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的前沿和研究方法入手,简单叙述了"生态城市"的产生、感念、评价方法等.结合"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生态板块规划控制"和"生态桥与生态边缘的规划控制"两种生态城市规划新方法,并加以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测度了2004~2010年青海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通过二者的比较判断出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是其生态风险源之一,并结合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出青海湖地区生态风险四级,根据测度出的结果提出该地区降低生态风险的建议,促使青海湖地区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湿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其生态服务价值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居首位,被誉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类型多、面积大、分布广.但在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下,湿地的生态功能已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我们应当辨识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立适当的模式对湿地进行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4.
“生态经济人”——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经济人"与"生态经济人"对比来研究和探索生态经济的理性假设,认为"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生态意识、生态良心和生态理性的人,但不是一个生态主义者;"生态经济人"是一个具有利己、理性、最大化和"文明自利"的人,但不是一个经济主义者.除此之外,"生态经济人"在需要与动机、理性与非理性、目标与手段以及利益最大化与可持续性等属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生态特色.从文明社会的演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来看,"生态经济人"是生态文明时代的主人,是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体.  相似文献   

5.
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长治市2001~2005年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其5a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治市"十五"时期生态足迹呈上趋势 且大大高于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现象严重,5年间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2.869hm2人-1上升到2005年的7.1238hm人-1,翻了近两番.最后的根据长治市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对"十五"时期长治市生态足迹进行了影响分析并提出了减小生态赤字、促进生态平衡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标准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生产力标准多从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来探讨生产力的发展,而对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研究却明显不足。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需探讨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也符合马克思生产力范畴的基本要义。生产力标准的生态维度就是人的生产活动与周围生态环境是否和谐以及和谐的程度。这要求生态文明视域下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价值优先"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与"以生态为本"的价值取向的双重统一,实现物质财富生产和生态财富生产的双重统一,反映生产成本核算和生态成本核算的双重统一,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经济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中关于物种关系的普遍原理,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普遍法则.本文在阐明生物物种生态位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把生态位理论引入"生态海南物种"的生态位理论研究中,并就海南生态经济强省战略中生态位理论及生态位利用原则进行了例证剖析.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生态海南"这一生态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适合于海南生存、发展的位置,生态经济强省的具体生态战术则需要生态位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保护关系到国家和区域的生态安全,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势在必行.建立我国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应当从理顺相应法律关系着手.文章以区域内开展的行为活动对自然生态及区域内外人群造成的影响为逻辑起点,运用系统学分析方法搭建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补偿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法律关系加以判明.  相似文献   

9.
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管理评价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文辉 《当代经济》2009,(18):104-105
生态建设的管理评价是针对生态建设的宏观管理工作的再管理活动之一.在崇明生态岛建设评价中,管理评价具有战略主体性、战略主导性和战略总控性,取决于生态岛建设在能力建设、机制建设和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宏观管理特征.据此,文章采用了"能力-机制-参与"框架,分析了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管理评价需求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当前安微生态省建设现状,分析影响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以生态创新为理论基点,提出在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中积极推进生态技术创新,围绕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各项绿色制度.培育创新、文明、健康的生态观念的生态省建设策略;旨在为推进安徽可持续经济发展,实现生态安徽的战略目标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家用 《经济师》2011,(12):25-27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深刻论述了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逻辑"和人的不当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为指导,关注自然生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关注人的活动,提高人口素质;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监管资本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从建筑地理的人与自然的整体思维出发,阐述了人居环境构型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化、现代化、理性化,建立系统的生态观,进而从自然生态审美与和谐化生存、多样一体与生态审美建构、"众生"与生命美感体悟、自然物象图腾与审美象征活动、"荒野"美学与"如画"美学转换的景现创制等方面研究了人居环境构型的生态审美特征,为进一步广泛探索建筑地理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在梳理总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内涵的基础上,以海南岛为例开展了省域尺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恢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标,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相关活动总和;(2)海南岛局部仍存在生态空间受挤占、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等生态退化问题,亟须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议按照"一核三区"总体布局推进海南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核"即中南部山区热带雨林核心区,"三区"即万泉河流域、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下游三个陆域生态修复区及其关联的近岸海域海岛海岸。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楚雄在干燥气候、海子湿地等自然条件下的城市公园设计为例.探索景观设计满足审美秩序、活动功能需求的同时,如何满足生态需求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从而引发对各种自然要素如何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思考,以及对"生境营造"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学有三种范式:主流经济学范式中的"浅绿色"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范式,生态阈限为前提、保护生态资本的生态主义的"深绿色"生态经济学范式,以人与自然内在统一为前提、根本改造资本制度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经济学的红绿结合的范式。第一种范式是改良主义的范式,后两种属于"革命范式"。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有"绿水青山"的自然观念,"天人合一"的道德境界,"兼爱万物"的生态文化.生态不仅有审美功能,更具有人文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资源消耗多、排放量大的产业.引导房地产开发向低碳和可持续方向发展,必须首先解决科学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本文通过对生态足迹基本理论的分析,提出了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的分析模型.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容量,指出应以国家公顷为计量单位计算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改变了传统的以全球公顷为计量单位的分析思路.在此基础上,对2009年江苏省房地产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严重"生态赤字"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改善生态赤字的措施和建议,为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法学视角下生态用地的内涵与外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上的生态用地不宜采纳生态中心的观点,是指为了保障生态安全、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功能重要的土地.现代法学上的土地不包括水资源在内,决定了法学上生态用地宜作为国土范畴,才能将生态功能重要的陆地水域纳入其内.耕地的生态条件虽好,但因其实现粮食安全的立法目的决定了不宜纳入生态用地.以实现"粮食换生态"目的的生态退耕地,因不宜作为耕地决定了应为生态用地.只有那些历史上形成的生态条件恶化、只能保存其现状的未利用土地,才可纳入生态用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