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广西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描绘与理解 广西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应该是多重的,这种多重性表现在: (一)主动溶于“一轴两翼”为重点的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构建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个中轴组成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把我区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是重要的一重。  相似文献   

2.
文章概述了北部湾经济区推进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的迫切性,探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深化国际旅游合作的途径:建立并完善多层次旅游合作机制;努力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的无障碍旅游区建设;完善各项旅游硬件设施;构筑中国一东盟多语言旅游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3.
2001年11月中国与东盟正式提出了在10年内建成“1+10”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经济合作运行机制以及经济合作战略重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4.
黄爱莲  潘冬南 《特区经济》2007,224(9):190-191
旅游业是广西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的最具潜力产业之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具备形成旅游增长圈的优势,广西需要在景区开发、交通、投资等方面与东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把自身建设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旅游大通道。  相似文献   

5.
陈坤明 《改革与开放》2011,(18):124-127
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其开发建设对这个平台起到试验和示范作用,并探索有益经验,促进开放合作务实深入推进。广西作为与越南陆海相连的中国南疆省份,要充分利用越南强烈的合作愿望和在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条件,着力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加快推进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引领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广西与东盟各国旅游业的合作,促进广西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广西区位、人文、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及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基本情况和目前存在问题的阐述,提出加强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六大措施,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国际旅游大通道,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韦朝晖  朱垒  曹晔 《广西经济》2013,(12):26-29
互联互通是中国和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为加快实现无障碍联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东盟成立了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中方设立了中国一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一东盟信贷资金、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亚洲开发银行也愿意参与项目建设并提供贷款。然而,由于成熟度高、操作性强、回报率好的项目不多,互联互通建设陷入了呼声高、热度高、关注度高但资金使用慢、进度不理想的困境。鉴于此,笔者尝试从产业链和物流链建设入手,探讨互联互通项目设计和遴选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今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合作的窗口和桥梁,是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地,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打造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9.
《广西经济》2007,(7):12-1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广西成为了中国与东盟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点。为凸现广西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的“窗口”和“桥梁”作用,实现泛北部湾经济圈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需要成立区域性的金融组织搭建金融合作平台。由此,建立北部湾银行的构想呼之欲出,而北部湾银行建立模式的选择则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10 3”的总体框架已基本确定,在已经基本成熟的东盟合作经验的引导下,东亚经济体内各个区域性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等。但是,中、日、韩三国间的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仍面临诸多困难。由于中日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加之日本经济仍未从低迷状态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导致日本对与有中国积极参与的区域合作仍犹疑不决。在对待与东盟的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仍存在一定的竞争与利害冲突,东盟客观上成了中日关系的协调平台。今后,东亚区域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中、日、韩与东盟,特别是中日两国的进一步协调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与东盟各国交往的核心区。除了继续加强经贸合作外,广西必须多领域发力,全面与东盟各国展开合作,在个别领域甚至可与先行先试。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探索可借鉴参考的全新模式。打造中国对接东盟的多元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12,(4):1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是我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在我国对外开放和周边外交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广西牢牢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合作,多区域合作逐步深化,对外贸易持续  相似文献   

13.
高航 《中国经贸》2007,(5):84-85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2007年3月19日对外宣布:将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积极推进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好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地带和桥头堡的作用,努力把广西建成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发展物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繁荣的物流是经济繁荣的重要体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建立,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物流业将会出现加快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强对物流业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高航 《中国经贸》2007,(6):84-86
为了深入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推动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推进共同办好第四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推进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为团长的广西政府代表团和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委、副主席李金早率领的广西经贸代表团5月9日至5月23日分别对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15.
自治区主席陆兵2007年6月6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指出:广西的优势在沿海,出路在开放,发展在合作。要广借外力,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大举招商引资,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多年来专门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广西国际经济合作公司古小松博士认为,广西要想利用中国-东盟自由“对话”乘风而上,一方面要尽快深入了解东南亚,同时也要尽快让东南亚了解广西。 广西政协委员、澳门文建公司董事长温深文说,良好的投资环境不是放在家里自己说说,要想真正使其发挥作用,使广西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广西在营造投资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宣传和开放的力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广西经济》2009,(4):F0004-F0004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加强中国-东盟经济管理问题的研究是提升中国与东盟合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近年来,广西大学商学院利用其独特的地缘优势、历史人文优势及广西与东盟间的互补优势,在中国-东盟相关问题的研究方向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日渐深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平台,需要大量既掌握WTO规则又熟悉中国—东盟自贸区规则的经贸人才,同时也对广西经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广西各界应当着重从加大政府投入、转变高校教育结构与优化培养设计等方面入手,解决现阶段广西各高校存在的经贸人才培养理解误区、相关政策缺位以及教育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质经贸人才的培养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成立,其成员国包括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中、老、柬、缅、泰、越等6国(其中中国参与合作的省份为云南和广西两省区)。该经济合作机制成立以来,相关各方动员了大量资金围绕重点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投资,有力地加强了各成员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成员国的发展。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未来十年将是我国与东盟合作交流的"钻石十年"。广西如何抓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将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对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广西参与GMS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并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贸》2011,(4):33-35
参与自贸区建设,扩大与东盟的合作,成为广西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广西是中国唯一与东盟国家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启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围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中越“两廊一圈”框架的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形成以及中国一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最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实施,广西作为国家层面上的特定区域自然被推到了中国与东盟之间经贸合作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