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金融脱媒现象和表外资产的大量出现使得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总量的迅速扩张,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从而影响到信用创造和金融的稳定运行。文章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目前的实际状况出发,探讨了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影响的两面性,通过准确把握其发展的根源和潜在风险,就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风险的全面监管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的产生不可避免地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并开始逐步进入各国的监管视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的结构、金融监管的方式都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虽然从事的业务与传统银行相似,但在主要的业务所使用的模式上却有一定的差别,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蓬勃发展,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及传统银行构成的潜在风险开始逐渐出现,由于影子银行跨区域、跨行业的业务活动不断增多,监管真空、监管套利等现象突出,使得世界经济遭受了一定冲击,因此应尽早找出影子银行体系存在的漏洞,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监管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规范运行程序,确保影子银行有序运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人们开始关注新兴金融实体———影子银行。影子银行作为传统融资业务的重要补充方式,为社会资金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其疏于监管,信息披露弱化导致其中暗含了巨大风险,一旦大规模触发,必将引起市场恐慌。文章从影子银行的涵义入手,对影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其对财务报告的挑战,以期为信息披露的规范提供帮助,使影子银行真正发挥其积极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随着金融产品创新和资金需求增加,影子银行获得快速发展。作为金融中介,影子银行进行期限,信贷和流动性转换,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然而,影子银行游离于传统金融监管之外,高杠杆经营和存在严重期限不匹配,从而这种金融中介活动内在是脆弱的。亟需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减少监管套利激励,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滕尔越 《活力》2014,(2):59-6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自此被提出,其风险和监管问题也受到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近年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中国迅速壮大,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给我国金融市场严重的风险隐患。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存在形式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该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6.
《楼市》2014,(Z2)
正当前动辄9%到10%乃至更高的信托收益率,哪怕其伪装得再好,稍有一些经济常识的人就能分析出其资金的投向——房地产之外,别无他处。媒体报道称,监管层第一份全面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文件,可能会在2014年形成一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风暴。市场消息称,这份被称为"国办107号文"的《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由国务院办公厅于近日印发,说明影子银行并非个别金融领域的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7.
牧阳阳  谢爽 《企业研究》2013,(4):149-150
金融危机以后,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和金融监管的焦点,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金融服务创新,弥补了资金业务的履盖面,但其天然的脆弱性,也削弱了货币政策效果,增加了票据市场的系统风险。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进行概述,针对其对票据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法律体系、完善机构内控防范和公开信息披露的角度分别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影子银行规模膨胀、房地产泡沫是影响中国金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多个衡量金融稳定性的基础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金融稳定性指标。进而运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针对中国2008年1月—2016年12月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研究了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房地产价格和影子银行规模相互促进,彼此的膨胀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鉴于此,中国现阶段应加强对影子银行进行监管,并积极采取政策措施以抑制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除此以外,还应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来抑制影子银行规模与房地产价格相互促进的效应,以维护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影子银行源于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使得中国金融组织发育不足,受管制而偏低的市场利率、尤其是存款利率,导致中国金融发展出现替代化,即非正规金融对正规金融的替代主要包括银信合作、企业转贷、民间借贷和贷款融资创新四种类型“影子银行”的存在引起中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影响市场取向的经济特型、干扰货币政策的执行、产生社会多角信用风险等问题.中国的“影子银行对个别地区、个别领域金融安全形成一定压力,但目前来看还不构成现安威胁,风险冲击迁在可控范围内.解决影子银行问题既要着眼于规范管理,更要着眼于调整金融控制,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0.
王慧  王军 《财会月刊》2017,(1):106-111
本文以1992~2015年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和2005~2014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理论和面板回归模型对影子银行与金融错配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时间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和金融错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影子银行从长期来看有助于降低金融错配,但是短期可能会加剧金融错配问题;从区域和规模维度来看,影子银行规模与金融错配之间呈现"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此外,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金融错配影响力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和通货膨胀都对金融错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最后,在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让人们开始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良影响和风险监管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影子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分析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找到防范影子银行风险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影子银行的异军突起、飞速发展,给美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高度的繁荣.由于影子银行的高杠杆贷款操作以及影子银行体系内生的脆弱性,成为引发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影子银行体系的教训给我国金融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国金融业应循序渐进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向宇  范航 《中外企业家》2013,(12):107-107,112
2012年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提醒中国关注影子银行的问题再度引发人们对影子银行的讨论。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本文简要介绍了影子银行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在我国的表现,并重点阐述了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风险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在违约风险基于会计账户传染的马尔科夫过程假设下,运用投入产出法构建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测度模型,以2007-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业务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托公司部门是主要的风险源,银行部门是系统性风险最主要的承担者,观测期内影子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防控系统性风险应从影子银行业务风险隔离机制、资本与杠杆率监管、信息透明度、宏观审慎框架和风险应急机制等建设着手。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大规模存在并发展迅速的影子银行由于其潜在的金融风险而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如何用法律手段规制影子银行的运行,对于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后出台的《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中有关影子银行的监管规范,总结概括出5个代表性措施,以期能供我国金融监管立法借鉴。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村镇银行业经过四年发展,对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影响了江西省村镇银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村镇银行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村镇银行自身的市场定位不清、金融创新不足、人员素质偏低、风险控制缺位、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内在因素;另一方面是政府缺乏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清晰规划,监管机构未形成有针对性的监管框架,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外在环境。因此,需要村镇银行通过改善业务经营和公司治理以形成有利的微观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有利的宏观环境,最终促进江西省村镇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内涵、我国影子银行的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镜鉴于国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经验,提出了如何监管和控制中国影子银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规模进行估算,然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指数,测度了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水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分别对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稳健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影子银行规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稳定性指数呈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城商行的这一关系则不显著。从2012年开始,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出银行稳定性拐点,为此需要对影子银行采取适度监管政策,构建影子银行官方数据库,重构影子银行风险导向政府审计风险模型以及加强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审计。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科技水平的发展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和服务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银行处于金融业的核心,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新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探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各类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以及银行自身如何在科技金融时代发展的建议.本文首先概括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特征.其次,从银行的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个传统业务方面入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优势以及对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和能力影响.最后,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和银行各自的发展优势,提出银行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规模近年快速扩张,对货币政策的制定、传导机制和调控效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文章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2003—2014年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影子银行和货币政策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影子银行的扩张,而影子银行确实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具有不同程度的滞后性,这对引导和规范影子银行体系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等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