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石化集团的改革为例,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改制分流的背景及目前的效果,接着阐述了改制分流中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的程序.根据现有认识,对改制分流这种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与其他以产权交易为中心的改制的不同之处.最后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制分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实施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如何加强改制分流过程中的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如何在改制后的企业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这种脱胎换骨的变换,对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工会组织直面现实,探索适应这种变革的民主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对其辅助单位实施改制分流,在改制过程中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因产权和权力控制等因素,导致了改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失衡,阻碍了改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改制分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改制分流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向海波  李茂春 《现代经济》2007,6(6):195-200
本文以巴陵石化公司改制分流实践的缘起、演进、变迁为例,尝试分析国有大中型企业基层的辅业单位,在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第一行动集团和第二行动集团操作下,职工参与改制分流工作,因利益(创业机会)的诱使和明显的政策吸引,发生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以说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分流的结果是诱致性制度供给博弈的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5.
扈红 《企业家天地》2009,(4):104-104
一、充分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群工作的必要性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既是从实际出发,解决国有企业冗员负担与社会再就业矛盾的有效途经,也是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精干壮大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6.
由于工作深入细致,从源头上把关,做到了改革一户,稳定一片。近年来,市属国有、集体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共69户、涉及分流安置职工21000多人,实现了软作陆、零震荡,保持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全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涉及到改制企业如何坚持党的领导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改革的全局,在实现企业改制的同时,加快改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有企业改制分流工作从试点、推广,进入了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受到全社会关.本文分析了改制进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成因,介绍了改制进程中的各环节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从政策上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自此各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量身裁衣",积极推进,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改制过程中,资产转变相对简单,人的转变则较为缓慢,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方面。企业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面临不少难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需要多层面探索推进。  相似文献   

10.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转天地宽——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8部委联合颁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中指出: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允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一定条件,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享受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辅业改制剥离已步入了全面并入社会化服务体  相似文献   

11.
《新智慧》2005,(3):79-80
一、关于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中资产处置与《办法》有关规定的衔接问题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以及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程中,经国资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确定列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企业的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及有关配套件的规定执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的再就业工作从1995年开始,主要配合集团企业改制,以内部消化为主,实施自主自费改革.1998年当年新增下岗位人员2796人,累计下岗人员4702人,占职工总人数的9%,其中多渠道分流3161人,分流率达67%,年末存量为1850人.从1998年四季度起,根据市府要求,“上海建工”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转轨运作.截止今年3月底,进中心人数为924人,出中心人数为355人.今年将按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控制总量,规范进中心,平稳出中心,实现再就业,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的纵深推进,改制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中一个新生的重要群体,改制企业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前,改制企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传统观念和陈旧意识依然存在,创新理念和价值主张缺失;企业运行机制未理顺;改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企业职代会制度存在缺陷等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改制企业创新机制的角度提出了一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深化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破产、拍卖等多种形式,以资本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实现国有经济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这种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革命.必然对我国现行税制产生深刻影响,并对税制改革和完善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以适应企业改制需要。一、企业改制中的税收问题(一)税款流失严重改制激活了经济,产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培植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在班组1.加强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保持队伍稳定的需要当前的国有企业,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体制转轨、技术创新的变革时期,内部改革进程日益深入,减员增效、改制分流、内部分配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养老等保险制度改革,都与职工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岗位竞争、优化组合等企业的各项改革措施最终要落实到班组。这就需要班组进行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6.
改制和重组是国有企业重获发展生机的必然之路。国有企业改制和重组必须以产权制度为核心,形成改制和重组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母公司的改制和重组,由此带动整个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实现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企改革仍存在不少的难点;必须坚持大胆改革,又要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正确认识和对待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企业改制、剥离分流、道德风险和政策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债转股的诸多因素,并就如何使煤炭企业债转股能有一个良好的实施环境、保证债转股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以推动煤炭企业解困和脱贫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是当前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改制为高职教育是我院发展的最优选择。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我院改制为职业技术学院以内涵求发展、创新求特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智慧》2005,(8):80-80
近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以下简称“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涉及的企业财务处理事项,按照我部《关于印发(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企[2002]313号)和《关于(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国有资本管理与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5]12号)的规定执行,较好地解决了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推动了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中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是国企改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多渠道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可使国有企业盘活资产,精干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战略性目标。它关系到国有资本经营效率的提高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