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前,国家扶贫战略实施重点已转移到西部的西藏、青海、贵州、新疆等地区,扶贫机制瞄准范围从县级迸一步扩大到村户级,体现出扶贫机制的精准度不断提高.然而,扶贫机制受现实环境和政策实施的影响,扶贫作用和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流于形式.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扶贫机制实施所面临政策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已经有快40年的时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构建了"多元协同扶贫体系";瞄准机制不断改良精确,从"区域瞄准"到"精准"扶贫效果更显著;构建多层扶贫政策机制。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应创建科学管理机制;强化管理体制,健全贫困户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估体系,全力推进农村扶贫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藏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是有效缓解并全面消除中国区域性贫困的最大挑战。从西藏实际情况看,农牧区贫困有其成因,自治区采取综合扶贫措施、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金融精准扶贫来说,还存在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少、市场评估机制不完善,数据整合机制效率低、精准扶贫对象识别难,政策受众认知意识弱、“扶贫”援助经常为“济贫”等问题。西藏农牧区金融精准扶贫应优化金融扶贫资金结构,完善扶贫对象瞄准机制,强化扶贫对象脱贫意识等,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为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提出了新方法、新手段。鉴于目前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缺志、缺智现象,文章以"志智双扶"与精准扶贫的耦合关系分析为基础,根据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实践,从"志智双扶"的视角分析了当前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并从贫困识别机制、内生动力、可行能力、扶贫治理体系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精准扶贫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杨康 《改革与开放》2017,(24):87-8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贫困治理局限的凸显,精准扶贫应运而生。精准扶贫不仅强调瞄准精准,而且强调过程精准和结果精准。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重要内容,承载着提升贫困者人力资本、深化贫困地区内生动力、预防贫困发生的使命。但实际中等农村职业教育在发展陷入"为了职业而职业"的怪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难以满足精准扶贫战略要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内在桎梏影响职业认同感等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演进与精准扶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减贫形势变化,我国农村贫困治理体系结构先后呈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贫困县瞄准为重点、贫困村瞄准为重点等阶段性演进特点。精准扶贫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国家推动新一轮扶贫攻坚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扶贫机制创新。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存在帮扶资源供给与扶贫需求未能最优匹配,帮扶资源动员非制度化,社会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精准帮扶的制度供给不足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经历了四个阶段.从四个阶段的扶贫政策内容和实际运作过程来看,农村扶贫瞄准有三个演变轨迹:在瞄准对象方面,经历了从普遍化到区域化再到具体化的过程;在瞄准角度方面,经历了从直接瞄准到间接瞄准再到直接瞄准与间接瞄准相结合的过程;在瞄准时序方面,经历了从主要瞄准经济资源到主要瞄准自然资源再到主要瞄准社会资源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扶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一直是扶贫参与主体的重要角色。精准扶贫是一项国家战略,从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到参与式扶贫,是一种扶贫模式的转变。传统贫困治理政府一直是扶贫治理的主导角色,随着参与式发展理念的引入,参与式扶贫治理在精准扶贫和农民脱贫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具体实施过程的研究以及精准扶贫中呈现的现实困境,积极寻找解决扶贫的真正之道,使得贫困地区的农民不再只作为扶贫政策的接受者,而是作为扶贫的重要参与者,在整个扶贫治理过程中起到相应的作用,进而改善治理贫困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是一项有明确时限、需要在短期内集中各项资源高效推行的贫困治理方式,但这种带有运动式特点的治理方式,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缺陷,通常无法实现常态治理。文章探讨了从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的制度逻辑演变,分析了运动式治理视角下存在的主要障碍性因素。提出更好开展精准扶贫应从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完善第三评估监控机制,健全精准扶贫配套制度以及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等多方面完善我国精准扶贫路径。必须进一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使其发展为一种长效治理贫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贫困是一个多维度、主观和客观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致贫因素的结构是减贫的关键,农村减贫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措施,其中的关键在于贫困户和贫困成因的双重瞄准机制上。文章设计一种网格化管理的精准扶贫模式,将贫困农户按照致贫因素和地理分布,建构贫困分布网络,实施网络化管理,并利用网络化的动态管理,针对属于不同贫困网格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机制,提高精准扶贫效率,降低扶贫成本。  相似文献   

11.
