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2007年2月21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岳阳火车站。南下广州的列车上,400多名农民工挤在窗口,他们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拼命与站台上的一位老人挥手告别。寒风吹卷着老人稀疏的白发,他裹紧大衣,艰难地拖着脚步,与列车上的农民工挥手致意;他脸上写满疲惫,眼中深含眷恋。  相似文献   

2.
梅花2传奇     
王媛 《金融博览》2005,(12):47-47
10月26日上午9时45分,工行武汉市江南支行营业室一号窗口的柜员郑钷正如往日一样办理业务。他接过一位顾客的存折,正准备为其办理取款手续,却发现存折里多了一张梅花2扑克牌。纸牌上隐约有一些用硬物刻划的痕迹,他借着光线仔细一看,上面竟歪歪斜斜地写着“报警”、“帮(绑)架”。  相似文献   

3.
朋友,你知道“太阳城”吗?你知道康帕内拉吗? 那是十七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在一座城堡的阴暗潮湿的牢房里,一个蓬头垢面的人靠墙根坐着。他的腿上搁着小木板,艰难地在纸上写着,写着人类思想史上最早的一  相似文献   

4.
爷爷在世时还没有电视机,没有电灯泡,点上煤油灯火,要么伏案做作业,要么催爷爷讲故事。记忆中爷爷不干农事,可与书生的形象也不太靠谱,爱吸水烟,好织鱼网,静坐在床,一坐就是一整天。别看他书没读一册,连自已的名字也不会写,唯一写过一个“人”字还像“入”字,可他脑海中装着许多故事,真的很佩服他的记性,说起来如数家经,说话的语气、节奏、声音又恰到好处。我虽不是大孙,可我秉持了他的厚道与和善而备受他的喜爱。  相似文献   

5.
柯云路 《金融博览》2014,(13):28-28
我喜欢写政治、写大场面,常常写到高层,这在我过去的作品中有所表现,但往往不能淋漓酣畅。写历史人物就好得多,比如曹操,我在书中写了他的政治军事智慧、各种谋略,同时又以大量篇幅放开写了他与白芍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马卫 《云南金融》2011,(12):67-67
这天下午,正吹着空调看着《明朝的那些事儿》,这时电话响了,是朋友从外地打给我的电话,他说:“马老师,有个先进材料你写不?”  相似文献   

7.
薛胜 《云南金融》2012,(6):29-30
案例:AA制能分散家庭理财风险 林慧就是家庭AA制的忠实粉丝。“我们从结婚开始就AA制了。”婚前,她老公已在市区购买了房和车,所有者当然都写着他本人的名字。“以前在恋爱时,我就发现他对于金钱有些纠结,而且他多次表示过,喜欢那种经济上独立、开明的女孩。”  相似文献   

8.
侯磊 《金融博览》2013,(11):84-84
自从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才发现当代的名家几乎都是写乡土文学的。贾平凹.陈忠实写陕西,李锐写山西,莫言写山东.余华写浙江.刘震云写河南.而阎连科.最有代表性的《耙耧天歌》、《受活》等也是写农村。他的散文.更能传递出些他与乡土的深情,比如散文集《一个人的三条河》。  相似文献   

9.
华洋 《金融博览》2007,(2):51-52
覃志新既不赌,也不嫖,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在过着平常人生活的假面掩盖下,是他对聚敛金钱的狂热。他一面不择手段地受贿索贿,一面却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仿佛就是为了攫取金钱,完完全全地成为了金钱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胡敏 《中国信用卡》2006,(9S):15-17
本期走进理财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林德嵩。乍一看,他不像是那种满脸都写满故事的人,与日常生活中做点小投资的普通人相比,并无二致。可是,一旦你近距离地观察他,一听他打开话匣子,你就会沉浸在他的理财世界里。他的投资心得,他对理财的感悟,他的多彩人生,毫不保留地呈现在你面前。[编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期货》2013,(4):50-51
路演、写报告,分析、预判,日复一日演绎着策略师生活主旋律的洪灏,始终记得刚入行时,第一个老板ByronWien对他说的”我们来此不是拯救世界,而是帮助客户赚钱(Wearenotheretosavetheworld,Weareheretohelpclientsmakemoneyo。”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投资》2007,(11):81-81
王老先生有块地,咿呀咿呀嘿…… 王老先生有这块地已经很多年了,要不怎么我们小的时候就唱这首歌呢。这块地,不大也不小,王老先生种点粮食种点菜,足够全家人生活了。王老先生每天在地里侍弄着庄稼,劳动量嘛不大也不小,反正也没有人管他,既呼吸新鲜空气又锻炼身体,清闲自在,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着。王老先生有点孤陋寡间,他不知道有钱人是怎样生活的,他甚至懒得想那些与自己生活无关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采访郑功成教授几乎是记者每年两会的“规定动作”。2009年两会上的他,依然被媒体围追堵截,依然在会议间隙被电视台邀请做节目,依然从容地面对媒体五花八门的问题,但有变化的是,他谈话时的笑容更多了,因激动而语速变快的时候少了,乐观的情绪不时写在脸上。  相似文献   

