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融资约束产生的原因,而信息披露质量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结果显示: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减轻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现象,但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施后果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本文从融资约束这一视角进行实证研究,以2010~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越高,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并且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缓解融资约束程度还受所有权性质和所在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实证数据,研究了债券融资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提高了信息披露水平,从而缓解了信息不对称,同时发行债券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现金流,两方面的结合可以缓解其面临的融资约束,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将样本公司划分为高信息不对称组和低信息不对称组,实证结果显示:债券融资对高信息不对称组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显著大于低信息不对称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6 ~ 2010年间深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深交所公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法,考察了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量显著负相关,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持有的现金越少.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确实能够减轻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能够缓和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以及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此外,研究还发现,行业竞争水平以及股权性质均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现金持有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双向沟通,弥补了传统信息披露媒介成本高、时效性差的缺陷,减缓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文章通过手工收集新浪微博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官微发布的信息,同时运用CSMAR数据库、WIND数据库、RESSET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探寻新媒体信息披露对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官微注册数逐年递增,官微披露信息从"数量至上"转向"质量至上"。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微博信息披露数越多,其股权融资成本越低,而图片类信息对降低其股权融资成本有显著作用。债务融资方面,虽然整体上微博信息披露数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没有显著作用,但是图片、视频、音乐、短链类信息的披露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6.
以2009—2011年沪深两市5427个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企业产权、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企业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有利于降低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社会责任报告的质量越高,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2012—2015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状况与不同地区金融环境的关系,并基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视角,比较不同所有权性质对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和金融环境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差异。研究结论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比国有企业大;金融环境越好,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越低;改善金融环境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系数比国有企业下降明显。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拓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缓解地区金融环境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环境信息披露是银行评估企业或项目环境风险的重要信息来源。以我国环境敏感型行业2011—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将环境信息分为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发现货币性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对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有显著影响。如何提高非货币性环境信息的作用是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企业、政府、学术界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与供应链金融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不同信息披露质量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2012-2016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现金-现金流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信息披露,供应链金融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进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行缓解;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情况下,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程度较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小企业应积极作为、政府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金融机构对供应链金融发展平台进行完善以及实施战略与产品创新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使用自然实验法研究了融资约束与企业信息披露之间的因果关系,把2004年增值税转型在东北的试点作为融资约束缓和的外生冲击,研究发现,事件前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有显著下降,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按照企业产权性质、KZ指数和SA指数为基准区分了高融资约束组和低融资约束组,发现,事先存在高融资约束的企业中,融资约束与企业信息披露正相关的关系更强,即事前受到较强融资约束的企业在事件前后信息披露调整更大。研究还发现: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是信息不对称,企业选择信息披露政策时会考虑信息披露成本和融资成本,当融资约束缓和时,企业的融资压力减轻从而减少信息披露。融资约束与信息披露正相关的结论表明,融资约束是影响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党宏欣  赵露 《财会通讯》2021,(17):53-56
我国上市公司广泛深入地参与了扶贫活动.2016年颁布的《关于完善上市公司履行扶贫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通知》对上市公司扶贫的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那么披露的扶贫信息将给公司带来什么经济后果呢?本文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扶贫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上市公司扶贫信息披露能显著降低股权融资成本;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上市公司精准扶贫信息披露会使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程度及监督成本下降,从而降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因此,对上市公司来说,在积极参与扶贫公益活动的同时,还要积极"说出来".  相似文献   

12.
以2010—2013年创业板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约束和技术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显著地负向影响技术创新;信息披露质量高显著地降低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的负向影响;信息披露质量高显著地促进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高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文章从信息披露质量角度探究了减缓融资约束对技术创新的限制的新途径,丰富了金融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竞争性市场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形成了显著约束,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影响较小,市场竞争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形成约束,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情况下,市场竞争会进一步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市场竞争等外部控制机制作用的积极发挥依赖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良好建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高持现”问题,系统考察了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决策的影响机理,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披露CSR报告并被“润灵环球责任评级”纳入评级体系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提高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降低下期现金持有量,而且主要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公司治理这两条路径实现的;CSR信息披露质量对现金持有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且优化制度环境可以强化这一抑制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改善CSR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提升现金持有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12-2014年山东省深交所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信息披露程度(数量、质量)和披露方式两个角度,对环境信息披露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数量水平与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水平与资本机构显著负相关,而披露方式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稳定,不存在显著性。建议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基础上,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数量水平,有助于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披露质量如何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是值得探索的一个研究领域.通过对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债务成本随着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降低.考虑产权性质后发现,非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以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而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成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的报告中,中国的不透明指数位列该报告所评估的35个国家之首,为最不透明的国家。这一研究结论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关注。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如此糟糕吗?本文基于有关学者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文献,从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数量两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确实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8.
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关于"不透明指数"的报告中,中国的不透明指数位列该报告所评估的35个国家之首,为最不透明的国家.这一研究结论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的关注.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如此糟糕吗?本文基于有关学者以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为研究对象的实证文献,从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数量两方面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状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确实相当严重,主要表现为强制性信息披露质量低下,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极低.  相似文献   

19.
李佳泽  苗芃 《会计之友》2012,(25):74-76
文章以2007—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银行信贷决策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契约的影响。研究发现,聘请高声誉审计师成为企业向银行传递公司良好质量的一种信号,有助于缓解银企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审计师声誉的"隐性担保"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债务成长、减轻融资约束、增强融资能力,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更长期限的银行贷款。  相似文献   

20.
胡珺  马栋  谭露 《财务研究》2021,(2):51-64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的企业、规模更小的企业、位于较低经济水平城市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说明高铁的开通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下降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考虑了产权性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后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媒体关注度较低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较少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展了高铁研究的视角,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