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发展迅猛,取得了兴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84.7亿元增至1992年的2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相当于1980年的4.46倍,提前8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奋斗目标;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18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8元,均已分别超过了到2000年预定的2000元和1000元的小康收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财富》2005,(6):14-14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了解到,今年是“十五”计划最后一年。根据“十五”计划,2005年中国GDP将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9400元。而中国在2004年,GDP就已经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元。统计显示,2001年到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高于“十五”计划中年均增长7%的目标。根据“十五”计划,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而“十五”前四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  相似文献   

3.
城调总队:1996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略有增加,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1996年1-3季度,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收支增长较稳,人均月生活费收入36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消费支出322元,增长1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为3.4...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消费和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8.1%.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由1978年的116.06元,提高到1997年的1617.15元.二十年的农村改革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实惠,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5.
统计数据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 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1%、7.2%. 统计显示,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发展到2007年4140.4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4元增长到13785.8元,年均实际增长7.2%.  相似文献   

6.
1978年~2010年,江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40.70元增加到5789元,增长了40.14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05.36元增加到15481元,增长了49.70倍。与此同时,全省居民收入差距,无论从城乡角度、区域角度、行业角度、收入阶层或者不同经济性质单位来分析,都呈日渐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7.
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改善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978--200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79元增加到10561元,人民生活极大改善,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城乡各类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提高到2936.4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12.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提高到9421.6元,增长26.4倍,年均增长13.6%。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12万亿元,增加568倍。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提高了23倍和19倍,  相似文献   

8.
陕西城镇居民消费呈现新特点王斌友据对陕西省19个市县1400户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情况抽样调查,1996年一季度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5.45%,剔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增长2.35%;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2.89%,剔除物价上升因素,实际增长0.1...  相似文献   

9.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选取1995——2009年的有关统计数据,对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与新疆城镇居民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表明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生活费支出对均衡水平的偏离.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徐从才  陈忠卫 《财贸研究》1997,(6):11-15,29
<正> 安徽省1995年全省总人口6000万,其中农业人口4956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占主体的省份。安徽省1995年人均GNP为333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6%,人均地方财政收入245.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1.4%,农民人均纯收入130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2.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40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87.5%,城乡居民年末人均储蓄存款1140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5%,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基于这样一种宏观经济背景,怎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和超额完成“十五”时期的各项任务。以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为主要标志,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0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6%。比“十五”计划目标的3000亿元超过1070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继续发展增添了新后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54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93亿元。年均增长33.5%。比“十五”计划目标920亿元超额1373亿元。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104元增加到2005年的8620元。年均增长11%。比“十五”计划目标7160元超过1460元。  相似文献   

12.
城镇低收入群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编制目的和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1999~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最高收入组(最高10%)与最低收入组(最低10%)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不断拉大,最高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083.75元增长到25377.17元。年均增长25.52%;最低收入组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617.8元增长到2862.39元。年均仅增长3.89%。低收入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仅绝对值低。而且增长速度慢。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妥善处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 1997年我国针纺织品及服装市场总体需求增加,销售有所上升,呈现稳定、繁荣、活跃的形势。从宏观上看,影响穿着市场的因素有,今年是“九五”计划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开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稳定增长,人们在穿着上支出的比重相应上升,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穿着档次逐步提高,预计1997年衣着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上升到14%左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针纺织品等穿着商品的需求将稳步增长,消费支出增加。1997年穿着商品需求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1996年采取的降低存贷款利率等刺激消费的措施将发挥一定作用;人口增长和收入增加而增加需求;穿着消费的攀比性增强。促使消费需求增长。综合分析预测今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将达5000元左右,比去年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2050元左右,比去年增长约13%左右。因此,衣着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将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其中纺织品的需求将以中档为主,中高档产品的消费比例将占消费量的30%左右,消费者对品种、花色的要求提高;针织品的需求档次将逐步拉开,消费者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左右,2010年达到1.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4万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力争达到2000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和6%以上;城市化率达到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94‰以内。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6):57-59,51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城镇居民的生活逐渐由满足温饱走向小康,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9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改革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14.2倍,人均消费性支出比1978年增长13.0倍。20年来,城镇居民的家底一年年厚起来,家庭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不断积累和沉淀。银行储蓄日益庞大,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消费市场近年日趋冷淡。作为消费主体的城镇的居民是如何看待当前的消费现状的?他们又如何把握自己的消费市场行为?能在多大程度上引导城镇居民的金融资产投向消费市场?为此,四…  相似文献   

16.
祁格平 《品牌》2005,(12):12-20
<正> 岁末年初,又到了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候。2005年,是山西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山西经济取得重大突破的一年,同样也是山西人民所得实惠最多的一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747亿元,增长3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1.6亿元,增长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0元以上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额迅速增加,从1978年到1989年,城镇居民储蓄总额已由154.9亿元上升到3734.8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0.4%;占工资总额的比例已由27.2%上升到142.6%。更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990年是经济紧缩时期,期间职工工资收入增长率下降,实际平均收入增长率为-7.1%,大大低于过去几年10%左右的增长率。但与此同时,城镇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30年,弹指一挥间。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实力日益强盛。1978年时,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43.4元,2007年已达到14000元,增加了约40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978年是133.6元,2007年达到4000元,增加了30倍。我国的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已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78-2007年我国人均GDP的变化情况、工资性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以及不同区域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个重要因素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状况及特点。并且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合理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消费现状、分析、措施: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489.00元,2006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71.00元,15年间增长5.8倍;2011年达到19226.97元,比2010年增长14.4%,增速稳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的17796.57元,高出1430.40元,位居全省第四位;比1992年增长11.9倍,20年间平均增速14.4%。20年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的总水平的运行状况大体经历四个阶段:一、收入增长实现"平稳与跨越"建市2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总结居民的收入变化历程,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