14.
李素珍 《时代金融》2014,(10):47-48
毛姆,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但在他成名之前,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毛姆的作品却无人间津。他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自认写得很好。他暗想如果出版,一定畅销。但当他带着作品去了许多家出版社后,才发现事情并不简单。人家告诉他,因为你寂寂无名,所以我们不想冒险。  相似文献   

15.
<正> 下午三点钟。老刘坐在办公桌前,双手捧着一杯热茶,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当天的报纸。他看报一贯很细致,不惜花费时间。他盯着报纸,慢慢地眼皮有些发沉,精心制做的海棉椅垫太软了,坐上去使人悠悠然,昏昏欲睡。“老刘!”一声清脆的喊声把他从浑沌的境界中唤了出来。女打字员小崔,一个苗条、漂亮、言词尖刻的姑娘站在他面前,手里拿着一叠散发着油墨味的文件纸:“小胡写的这个计划赶印好了,周主任说今天务必发下去。”多不巧,小胡偏偏今天下基层去调查了解一个重要的情况。“唉呀,小胡没来呀。”老刘为难地摊开双手。  相似文献   

16.
任光椿老师已经作古了.他是我国的著名作家.生前,他曾担任过《湖南文学》、《文艺生活》及大型文学丛刊《芙蓉》编辑部主任、湖南省文联执行主席、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协名誉主席等职务.真正让他闻名海内外的是他生前创作了著名长篇小说《戊戌喋血记》、《辛亥风云录》,这些书曾影响了几代人.那年我有幸采访了他,他给我写了两封信.信是用毛笔写的,字体飞扬,我至今珍藏着.  相似文献   

17.
在那个美丽的董永故里,居住着一位朋友,他供职于某工商银行,在《董园工行人》担任编辑,他的名字叫寨。而我只是下属县市的同一系统的职员。我与寨相识两年有余,却从未谋面,我经常在经济报、孝感报、内参等刊物上读他的文章,读着读着,就有一种共鸣感和清爽感。偶而也能读到他写的一些人生沧桑的文字,心里久久难以平复,  相似文献   

18.
10月31日上午9时,山东临沂阿康公司驻宿州办事处张经理带着业务人员,将一面写着“工作严谨,服务一流”的锦旗送到了宿州分行城中支行,他一边和农行员工热情握手,一边连声说:“还是农行的服务好,多亏农行的员工齐玉忠,不然2万元现金就真的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19.
张健 《湖南地税》2008,(3):62-63
“期颐岁月乐陶然,泼墨吟诗学谪仙;且喜余辉光熠熠,品茶煮酒傍花眠。”正是春花烂漫的好时节,年满101岁的书法老人“北园陵叟”王子恕用他的这首诗实践了他一生的生命历程,而就在他去世前三天,他还在与我谈论近段书法创作规划,他说想为我写一本册页,作为他这一生的最后一篇文章。他说这话时,我们就坐在他家房前灿烂的阳光下,而他的两颉也泛着与这春目的光辉一样灿烂的红晕。不想,这竟是我们的永诀!灿烂的“北园”的阳光竟成为我们之间永恒的怀念!  相似文献   

20.
支行旁边的巷子里有好几家小百货商店,其中有一家生意格外兴隆,店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爷。一天,我路过时去谒见了这家店主人,老人笑着告诉我,他没有别的什么秘诀,他只是努力地记住了每个光顾小店的顾客的姓名而已。在顾客去他店里购物时,他和蔼地与顾客闲聊,从而知道了顾客的姓名,待顾客再次到他店里购物时,他总是亲亲热热地叫着他们的名字,或聊聊天、拉拉家常,仿佛一家人似的,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