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西部地区的产业总体上增长稳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但与东部地区差距依然较大.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审视西部地区现有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则存在着资源优势弱化、区域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环境绩效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同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产业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分析也进一步说明,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若仍以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速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因此,西部地区只有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才能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产业生态化将成为西部地区产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开放地区龙海市外向型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提出实现该地区外向型农业生态经济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东南沿海龙海市外向型生态农业发展基础与存在问题,提出实现该地区外向型生态经济农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却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一些地区粗放的发展方式透支了环境红利,冲击着人们所能忍耐的生态底线,引发社会稳定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信仰缺失不无关系。因此,深入挖掘和弘扬环境信仰,呼唤环境信仰的理性回归,重树环境信仰的价值,实现环境信仰的传承发展,对解决现阶段环境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经济,控制因发展导致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依赖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开始了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辽宁振兴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通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是一个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环境历史欠账较多,一度以拼资源、拼能源的方式来换得经济的增长。在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性约束日渐显露,环境对资源索取和废物排放的承载能力也日益达到极限。据统计。全省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左右。为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辽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辽河治理、碧海行动计划、城市环境整治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的实施,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出了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趋势。但是,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加重和资源耗用加速等生态经济问题。主要有: 参与大循环的做法之一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即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在国内加工成产品,然后销往国外市场,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三废”并未随产品运销国外,而是遗留在国内进入环境。如我国部分地区的“外向型”企业由于对“大进大出”所产生的“三废”处理不当,已造成当地水体、大气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位一体”的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表现为经济发展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等主要特征.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战略问题.本研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农村生产与生活废弃物资源化为纽带,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业、生态材料业和生态食品业的"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秸秆经济和沼气经济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先领域,并对两者进行了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0.
枣庄:资源型城市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型城市如何发展经济,控制因发展导致的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是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资源型城市,枣庄依赖突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开始了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罗静 《经济论坛》2006,(11):8-9
河北省北厢地区的张家口和承德是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中最落后的地区,也是保障京津冀地区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该区域发展中的几个战略问题,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至关重要。一、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问题1.人口密度过高,生态环境脆弱,北厢区域人口与环境发展问题突出。张承地区处于半干旱和半湿润过渡气候带,属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自然环境条件导致这一地区成为多种自然灾害的多发区,而且是极易遭受人为破坏并且难以得到恢复的地区。区内广泛分布移动、半移动沙丘、沙滩、坡蚀和沟蚀严重的黄土区,以及超强…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环境管理会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基于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视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以利益激励和约束为基础,探讨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问题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牛铮超 《生产力研究》2012,(7):133-134,1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各地都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强化;环境污染加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产业结构能耗高、原材料消耗大,初级产品多,产业链短;等等。新公布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就是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彻底摆脱资源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状,坚定地走经济社会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之路,依靠生态资本发展战略模式为动力,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实质性突破。生态资本发展战略模式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有效的着力点,是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可以说抓住生态问题,就是抓住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应用生态资本战略,就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间,随着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对外贸易加强,利用外资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外贸依存度过高,产业同构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在分析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实施效应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升级的三个路径:产业升级、资源升级、区域合作升级,以此提升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高速度发展,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迅速扩大和能源消耗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彻底牺牲人类的身体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根本相背离。目前,我国经济正是处在这一门槛阶段,资源、环境等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日渐突出,生态环境已处于极为脆弱状态。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其资源因子和环境因子在区域生态系统效益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本文从分析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快该地区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的五点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北地区的资源环境禀赋、现行发展模式及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实现陕北地区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本文提出了陕北地区的"П"型发展模式,即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一方面,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大力推进能源化工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环境污染最小化;另一方面,在能源化工产业的支持带动下,实施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战略,为区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这一模式的成功实施需要当地政府转变发展观念,培育教育、物流、建筑等配套产业,解决水资源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源的利用、能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都在同步增长,资源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统筹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必要充分注意并考虑资源丰裕、生态保护、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衡量的是一个地区资源丰裕、生态保护、环境压力与气候变化对今后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它是各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的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