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成都经济发展》2005,(5):13-16,20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为加快成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相契合.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步进行;坚持"人类尺度"的生态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相契合.其契合点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生态文化层面上和生态政治层面上.通过分析两者的契合之处,可以有利于我们树立生态保护价值观念,更好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是世纪之交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而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数字的增长上,从根本上说,也是一场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体制的深刻变革。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就是这场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放眼世界,走循环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政策不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走向、潜能和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而且通过各种国际标准与资质、产品绿色标志、环境保护义务等日益延伸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放眼世界,走循环经济之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和争夺国际发展制高点的一场新竞赛。循环经济的发展理论、政策不仅深刻影响全球经济的志向、潜能和抵御未来风险的能力,而且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保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同时,又要坚持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我国已将节能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到2020年要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项承诺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倡导和遵循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理念指导。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循环经济是物资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既是一种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又是一种新型的、具体的发展形态和实践模式。它要求按照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从传统工业社会以"资源—产品—  相似文献   

10.
抓住服务社会这个根本,突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目标,构建一流的服务平台,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宁波市丰富的海洋资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资源依托。"高校集聚高端科研人才,是科技兴海的重要平台。"在这种理念指引下,宁波大学围绕地方海洋与水产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以重大科研项目和自主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泛珠三角"一体化将进一步发挥珠三角的区域聚集和扩散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但目前"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仍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整合仍是一大难题。欧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最大、程度最高的地区,对促进我国"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对欧盟区域协调机制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欧盟区域协调经验对"泛珠三角"一体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给处在两大区域交集的湖南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在分析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两大区域交集的特殊背景,提出了湖南中小企业应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集群程度、发展现代物流、走节约型道路、进行环境营销和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策略,来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获得区域优势并规避威胁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深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以及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给处在两大区域交集的湖南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文章在分析湖南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两大区域交集的特殊背景,提出了湖南中小企业应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集群程度、发展现代物流、走节约型道路、进行环境营销和推动对外交流合作等具体策略,来抓住发展的良好契机获得区域优势并规避威胁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截止2011年底,珠三角正式运营的物流园区逐渐增多,但大部分物流园区还远没有达到一个真正物流园区的标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境,面临不小的风险。本文将就珠三角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这一论题进行系统论述,探讨珠三角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通过先进物流园区运行的案例分析,确定珠三角物流园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红贤 《特区经济》2008,235(8):49-50
为了将长三角旅游区打造成国际上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势在必行。长三角旅游圈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之一,区内经济发展水平高,旅游资源丰富,资源空间分布优势互补,客流关联互动性强,旅游业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本文从旅游经济和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长三角旅游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并对一体化发展的空间模式进行了探讨,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罗开利 《特区经济》2014,(7):101-103
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中心城市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梯队",广州作为我国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其开放型经济面临现实瓶颈,要坚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坚持引进"外资"和"外智"并重、坚持提升国际化载体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等策略促进广州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民工荒”引发的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寄燕  谢钢 《特区经济》2010,(4):267-269
2008年底我国经济危机引起"返乡潮"后,2009年上半年在泛珠三角地区却又转折性地出现了"民工荒"。这场人力资源危机究竟是2004年的历史重演,还是新形势下的危机产物?本文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此次"民工荒"问题层层深入,从直接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剖析真相。如今金融海啸在中国正逐渐退去,但中国的"民工荒"现象还会继续存在。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学术界对此也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为解决民工荒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下,低碳经济是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之低碳旅游应运而生。森林旅游业是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九龙谷森林公园为例,对该景区培植低碳旅游吸引物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进行简要的解析,进而从交通、酒店、餐饮、线路、产品、服务设施等方面对其低碳元素加以培植,在此基础上指出:语言、文字、图片、展演表述是九龙谷森林公园低碳元素表述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9.
Despite the popularity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globally, human enterprise is becoming less sustainable rather than mo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is concept and the difficulty of linking it with environmental concerns. Developing countries emphasise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as prerequisit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despite national strategies and programmes, implementation, especially in Africa, remains weak and fraught with problems. Focusing on national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Zimbabw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fragmented and sectoral approach that results in low impact. Agenda 21 as a bluepri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estimates the complexities of diverse situations on the ground and the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realities of development that are in constant flux.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itiatives fail to successfully integrate development with environmental concerns, poverty is not adequately addressed, and conservation is regarded as merely an income-generating luxury.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文献综述及其引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燕杰 《改革》2012,(4):124-131
流域经济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更为特殊的表现形式,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的综合管理、规划、生态—经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国内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泛珠江流域经济合作及珠三角经济一体化,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这三个方面。其中,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水平要略高。合作机制的设计和构建将是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