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宝耿 《上海经济》2005,(6):85-85
本刊讯 “中日合作的新领域和新课题:能源、环境和安全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5-6日在沪举行,这次研计会由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前驻日大使徐敦信、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邱国洪、日本驻上海副总领事远山茂,以及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共聚一堂,从政策和学术的角度透视中日两国在能源、环境、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并展开热烈讨论。徐教信教授在基凋报告中指出,随着东北亚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任爱平 《上海经济》2006,(12):50-51
2006年11月18至19日.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资助、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主办的“中日城市建设与再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首席领事石井哲也、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邱国洪、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等60多名中外专家出席,会议由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大学经济史研究所承办,《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协办的“2014年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暨经济转型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1日至12日在河南开封举行。本次年会为历届规模最大,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等国逾200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学术论文166篇。本次年会采取按照论文选题分组的方法,更利于学术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贸易关系严重影响是中日之间的关系.1972年恢复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现如今中日经济关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尝试对中日经贸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经济合作成果尤其显著,其中日本ODA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维系中日关系的重要纽带之一。依据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分析范式,从政策决定过程和政治与经济互动、中日关系互动的视角来分析和考察日本对华ODA决策、实施的过程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和未来走向,有助于我们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适时制定灵活的政策方针。  相似文献   

6.
信息与资料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18日至21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东北三省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及中日关系史研究工作者。七位日本学者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七十余篇。会议期间,中外学者畅所欲言,就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近代中日文化交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以及战后中日关系与日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地讨论。它既是对近两年来我国中日关系史研究成果的检阅,同时也是对中日关系史研  相似文献   

7.
友好交流成果丰硕──“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景彦1994年9月16日至19日,由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主持,在长春松苑宾馆召开了“现代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和我国各省市的134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日本国胜沈阳总领事情大和滋地总领...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经济史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和中国经济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12日至1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14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提交学术论文近120篇。各专业委员会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农民、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对彼此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贸易互补性极强.但是从2004年年底开始,一直进展顺利的中日贸易关系出现了不和谐的音调.文章分析了影响中日关系的原因,并提出要正确对待中日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1.中日关系走向何方?悬念关注度:★★★★★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着困难,其原因在于日本领导人一意孤行,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成为中日两国政治关系的症结,问题出在日本领导人身上,日方理应妥善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领导人强词夺理,毫无悔改之意,致使中日关系降至"低谷"。日本领导人一贯在口头上说重视日中关系,也时不时做出一些诸如要求和中国领导人见面的姿态来,但他骨子里对日本与邻国发展关系的方向是既定的,根本没有变,那就是要在淡化、否认侵略历史的前提下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日关系的艰难求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日新思维”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关键主张就是“不宜让‘历史问题’影响中日关系的全局” ,但并非主张中国单方面放弃或搁置历史问题 ,而是主张“双管齐下”(既要认真解决历史问题 ,又要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地处理对日关系。当前中日关系发展的现状可以说与这种“思维”是完全符合的。尽管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给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制造了严重障碍 ,我们仍然坚信中日关系的发展是不以小泉这样的个别领导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时代潮流 ,是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7年8月4日至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中国经济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经济史理论与研究——吴承明、汪敬虞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谊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3.
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势取决于中日关系的走势,而中日关系的走势又受制于中美关系发展的大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安倍时代中日关系仍将处于“霜冻期”,从而使中日经贸合作具有"离心力倾向"。与此同时,日本对经济利益的考量又会使中日经贸合作具有“向心力倾向”。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走势取决于中日经贸合作的“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合力的方向。中国应当抓住中日关系的主要矛盾,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减小“离心力”,放大“向心力”,推动后安倍时代中日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好感度低,相互之间也缺少了解。这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也有中日媒体宣传报道片面的因素,这无益于中日关系的发展。加强中日文化和人员交流与加强中日新闻媒体的理性报道与合作,则是改善两国国民感情,促进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Q《环球财经》:您认为把握中日关系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A 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暧昧的问题,首先应该整理一个框架来考虑。中日关系往大处说包括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往小处说包括个人之间的交流以及文化交流等等,覆盖面很广。从文化层面而言,神户国际大学毛丹青老师主创的《知日》杂志,详细地介绍了日本的文化,非常贴近日本的生活气息,是一本很好的杂志。中国国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读一读。  相似文献   

16.
何秀文 《魅力中国》2010,(33):259-259
2010年是中日建交38周年,38年来中日两国贸易合作关系作为中日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可喜成果。日本曾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额在2006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大关,但中日贸易结构仍较落后。同时,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关系不断的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中日贸易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13年5月17—20日,由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发起,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江西省现代中国研究学会、《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社、《中国农村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承办的“小农·农户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南昌江西财经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与华南农业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等学术机构的30名专家及该校硕、博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与会专家按照小型化、专题化、对话式的新型会议模式,就相关专题展开理性而热烈的研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中国经济史研究喜获丰收的一年。本年度正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20周年之际,为此,7月12至15日,中国经济史学会与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经济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的1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80余篇。会议就中国历史上的农民、农业、农村问题,区域社会与国内市场,社会转型与经济全球化,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学术交流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详见会议纪要①)。这是…  相似文献   

19.
值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河北大学于2016年7月16一17日在北京联合举办“制度·生态与经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本届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60余篇,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共250位学者莅会,为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也是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会的换届大会,共计选出139名新理事。魏明孔教授当选为会长,陈锋、戴建兵、郑有贵和李毅为副会长,秘书长为隋福民研究员。  相似文献   

20.
3月2日,“中日绿色建筑与设备技术产品交流会”在杭州世贸大饭店举行,中国建科院、浙江省建科院以及金都房产集团建筑专家与日本建筑研究机构的专家就”绿色建筑”的理念和科技产品以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的交流和研讨。两国的专家们就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环保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中国建科院专家王有为对大面积落地窗的流行、遮阳设备的缺失等现象的批评,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