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剥削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生产力发展不够充分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还不是高度发达,因而允许并鼓励私有制经济发展,剥削现象也就必然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剥削不同于历史上的阶级剥削,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允许剥削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行政策,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剥削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含义、剥削现象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剥削现象中的积极因素等问题,力图科学、合理地理清现阶段剥削之含义并阐明其与阶级剥削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在未来社会“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设想,成为马克思留给后人的历史之迷。笔者根据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通过分析其早年的“劳动异化理论”认为:“个人所有制”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公有制的真实体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是指社会财富由私有制条件下的剥削被剥削的“现状”向“应当”由劳动者自己享有的现实“回归”,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保证。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基础的正态与变态的历史观研究。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动物性存在即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人类常态社会的延续比之仅仅认识到人类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性更深刻。在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打开全新的局面,大步跟上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快速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尽管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和消灭剥削,但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经济客观条件所决定,在我国剥削关系和剥削现象将会长期存在。不过,剥削关系的外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剥削关系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能形成剥削制度,也不可能产生剥削阶级;同时,允许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剥削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特定条件下,马克思所理解的人类解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无产阶级的解放,就是立足于社会历史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为实现人的解放奠定了基础性的条件,但它并不直接是人的解放本身.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理论基础的变革、实现了人的解放与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剥削理论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学术界就剥削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关于剥削内涵,有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界定和基于要素财富(价值)论的界定;关于剥削外延,有广义论和狭义论;关于剥削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有生产力决定论、私有制决定论等;关于判别剥削的标准,有要素收支是否相符论、收入是否合法论等;关于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存不存在剥削,有普遍存在论、有限存在论和残存名亡论;关于如何对待剥削的,有剥削有害应坚决取缔论和剥削利大于弊应引导发展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保富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历代思想家关于贫富的起源、富民的作用、保富的意义和措施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历史上保富思想的内容和性质.对于正确认识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别,正确处理贫富关系,解决分配不公和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协社会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腐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各国政府和学术界谈论的热点问题。自人类出现了私有制以来,腐败就伴随着国家和阶级的产生而不断发展变化。在以往的文献中,腐败问题的实证分析较多关注腐败与经济因素之间的研究,而很少涉及腐败与社会、政治因素(如法治水平、政治稳定等)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采取世界银行的"良好政府"数据和世界透明组织CPI数据,包括六大变量:法治水平、政府效率、政治稳定、发言权与责任、法规品质和腐败控制,挖掘腐败控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如下结论:腐败与法治水平最相关,提高法治水平是遏制腐败的最重要手段;政府效率与腐败相关度也较高,提高政府效率有助于控制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在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其主要内容有:第一,"财富的充分涌流"是马克思设想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第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谐社会"追求的价值理想;第三,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第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是马克思"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深刻认识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曾经被遮蔽的历史缘由,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于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推进改革开放以及加快现代化进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