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经济环境下,现行财务报告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急需改革.会计目标是会计行为期望达到的标准,是会计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那么准确地定位我国会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关于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种观点,通过对影响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经济环境的研究,提出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行,并引入价值报告理论,探讨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分别从观点内容、特点、局限性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现阶段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两种观点兼有,并逐步向决策有用观过渡。  相似文献   

3.
论“消极会计”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元驹 《新智慧》2004,(11A):3-4
关于会计目标,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它们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同,这必然导致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会计报告等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会计信息的使用对象不同。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是企业现有的投资和债权人,而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各种相关的决策,特别是证券市场的投资。其次,会计信息的报告内容不同。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信息的报告内容主要是有关企业经营的受托经营管理责任的历史信息,而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的报告内容主要与投资的决策相关,特别重视预测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再次,会计信息的形成基础不同。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信息的形成基础应当是“历史成本”和“实现原则”,而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的形成基础应当是“公允价值”和“相关性原则”,特别强调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最后,会计信息的报告形式不同。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提供的应当是评价企业经营履行受托责任情况所需要的信息,使用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是他们自己的事,而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提供的应当是使用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会计应当充分了解信息使用的需要,并按照最有利于其决策的方式报告信息。  相似文献   

4.
论会计的基本目标--"降低契约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会计目标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形成了“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两大主流学派。但是这两大学派对会计目标的阐述都是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相对与这一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而随着环境的改变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试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会计目标进行分析,认为会计存在着适用于一切环境的基本目标-降低契约成本,“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只是这一基本目标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财务报告是企业向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媒介和渠道。财务报告应向使用者提供什么信息受制于财务报告的目标。关于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争论由来已久。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观点的讨论分析,提出了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陈旸  邹航  张昉 《新智慧》2004,(9B):10-11
所有观与主体观、母公司观同为合并会计报表的三种基本观念。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同为会计目标理论的两大流派。会计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框架系统,作为会计理论研究起点的会计目标理论必然对处于逻辑推演下游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具有指导作用和根本影响,同时合并会计报表理论必然会体现出会计目标理论的要求。本试图揭示所有观与受托责任观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寻求所有观的深层次理论渊源,为合并会计报表研究以及准则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是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中两个代表性会计思想.由于其各自鲜明的思想而使其对实务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针对其分歧,本文首先从五个方面论证了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原因,进而对我国会计目标的选择提出作者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会计目标研究一般基于有效市场假说背景,机械的考虑会计目标的变化,忽略了会计目标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文章从一个历史演进的视角,系统的分析了会计目标的演进过程,重新探讨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之间的关系。并对投资者信念演化与会计目标以及公允价值会计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吕志明 《新智慧》2007,(10):6-7
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以及FAsB和IASB联合发布的概念框架中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然后对财务报告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最后对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和会计准则导向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实践的出发点,决策有用观作为被广泛采用的会计目标与会计的本质是一致的,它表明为用户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何使财务报告更好地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证明会计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在我国,坚持决策有用观符合会计本质和现实需要,关键是如何通过改善会计环境、完善会计规范和加强会计理论建设来充分实现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会计目标的两个主要流派(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观点的区别和联系,然后结合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现状与资本市场的发育情况,选择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更适合我国国情。这样,以此会计目标为起点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财务会计目标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阐述了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提出:“以受托责任为主,决策有用为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应该达到的境地或结果,是会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地、及早地确定我国会计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分析了关于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几种观点,研究了新经济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最终提出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目标应定位为决策有用观。  相似文献   

14.
在把会计目标作为会计研究逻辑起点的研究中,“经营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是其中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在以谁为中心提供信息,提供多少信息和会计的首要目标是什么等问题上有较大分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经管责任观”并非一是无处,其合理之处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刘笑霞  李明辉 《新智慧》2004,(9A):16-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会计目标上西方形成了两大流派:决策有用学派和受托责任学派。二对会计目标的争论对后来的会计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决策有用已成为主流观点。但是,受托责任是否就不合适了?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二究竟是替代关系、从属关系还是其他关系?本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安杰 《新智慧》2000,(16):8-9
从20世纪60年代起,各国会计学界对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理论出发点这一问题基本达成了共识,但对会计目标概念自身的认识却存在较大分歧。其主流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后者逐步占了上风。此外,还存在一些调和观点。这些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将会计目标确定于某一概念,进行综合概括。对此,笔者认为,研究会计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单一性,会计目标可能是多元化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方面。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新的会计环境中趋向于融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也随之趋于一致。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主要涉及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将以多重计量属性和多元计量单位并存为主要特征,公允价值与非货币计量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会计计量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会计计量是财务会计的基本特征,是会计理论的重要方面。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在新的会计环境中趋向于融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也随之趋于一致。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主要涉及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方面,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将以多重计量属性和多元计量单位并存为主要特征,公允价值与非货币计量的作用将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燕燕 《大众商务》2010,(8):151-151
自1973年10月特鲁布罗德(Trueblood)研究小组发表《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这一报告,将财务会计目标划定为12项具体目标和一项总目标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就总是将财务会计目标放在第一位,但在我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则起步比较晚。本文在分析比较"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指出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自1973年10月特鲁布罗德(Trueblood)研究小组发表<财务报表目标研究小组的报告>这一报告,将财务会计目标划定为12项具体目标和一项总目标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对财务会计理论的研究,就总是将财务会计目标放在第一位,但在我国,对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则起步比较晚.本文在分析比较"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两种财务会计目标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指出了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