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模型,通过流通成本和流通供给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探讨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依据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剖析流通成本的构成并计算各地区的显性流通成本和隐性流通成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流通成本差异显著,隐性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十分显著,流通成本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呈负相关,中国各地区流通成本差异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本文试图提供一个研究区域范围内工业集聚、市场潜力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分析参照。  相似文献   

2.
《中国流通经济》2014,(10):121-128
调查香蕉从蕉农到消费者过程中收购、批发、零售等环节发生的成本和利润分配可以发现,"农户+蕉农自销型流动摊点+消费者"模式流通成本最低,"农户+第三方物流+超市+消费者"模式流通利润最高,而规模大小、流通环节多寡、流动摊点管制等是影响流通成本非常重要的几个因素,其中流通过程中的专用资产投入是提升流通利润的关键。为更好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利润,在生产环节,应当借助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有效降低单位生产成本;在中间环节,应当扶持第三方物流加大专用资产投入,从而提升香蕉品质,拉长香蕉保鲜时间,进而提高议价能力,以便择机进入市场,避免价格波动;在销售环节,应当重点扶持超市扩大生鲜果蔬销售量,减免相关税费,减少对流动摊点的管制,扩充蕉农销售渠道,让农民分享流通环节增值。  相似文献   

3.
夏春玉 《财贸经济》2005,(11):73-79
本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与流通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城市流通系统的概念,并将城市流通系统划分为城市批发流通系统与城市零售流通系统,进而揭示了这两个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经济地理理论、商业集聚理论,对城市流通系统的空间与功能分化、竞争结构、城市的层级性以及城市流通系统与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企业改变赢利模式,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赢利空间;这个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目标。当前,我们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非常大,如果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物流成本降低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的水平,我们就能节约4~5万亿元的物流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是降低流通成本的核心,降低物流成本有很多解决方案,全社会都需要考虑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或者说流通成本的问题。尽管物流成本产生在流通领域,但降低物流成本的解决方案是一个全社会都要考虑的问题,而不能仅仅通过流通领域去解决。首先,从宏观层面来讲,要调整经济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推动物流成本的降低;其次,从生产领域来讲,要转变生产方式,向精细化生产方式转变,不仅是流通企业,我们的制造业、采掘业更要有所作为;其三,从流通领域来讲,一定要提升流通方式,向供应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粮食流通技术》2008,(1):21-21
《粮食流通技术》是国家粮食局主管,国家粮食储备局郑州科学研究设计院主办的全国唯一以粮食流通为主题的科学技术性期刊,是粮食流通行业知名的国家级精品刊物。是一本融可读性、实用性、技术性和服务性为一体的粮食流通行业的综合性期刊。  相似文献   

6.
流通生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生财。流通因交换而发生,交换产生财富,推进了整个财富创造的过程。从逻辑上讲,交换有利于双方,自然应该有财富的创造。从经济学上讲,交换使物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提高了生产力,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利益。流通是有成本的,如果流通的成本太高,把本来双方可以得到的利益吃掉了,交换就难以实现,所以降低流通成本对于帮助交换获利至关重要。流通成本的降低可以使全社会获得巨大的财富创造的机会。物流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联系消费和生产,沟通了物和人,也沟通了人和人,帮助社会创造了财富。  相似文献   

7.
蔬菜流通主体成本构成与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中间商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蔬菜流通模式中放大了流通成本,番茄从生产端到零售终端,流通过程发生累计成本占零售价格的65.8%,流通成本费用占流通总成本的67%,扣除流通成本费用,流通中间商分享流通纯利润是生产者种植利润的1.9倍,其中批发商利润是生产者种植利润的38.4%,占流通纯利润的20%,超市供应商利润是生产者利润的64.9%,占流通纯利润的34%,超市(第三方配送)盈利是生产者利润的87.6%,占流通纯利润的45.9%。本文认为流通成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挤兑,是体制成本、效率损失、组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闭合"传递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生产资料的高涨助推了矛盾的凸显。  相似文献   

8.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现代流通更是提高国民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扩大内需、活跃市场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引导生产、促进消费,使之成为带动经济的"新引擎",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进一步转变流通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深化流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等,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流通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并呈现出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生态性特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从宏观到微观有社会经济层次、流通产业层次、流通渠道层次和企业层次。要真正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中进行运作,形成良性循环;要创新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之进一步普及、深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尤其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尽可能减少流通时间和流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降低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0.
闫成玉  张畅 《商业科技》2014,(17):34-35
新型城镇化为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了在人口集聚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对鲜活农产品的影响体现在生产,消费和流通三个方面。面对流通格局的巨大变化,需要新的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找出合理对策,以建设满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需要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许多商品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卖”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的先导作用日益突出。同时,在我国降低生产成本空间有限的情况下,降低流通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我国,现代流通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我们要进行流通体制的改革,重视农村流通和生产资料流通,改造和提升批发市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的经济运行中,流通日益表现出其联结供给与需求的中介作用的重要性,本文从狭义商品流通入手,以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作为基本立场,将流通过程纳入“成本-收益”的分析框架之下,通过对流通费用和交易费用的比较,界定了现代流通成本的内涵,然后进行了不同时期下宏观流通成本与微观流通成本的区分,最后分析了流通成本在供应链内的具体构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经济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均水平不高、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发展质量需要改善以及流通业的差距明显等.流通业在流通总规模、企业规模、流通效率、物流成本、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在流通理论研究方面,应重点加强结构、效率、制度、法制和诚信、消费理念、统一市场方面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流通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加快培养青年理论工作者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4.
文章梳理了流通理论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各种经济学流派对流通理论研究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以及现代流通的特点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构建我国流通理论体系的重要性。最后从流通理论核心概念的界定、流通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学科体系的构建、流通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与学科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协同性进行测度与评价,有利于提高现代流通业的服务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我国的产业竞争力。文章首先界定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内涵,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发展效率、发展效益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性的测度方法;利用1990-2013年统计数据,对我国现代流通业、先进制造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性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表明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态势良好;无论从静态协同性指数还是从动态协同性指数看,我国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总体上处于比较协同状态,其中现代流通业与先进制造业子系统协同性——科技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处于基本协同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效率、发展效益处于非常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16.
市场流通法是指为了流通整体的安全与效率,以流通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市场流通法是作用于特定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的法律,它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分类标准,是以特定经济领域为标准进行划分的结果。按照市场流通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类型,市场流通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是经济法的特别法。制定市场流通法有助于解决我国市场流通领域存在的流通秩序混乱、流通成本过高、流通管理低效等问题。我国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了解市场的优势,制定一部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较高法律位阶的市场流通法。  相似文献   

17.
王水平 《财贸研究》2012,23(6):29-34
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框架下,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城镇化要求商业网点不断扩充加密、服务分工更加细化、业态演进和技术创新步伐更快、产业聚集发展,从而为流通产业拓展空间提供条件。与城镇化进程相伴随,目前中国流通产业已经表现出城市商业持续繁荣发展、电子商务异军突起、外资企业战略调整步伐加快等新趋势和新特点。面对不断拓展和演化的流通发展新局面,中国流通产业未来应着力提高服务人文化和精准化水平,加快流通渠道向西延伸与下沉,积极开拓新业态和电子商务,倡导低碳商业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18.
对马克思流通理论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向阳 《商业研究》2005,(15):12-15
按照建设而不是批判的思路对《资本论》中的流通理论进行新的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中流通现象的研究,论证了在流通的作用、形式、内容、时间、费用、目的等方面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