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腾 《企业导报》2012,(6):249-250
本文探讨了国外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及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大力发展环境教育,通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民族心理;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2.
熊强辉 《中外企业家》2013,(8S):258-258
笔者立足于南昌市区水资源的现状,以公众参与机制为视角,分析和探讨了南昌水资源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显存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完善水环境公众参与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长军 《价值工程》2015,(7):242-243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是法律给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涵义出发,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公众参与是实现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方式。在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过程中,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市民社会的兴起,公众参与制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以效率与公平为分析视角,探讨在《城乡规划法》颁布之后,城市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设问题。基于西方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提高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平衡与缓解城市规划中的效率与公平矛盾、改善城市规划编制与决策绩效的有效途径,并从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组织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项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深远的活动,公众参与节能行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入关注和广泛探讨,文章从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评述,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框架,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环境治理是以公民的参与为重要特征的.论文从环境公民社会的视角出发,明确了现代环境治理的主体,并据此提出了现代环境治理的系统构成.公民对环境治理的参与主要体现为个人和NGO组织两种形式,论文指出了它们各自对环境治理的不同作用机制及其作用手段,由此,提出了企业信息公开、社区参与以及科学商店等可以有效促进环境公民社会对环境治理作用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施工标准化应用是推动建筑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绿色施工标准化,文章从绿色施工标准化的基本原则出发,详细介绍了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与后期管理阶段的具体应用措施,包括节能建筑设计、环保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优化施工方案、绿色施工组织与管理、环保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减排等方面。同时,文章着重提出了实施绿色施工标准化应用的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规的支持与引导、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和社会参与与公众监督等,这些措施旨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提升,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推动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污染型邻避设施的规划建设引起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给政府的公共政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的公众参与制度无疑是解决邻避冲突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公众参与行为主体的视角出发,采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公众与投资企业的演化稳定性,以最优策略(公众参与和投资企业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为假设条件,重点讨论了四种情形下博弈双方策略的演变形态。最后,根据博弈结果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引导投资企业积极考虑公众利益诉求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污染型邻避设施公众参与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公众参与是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参与式国家"理论为视角,围绕参与管理、基层官员、对话式民主、公有社会四方面分析地方政府绩效管理的公众参与现状和困境,并探讨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企业作为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应加大绿色投资,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而政府也要发挥好环境监管作用,督促企业改善环境。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出发,研究其对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影响机理,提出促进企业绿色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充分体现在立法等各方面.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范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制度,从法制层面明确公民主体地位.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公益诉讼主体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够具体等.对此我们应当加快建设完善的公众参与制度,落实信息公开,引导良好的政策支持,使公众具有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9,(26):290-292
共享绿色价值理念,通过利益冲突协调实现政府、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制衡,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在剖析环境治理低效的成因基础上,明确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角色定位与利益博弈,并提出将政府、企业与公众的策略行为纳入环境共治研究框架,从宏观文化、政策引导、绩效激励、联合制裁等方面建构利益协调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8~201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公众环境关注度对企业环保投资规模存在正向影响;绿色形象能够提高公众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的包容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企业治理性环保投资相比,公众环境关注度仅对企业前瞻性环保投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绿色形象仅对公众环境关注度与企业前瞻性环保投资规模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说明企业差异化和预防性环保战略能对企业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环保法规、企业履行绿色责任、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时代,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强环境社会责任控制,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和分析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包括绿色发展战略、绿色物流、绿色信息流、控制活动、内部监督五个方面的内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能够控制社会责任风险,同时倒逼供应链和价值链上的各利益相关方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优化,形成能够适应复杂生态、参与高层次竞争、具有协同共生能力的内部控制网络。文章为推动内部控制的理论创新和实务应用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公众参与的模式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社会公共安全治理面临政府有效性不足的现状,公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存在着意识、动力与能力的约束,而转型社会的多元性特征决定了公共安全治理需要公众的积极有序参与。公众作为参与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应该被关注。文章提出了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从以政府为单一中心的管理走向政府与公众参与的合作治理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治理理论与公众参与的实践,提出我国社会公共安全治理中公众的社会网络化参与模式与实现策略,包括要构建透明化的法治政府,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与能力以及创新公众参与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因此,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我国对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合理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企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环保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和建立企业形象十分关键的因素,环境绩效评价因为社会大众对环保需求的日益提高而更加引人注目。完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促使企业主动参与社会环境治理工作,提高研发能力,改进生产流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在多项环境保护法律中规定了社会团体和个人具有参与环境保护的权利与义务,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公众参与是体现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在贯彻公众参与中我们发现: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公众参与的适用尺度难以掌握、公众参与滞后等,因此难以保证公众参与的客观、公正、真实和有效性。本文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是乡村绿色发展的关键,而作为乡村环境污染主要源头的村镇小微企业采用何种环境治理模式则成了重要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类型化的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不同环境治理模式下各村镇小微企业在社会绩效、财务绩效、经营绩效和环境绩效四个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该研究结论对目前国情下村镇小微企业选择合适的环境治理模式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20年全球疫情背景下,逆全球化思潮大有重新抬头之势。文章立足经济管理视角,通过对六家跨国公司与供应商就采购环节过程中发生的互动关系进行案例研究,发现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在供应链环节的绿色订单效应,即本土企业为获取订单而主动升级自身环境管理的行为。这种效应能带来中国本土企业环境治理的持续改善,对促进中国绿色管理、环境治理均有益处。同时,文章从另一个视角为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对环境的有效管理应该主要基于政府领导、公众参与的基本形式,在潜移默化的政策推行与民生协调过程中为公众搭建环境保护规范平台,最终逐渐形成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文章对环境保护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