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并且有着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在分析65个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概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65个县(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和经济落后地区4种经济发展类型,基于GIS软件,从地域的空间分布上进行了深入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县域的豫南三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豫南地区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三市为研究对象,鉴于发展县域经济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之观点,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3个相关因子对该三市所辖的28个县进行了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分析和关联评价。结果发现南阳市各县域综合发展指数最高,驻马店市最低,且每个市中各县的发展水平差距较为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发展对策,为进一步了解豫南三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综合评价城市的竞争力对国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通过整理山东省2014—2018年的统计年鉴资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科学教育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4个城市竞争力的二级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山东省17个城市竞争力的综合得分,总结优劣势,为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及其它原因,德州市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山东省其他市相比差距很大,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环境状况几方面;在对德州市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4个子系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德州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运用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德州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并提出以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经济、环境、社会、能源四个视角,选择17个因子,采用组合赋权法和TOPSIS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成效进行评价,为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000~2002年是山西省社会生态系统绿色发展下降期,评价得分从0.30下降至0.27,此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保护水平远低于经济发展水平;2002~2006年是绿色发展平稳期,此阶段经济发展严重依赖能源,能源与环境间不断进行博弈;2006~2015年是绿色发展增长期,得分从0.27上升至0.54,此阶段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5~2018年是绿色发展拔高期,年平均得分0.73,得益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此阶段转型速率放缓,社会因素成为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文依据2005~2009年的山东省17地市碳排放量数据对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OWA算子赋权方法对不同年份进行权重分配,并结TOPSIS评估方法对各地区碳排放经济效率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得出结论:东部沿海地区,像东营、烟台、威海、青岛等地的碳排放经济效率普遍高于山东省内陆地区,时间权重修正后的结论与传统上的TOPSIS综合评价结果十分一致,进一步验证了评价的有效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山东省不同地区提高碳排放经济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17个地区为区域研究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聚类分析方法把各地旅游经济划分为5种类型,并指出了影响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探讨了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对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制定相关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河北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十分明显,选取8项经济统计指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保定市22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评价,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和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成为学者关注的重要论题。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于次约束理论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通过有无次约束时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值及其排序,找出了影响各地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山东省各地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为4个类型区。本研究为山东省各地市有针对性的制定城镇发展政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2002年、2014年两个时间断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山东省17地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绝对差距在不断缩小。(2)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呈集聚发展态势,"热点区"和"冷点区"空间集聚分异显著,"热点区"数量增加,"冷点区"数量减少。因此,本文建议:政策干预改变资源配置现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和政策倾斜,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注重人才培养,构建创新网络,提高科技教育竞争力;把提升环境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推动可持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绿色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粤东北山区可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绿色崛起。运用熵值法对河源市2006-2011年绿色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源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综合发展度、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三者在大多数年份没有达到协调发展的要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综合发展度推动的,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则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简化的层次分析法(IAHP)及现状综合评价方法对山东省内8个地市和省外相毗邻的9个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在定性比较的基础上进而对山东省边界地区发展战略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片区内湖南省37个县(市、区)为代表,从经济、社会、生态、人口四个角度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建立,同时对武陵山片区湖南地区各县(市、区)进行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状况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熵权法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城镇化是影响武陵山片区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几个关键因素,并针对武陵山片区城镇化整体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区划与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由于林业经济仍不能摆脱传统的生产模式,森林资源仍不能合理有 效利用。而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是转变黑龙江省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方式,缓解黑龙江省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 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为了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循环经济整体协调发展,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 13个市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得出林业循环经济指标控制层得分和综合得分,根据评价结果 分析出黑龙江省各地区的林业循环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运用SPSS软件对主成 分分析结果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13个市划分为三个区域,综合主城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从资源减 量化投入、资源利用率、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几个方面分析各区域发展状况;最后,结合各区域林业循环经 济发展状况,林业产业和资源禀赋特点,构建出适宜的林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为例,根据其14个地州市2000-2007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有关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对甘肃省八年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甘肃省土地经济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特征以及二者的相关度....  相似文献   

16.
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直接反映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的1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首先对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总体、经济、社会、生态四个不同的维度出发对甘肃省各市州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到各市州的得分,据此将其分别归分为农业经济发达区、农业经济较发达区、农业经济欠发达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重要践行主体,对其发展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基于"三重盈余"理论,从经济效率、社会效率和生态效率3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农场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山东省541个家庭农场的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率水平较高、社会效率水平良好,但生态效率不够理想,3个方面的综合效率水平则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因此,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绿色农业生产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客观以及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基于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消费水平及人民富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组合评价模型对遵义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区域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评价模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遵义市县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其中相对发达地区(第Ⅰ类区域)3个、欠发达地区(第Ⅱ类区域)2个、不发达地区(第Ⅲ类区域)9个。今后应加强对第Ⅱ类、第Ⅲ类地区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总体发展战略,同时也要确保第Ⅰ类地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地域单元,对其市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17个地级市在近6年内竞争力增长的趋势和幅度有所不同,城市竞争力水平不高,区域分异现象明显,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与各子系统竞争力之间相互关系变化特征不一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构建山东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PCA-Super-SBM模型综合度量山东省2000~2016年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利用201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研究发现:(1)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生态福利绩效存在明显的波动性。(2)2000~2016年,山东省人类发展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两大指标围绕着45度线上下波动。(3)在空间分布上,山东省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优势。山东省具有独特的区域格局,需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路径与保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响应、公众参与的运行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以市场为主导的企业以及公众的协同作用,实现绿色发展的全面化、深度化、均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