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好意思,久等了。”2013年4月23日,在柳传志昆明住所的客厅,柳传志大步走来,和记者厚重地握手,谦和地笑着。  相似文献   

2.
苏小和 《新财经》2011,(12):16-16
柳传志再一次将联想集团的担子全部交给杨元庆,柳先生再一次交棒,一来表明柳先生本人这两年的强人管理,硕果累累,所谓姜还是老的辣,至少在联想集团这一块,只有柳传志能够锁定乾坤,一统江湖;第二则表明,经过两年多的再磨练,杨元庆这样的企业家,终于成熟了,成熟到再也不用柳传志手把手带路了。  相似文献   

3.
4.
《海外经济评论》2005,(1):31-32
中国的头号电脑集团“联想”公司并购美国电脑首户IBM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而且以偏低于市场估价15亿美元的12亿美元“笋价”成交,且相当部分以“联想”股票支付,出价低于其他几个同行大户,条件颇为不错,这是一个漂亮的买卖,  相似文献   

5.
当镁光灯下.有着90载文化传承的“蓝色巨人”和刚满20岁的少年联想带着灿烂的笑容紧握双手.双方心中是否已做好了新联想文化启航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在飞机上看罗利只是个平淡无奇的小城,惟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的颜色.在早上八九点钟太阳的照耀下,显现出不同的颜色深蓝金黄甚至有些由于土壤富含铁质,还会闪现出诡异的红色。这个1792年被作为北卡罗来纳州首府从1000英亩的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城市.也许在用这种方式显示自己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7.
柳传志最近在忙什么? 当人们习惯把目光聚焦于联想集团的海外市场时,柳传志已经把联想控股带入新的投资领域。作为董事长,柳传志现在掌控着包括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三大子公司,涉及IT、风险投资、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在联想实现变革之时,柳传志也完成了一次从企业家到风险投资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9.
董哲 《环球财经》2005,(6):28-34
后来的情况表明,香港联想的成立似乎并不应单纯解释为联想集团提高“供应链管理能力”的必要措施,而更像是一个日后进行资本运作和利益转移的平台与工具。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23日,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在首届中国技术创业峰会上表示,科技创新成果在我国的转化不顺畅,企业家的因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他强调:企业家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此,本刊特约记者专门采访了柳传志。  相似文献   

11.
“因人设事”,是柳传志一个很著名的说法。正是他的这一富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做法,化解了联想的内斗危机.这才有了联想今天的多赢局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当联想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整合工作,深蓝色已悄然褪去。此时的联想已经不需要稳定的指挥者,而是具有军国血性的操刀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本想学文,却成了计算机专家;喜欢科研,最后却成了销售奇才;杨元庆似平总能把一些他并不喜欢的事做得很好,成就这一切靠的是他的韧性。年轻而富有韧性,使得杨元庆在IT界这一天才的行业里,显得卓然出众,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柳传志重出江湖,杨元庆退回原位——这恐怕是近期最富戏剧色彩、最引人遐想的公司人事变动。背后还有一个吸引眼球的数据——联想第三财季亏损9700万美元。有人称赞柳传志在65岁重新披挂上阵非常了不起,他是出于对联想的感情和责任感。“为了联想更好的未来,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承担更大的风险,柳传志确实是中国企业家的榜样。”类似的言辞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5.
《西部论丛》2003,(1):34-34
联想的薪酬一直是保密的。早在联想创业初期,柳传志就定下了工薪保密这一“天条”,至今它仍被列入联想人的“职业操守”清单。为此,联想准备了确保公平的三件利器。第一件是先进的评估考核工具。联想采用世界著名的CRG平衡体系,对员工的职位、能力价值进行量化评估,并参照  相似文献   

16.
联想的三次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佳 《新财经》2009,(4):36-40
总结二十五年来联想经历的风风雨雨,柳传志得出结论,企业渡过难关要靠自己的本事。既懂行业,又有管理经验的企业在逆境下生存的能力会更强  相似文献   

17.
黄林 《首都经济》2011,(1):54-55
传段永基曾经说过,四通之所以比不上联想,在于柳传志给自己选对了两个人:杨元庆和郭为,这种说法或有一些偏颇,但也说明了,联想的帅才确实是成就今天联想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在联想的早期,首要的是求生存,我比创业伙伴们对企业的认识要深一些,市场感觉要好一点,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来,联想集团一直被视为中国高科技民族产业的一面旗帜。在其存在的不到20年时间里.联想集团从一个只有20万元资金的小公司成长为市值数百亿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确实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这样一个企业的成长道路,应当至少有相当的可取之处。所以.本文给联想挑毛病似乎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9.
苗燕 《新财经》2004,(1):30-31
2003年年底,联想控股出资1亿元直接从中行香港手中购买其剥离的不良资产,业已成为近期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热门话题。尽管民企收购银行不良资产联想不是第一例,但却是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例。 联想控股此次收购的不良资产账面价值约7亿元。收购完成后,联想将与中行联合成立资产管理公司,联想持股80%,中行持股20%。据中行总行透露出的消息显示,联想本次收购的不良资产主要包含两大类:一类是实物资产,主要是房产等不动产;还有一类是对企业的债权,这其中包含很多IT类公司。  相似文献   

20.
联想的目标做“如苹果一样伟大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