影响因素、制约因素。文章最后给出加快释放外来农民工消费潜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疲软有多方面的原因,如企业的重组、破产、企业效益的下滑引起下岗职工的增加,国企改革使城镇居民的收入预期降低。这些因素使城镇居民产生一种“未雨绸缪”的心态,其消费支出也相应减少,这些都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扩张的直接因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两个间接因素导致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减少,即住房制度改革和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似乎和上述各种因素一样,“未雨绸缪”的心态降低了居民的收入预期,但事实上,这两个因素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谈到住房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就不能不涉及到“财政补贴”这一概念。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调整,在改革的过程中,必定有一部分人的利益会受到损害,为保证改革过程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对这部分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1.
李霞 《新疆财经》2014,(3):27-34
我国干旱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在全国来说相对较为缓慢。为研究其原因,本文以新疆北疆地区、东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389户农民的有效问卷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疆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生产条件、家庭人口、农业收入、农业优惠政策等;影响转出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家庭人口、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因此,要推进干旱区农地流转。必须从政策方面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三亚主要客源国之一韩国2005-2013年数据,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三亚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一阶差分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时间序列数据,证实了三亚韩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NP、人均GNI、相对CPI、汇率、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等虚拟变量,其中人均GNP、相对CPI成正向变动,人均GNI、汇率和虚拟变量成反向变动。最后,针对三亚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拓展三亚入境旅游的市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组织的核心胜任特征是组织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影响组织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群的系统模型,确定核心胜任特征在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各种要素中的核心地位,以期进一步完善组织获得竞争优势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罗婧 《特区经济》2013,(1):77-78
提高纳税遵从度是稳定国家税收的重要保障,分析影响纳税遵从的因素,有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本文从国内外研究纳税遵从的理论入手,从预期理论、前景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公平理论、信息经济学、新公共管理主义、新制度经济学几个方面,找出影响纳税遵从的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居民区域健康公平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剑平 《特区经济》2006,213(10):26-28
本文分析了中国区域居民健康不公平性的影响因素。笔者在分析中选择了多个影响区域居民健康的变量,因为变量间的高度相关,本文对影响健康的变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然后用计算的主成分因子作为自变量,区域居民的健康指标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证实了中国存在着区域居民的健康不公平性,特别是健康的社会经济不公平,并对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蒋欣吟 《特区经济》2011,(11):283-285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之欧洲债券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近14亿居民消费群,转变家庭的消费意识对于扩大内需而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研究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以及影响消费者心理意识的因素,浅谈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突破性创新作为解决“卡脖子”技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其成功取决于多重因素。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实现突破性创新的重要条件是获取异质性知识。相比探索性学习、外部知识搜索等知识获取活动,知识转移具备较强的主动性且更重视主体双方的互动性,更能适应突破性创新潜在的高风险。因此,以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知识转移影响企业突破性创新的概念模型。通过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践探索突破性创新的案例分析,解释该概念模型,并总结未来研究的可能性,为企业在管理实践中探寻突破性创新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Many cit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experiencing rapid urbanization along with deterior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and air quality, so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at affects travel dema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housing location affects travel behavior in Beijing, a cit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e use subsidized housing as a source of variation for housing location—individuals in subsidized housing live much closer to the city center than individual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 exploit a change in the eligibility for subsidized housing generated by China's housing reforms to address the potential endogeneity of subsidized housing. We find that subsidized housing substantially reduces distances traveled for commuting and discretionary trips and that subsidized individuals are less likely to drive but have similar rates of automobile ownership.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ousing location can have long-lasting effects on travel behavior and automobile use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We discuss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相似文献   

19.
郭克锋 《特区经济》2009,(2):152-153
旅游决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旅游动机的产生、信息搜集与分析、最终决策、游后评价四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对个体旅游决策进行研究,了解其决策过程及决策影响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发营销方法与手段,促进旅游产业及至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真  谢洪涛  常凯 《科技和产业》2023,23(6):264-269
作为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性环节,泵送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复杂。以泵送混凝土堵管事故风险因素为研究对象,构建DEMATEL-ISM模型,明确影响堵管事故风险的关键因素及各因素间的层级结构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泵送混凝土堵管事故风险的22个影响因素可划分为4个层级,其中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性是影响堵管事故风险最核心最根本的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混凝土施工流动性、输出压力稳定性和管道光滑度对堵管事故风险的影响作用最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