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产业融合"的现象日渐增多,并逐渐扩展到金融、物流、农业、旅游业等领域。兰溪灵羊岛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具有兰溪水文化、仙文化两大旅游特色资源。本文主要探讨了兰溪灵羊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运动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十四五"时期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强区的重要法宝。目前,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建设成效显著,但也暴露出文旅融合创新与特色创建意识有待加强、文旅融合项目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宣传效果和品牌效应有待提升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深入挖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元素、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增强现代化营销策略和宣传实效3个方面促进广西民族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杨雨卓 《价值工程》2015,(6):162-16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推动了我国旅游业和文化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旅游业和文化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第三产业,二者的未来发展趋势是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因此国家为推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和财政方面给予两大产业以支持,同时积极努力的引导两大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但是,在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时,要根据当地旅游、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当地的客观情况制定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创新产业模式、增加产品内容、打造地区品牌,突出当地发展特色,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各方面支持,利用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从而促进地区内部多产业的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地区两大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提升旅游业的内涵,延伸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为旅游业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昌市的文化创意旅游虽有初步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尚不够完善。鉴于此,文章对南昌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合分析结果,从资源重组、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和构建政府多方位支持体系等方面提出实现南昌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走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资源、积极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创新之路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提出,"支持襄阳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在"两个中心、四个襄阳"的引领下,襄城区发挥优势,及时调整产业规划,大力实施"文化立区、旅游活区"战略,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主导产业。伴随着产业发展、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襄城区土地供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十二五"期间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发展目标是将吉林省建设成生态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相应的,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也随着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否满足产业的需求是影响旅游产业能否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笔者通过结合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最新要求,探讨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对策,为实现提高旅游高等教育服务于吉林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向往与日俱增,实现旅游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急需突破的产业升级问题。基于此,本文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观为视角,探索了新时代旅游产业利用文化资源禀赋塑造品牌形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机制。根据企业管理人员、导游、讲解员、民宿业主以及研究学者的深度访谈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研究发现,文化赋能和供给侧模式能正向影响旅游产业的品牌塑造,并通过品牌塑造的中介作用正向影响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侧为导向的文化赋能更具效能,而以供给侧为导向的品牌塑造则更易形成。因此,新时代的旅游产业需要合理应用供给侧与需求侧路径,引导文化赋能与品牌塑造过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的战略选择。文章旨在寻求合理可行的模式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助文化"的良性循环,助力旅游产业向更高层次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保护及发展的自我造血。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河南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本文以波特的竞争力优势理论为基础,分析影响河南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六个因素:旅游生产要素、旅游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结构和竞争对手、政府和机会。建议河南省应加强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创新旅游联合发展格局;打造中原文化旅游,提升文化品牌战略;协调旅游产业结构内部要素发展,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加强政府主导旅游行业管理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优化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建设的竞争策略,以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从重视物质需求到物质精神并重,乡村文化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态当中的一种,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融合,拓展新兴文化旅游市场,满足社会大众的旅游需求.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文化旅游的融合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7,(7):41-45
客家文化旅游作为独特的地域旅游资源,已成为赣南旅游产业品牌之一,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客家旅游产业与客家文化融合机制,打造全新的客家旅游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现阶段客家文化旅游的机制运行和品牌设计中的现实矛盾。在机制创新方面,融合媒介、产业政策、管理制度、产业链升级等制度性改革,是客家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品牌设计创新方面,视觉符号、装饰样式和产品外观是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设计的外在表现。基于品牌设计理论,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机制创新和品牌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客家旅游和客家文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刘淑娟 《价值工程》2019,38(8):96-98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是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产业的高度关联及产业边界不断模糊使两个产业融合成为可能,人们可支配收入及闲暇时间日趋增多产生的高品质需求使两个产业融合发展变得更加紧迫。文章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内涵,界定了两个产业的边界,提出从优劣识别到重组渗透、整合优化,再到流程再造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并进一步结合浙江省产业现状和困境,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将大西安都市圈内的黄陵历史文化、秦岭生态文化、华山名山文化和法门寺宗教文化四类文化实现有机的融合,逐步将西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按照大西安"一心、八区"的产业格局规划,柞水处在大西安的生态、农家休闲养生区。为此,柞水必须强化生态旅游理念、开发特色景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建设休闲养生项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传统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产业顺应信息化时代得以实现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5种产业模式。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存在"文化附加值低"、产业发展"品牌建设不明确、品牌缺乏文化底蕴"等问题。因此,为促进我国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文章从农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构建出融合文化创意提升农业产品附加值的全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吴国琴 《企业经济》2012,(4):108-111
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的重要区域,要在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通过查找海南糟粕醋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理顺传统美食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提出传统美食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根据新媒体时代所特有的红利及国家对于海南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政策倾斜,着力推动传统美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共赢.  相似文献   

18.
邹晓明  熊国保 《企业经济》2002,(11):190-191
旅游业,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必然兴起的"朝阳产业"、"无烟工业",其兴旺发达与否已成为国家或地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回眸世界近几十年来的产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之一,其发展速度、综合经济效益、产业带动力均居各产业之首.许多国家都将旅游业作为重点,进行积极扶持和发展.二十世纪末,不少世界旅游业内人士、世界旅游组织也预言,中国未来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地.世界看好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也将旅游业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产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致中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新千年伊始,江西省委、省政府也发出了文件《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号召全省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面支持,共同参与,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江西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努力实现我省"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表明了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5,(31):29-31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酒泉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重点要以文化产业聚集、区域创新合作联动、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文化与旅游融合等四种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推动实现区域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7,(5):58-63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与新要求,在此情况下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实现转型升级。研究表明: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小而全的特征,产业集群的数量较多但是规模不大,能够发挥引领作用的大企业较少;江西省工业经济发展还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已形成了中北部、赣东北、赣西和中南部四大区域增长极,成为推动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西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要实现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江西省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工业、深化两化融合以及加快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