徐俊 《老区建设》2010,(2):19-21
在定点扶贫中,随着扶贫开发战略的深入,公共部门对口扶贫的瞄准问题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迁。文章试图从扶贫瞄准主体、扶贫瞄准对象、扶贫瞄准资金和资源的投放与管理、扶贫瞄准评估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公共部门对口扶贫的瞄准模式,从而进一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两年时间,任务仍然艰巨。我国当前扶贫方式主要有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扶贫等方式,但仍面临扶贫方式与新时代社会发展特征不适应的困境,在新时代我国应从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改变贫困思想、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加强扶贫工作监督考核等方面转变扶贫方式,使其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特征,推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2009年我国执行新的扶贫标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196元,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这引发了我国扶贫战略、扶贫对象、扶贫出发点和扶贫任务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事业进入新阶段。该文认为应进一步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突出扶贫对象瞄准,突出扶贫产业集群化发展,突出“大扶贫”格局,突出完善金融性扶贫机制,从而全面提高扶贫开发成效。  相似文献   

14.
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有部分农村处于贫困状态。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精准扶贫战略,这对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基于此,文章从精准扶贫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希望为我国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当前扶贫开发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尤其在我国农业艰难转型的背景下,如期脱贫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课题组通过对27省(区)农户的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面临着政策普及度不高、农户参与程度低、扶贫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新形势下如何破解精准扶贫实施难题,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找准发力点:一要创新扶贫政策宣传方式,提高政策普及度;二要扩大基层扶贫资金使用自主权,促进资金精准落实;三要把兜底扶贫与能力扶贫相结合;四要创新产业扶贫方式,提倡参与式扶贫;五要强化公共服务,为农户脱贫创造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贫困形势经历了普遍贫困到区域贫困、规模贫困到分散贫困的发展变化。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是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贫困治理政策体系的历史演进,从精准识别、扶贫投入、项目整合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的主要困境,从创新举措、科技带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措施建议,旨在推动我国农村精准扶贫的创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从注意力视角审视我国扶贫政策演进历程,研究发现我国的扶贫历程呈现的动态性演进特征,实质是党和政府的注意力从"选择——转变——分配——再分配——聚合——固定"的阶段性变化过程。从传统的扶贫范式转向精准扶贫模式,由贫困人口瞄准到贫困个人瞄准,我国始终保持对贫困问题的高度持久性的关注。中央决策层的扶贫注意力的观测对当前阶段的精准扶贫政策实践,以及扶贫治理体系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新时期,我国扶贫政策的宏观走向具有集合多元化力量联合扶贫趋势;有效衔接扶真贫、摒弃数字扶贫;赋权提能,推进参与式扶贫,形成完善的扶贫开发体系,总结适合于中国国情的扶贫经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对扶贫开发工作产生指导作用,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村精准扶贫成效的城镇化水平、政府部门协作机制、文化素质和地理环境4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深度贫困区脱贫是当前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任务。扶贫小额信贷可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产业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如何才能让扶贫小额信贷在深度贫困区脱贫攻坚中发挥高效作用,需要深入调查找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境的深层次原因,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信贷精准扶贫举措,从而有利于促进深度贫困区的精准脱贫。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深度贫困县T县进行关于小额信贷精准扶贫的实地调查,分析小额信贷扶贫的政策逻辑以及实践过程中的困境与问题,探讨推进深度贫困区小额信贷精准有效扶贫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多是从宏观的政策、手段、目的导向出发,而忽略了对我国特有的农村熟人社会中的固有情感以及微观层面上精准扶贫具体运作机制的解释。在我国正式制度的运行机制中,人情充分地表现出了其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在农村扶贫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人情本身具有积极的一面,却带来了许多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文章将从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社会行为持续发挥作用的人情因素出发对我国精准扶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