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和以经济实体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网络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也不甘落后,于2010年10月发布确定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LED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机遇。文章在对我国LED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较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得各个国家开始了一次新的产业结构的转变,中国在2009年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作为国家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3.
乌兰 《光彩》2010,(10):12-13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被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决定》指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七大产业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并将被培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是继国家四万亿投资规划和十大  相似文献   

4.
《商》2016,(6)
<正>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在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政策概念。为了尽快形成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领先优势,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环境,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产业政策。国务院在2010年发布的题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中指明了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方向。即节能环保产业、新一  相似文献   

5.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2012年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部署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白友文 《浙商》2010,(2):54-55
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成为我国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新一轮刺激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该"规划"被认为是2010年通过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细化文件,提出了各个产业的具体目标和阶段方向,并首次提出了将建设20项工程的具体"动作"。在规划出台后,各个产业细化的"十二五"规划也会在近期陆续出台。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出台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走过整整五年的高速发展期。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的进步和发展可谓有目共睹。而早在十年前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时,深圳便敏锐地意识到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圳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利好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创新,大力培育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机制和土  相似文献   

9.
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出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被确定为现阶段培育和发展的重点。而在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清洁煤、物联网、云计算、生物育种、智能电网、大飞机、高铁、纳米材料、电动汽车等作为重点中的焦点,受到社会各方更多的关注。清洁煤产业属于热点重归,是"老树发新枝"。早在1997年,《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  相似文献   

10.
<正>一、近年来盐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明确了主攻方向和目标要求,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终端、大数据、新能源、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撑和区域竞争的特色优势。一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可突破2600亿元,增长20%以上,较"十二五"初翻  相似文献   

11.
高境 《光彩》2011,(4):44-45
今年两会期间,"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力点就是备受瞩目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提升民生水平的几大关键措施,一是大力发展保障房,二是大幅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还有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发展经济、促进民生,让居民生活更具幸福感。这中间蕴含了哪些产业投资机会?七大新兴产业助推转型升级纲要摘要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要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0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效益持续提升的良好势头。金融支持无疑对"十二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起到了决定性支撑作用。全面评估"十二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对于更好实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在近几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  相似文献   

13.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节能环保在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排名第一位。"节能环保"大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小则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但该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进行扶持引导,更需要市场"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起到真正的推动。受节能环保大环境下低碳热的刺激,全国各地纷纷上马低碳产业园项目,中国节能也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十几个低碳园区,但在发展中逐步显现出一些具有共性的难题,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是现阶段我国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显著特征。加快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促进天府新区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地区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 世界各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纷纷将新能源技术和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我国也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七大发展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需要采取发挥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PPP模式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的重要战略任务是通过培育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意味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对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新塑造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对产业经济  相似文献   

17.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为特点的新型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态势,引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优化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国家级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在"稳中求进"政策总基调和国外市场不断回暖的双重作用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呈平稳发展态势。但是,产业运行中还存在企业利润率明显下滑等一系列困难;而且,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不利因素依旧存在。2014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前景仍然谨慎乐观。  相似文献   

19.
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确立七大产业后的起步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均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集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为特点的新型产业。国际金融危机倒逼和低碳发展态势,引导和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优化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2010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了国家级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目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地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但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发展结构趋同、重复布局、遍地开花、一哄而上、有能无产、达能不达产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因此在发展新兴产业的机遇面前,如何扬长避短,采用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真正与我国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