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型国家的实践证明,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华盛顿共识,以及以新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后华盛顿共识”并不能解决转型国家的转型问题,理论界也正在寻求对“华盛顿共识”的超越。而中国转型理论与实践的成功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即“北京共识”是更适合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取代“华盛顿共识”并逐步成为其它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北京共识”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模式”将造福于世界人民,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时革 《特区经济》2007,(3):286-287
后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非主流经济流派,源于凯恩斯的“货币经济”思想,在对于“货币-经济”关系的分析中,后凯恩斯主义者运用“预期、时间序列以及不确定性”对新古典阿罗-德布鲁世界进行了批判,并由此生发出“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后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辽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定位的意义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自由放任主义划上了休止符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思想,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学派”,尽管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和深度上存在着区别,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全自由放任,  相似文献   

4.
经过新古典主义边际革命、凯恩斯宏观经济学革命、后凯恩斯新古典主义复辟和博弈论革命以后,始于斯密和李嘉图等古典学者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包含宏观、微观两大基础理论,国际经济学、金融贸易理论等大量理论和应用分支的庞大体系,在经济管理、政策制定和经营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而且不断向其他社会科学领域渗透扩展,以至被称为“经济学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革命     
张殷杰  和娟 《北方经济》2006,(12):35-36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政府的总支出。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经济学的某些经济政策措施,如赤字财政和扩大预算支出,虽然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失业的增长起了一定的延缓作用,但是,它无异于饮鸩止渴,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六十年代下半期以来,随着凯恩斯经济学日益破产,出现了以萨缪尔逊为代表的所谓“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萨缪尔逊把他的理论体系称作“新古典学派的综合”;但实际上,它不过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传统的庸俗经济理论和凯恩斯的经济学说“综合”的产物。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所无法解决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也根本不能解决。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大量失业与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痼疾。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给“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我们认为,对于资产阶级庸俗的经济学说,正确的态度决不是简单化的一概否定,而是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其在经济基础、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等方面同马克思经济学说的根本区别,揭露和批判其反科学的反动本质。这里发表的三篇文章是试图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作为当代重要的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种类、原因及其政策建议的分析,从而推断出凯恩斯对制度因素的忽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的一大局限.  相似文献   

8.
媒体扫描     
《华尔街日报》:日本面临另一个“失去的十年”?日本10月30日宣布数额高达27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改革的死亡。现任首相麻生太郎也许从他的前任那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凯恩斯经济学对刺激经济没有一点效果。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二大经济思潮在资本主义世界交替占据着主导地位,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折射出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这二大经济思潮的交替和兴衰。文章从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出发,阐明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交替兴衰,以历史事实来说明哈耶克和凯恩斯思想的成败,并提出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向,最后指明该经济发展走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应有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郑少华 《开放潮》2005,(11):43-44
“混合经济”概念分析 在我国长期以来,从决策者到理论界很多人都认为当代市场经济形态的主流形式是自由主义私有制经济,但这一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事实上,当前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早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美国后凯恩斯派的经济学家汉森在1946年发表的《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一书中指出:“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的西方经济已不是纯粹私人经济,而是双重经济,政府已参与企业活动。双重经济并不是私人经济向公有经济的过渡,而是向社会福利为重点的‘混合经济’过渡。“萨缪尔逊也认为:“美国的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在其中国家机关和私人机构都实行经济控制”。他批评“自由放任”时写道:“看不见的手”虽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见解,但是经过思考和两个世纪的经验之后,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学说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