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民间借贷是对正规金融的补充,但是缺乏监管的民间金融存在风险,主要包括非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此外,民间金融还具有监管难度大的特征。因此需要针对民间借贷的特点、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研究设计民间借贷监管的特殊模式、制度体系,以保障民间借贷正常发展,成为金融市场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2.
体制内金融漏损现象在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普遍存在,其引致的风险逐步累积,一旦形成系统性风险势必阻滞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等体制内部门对正规金融资源的垄断和低效利用是金融漏损的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则是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交织与共振.立足于中国体制内金融漏损的客观现状与事实,文章认为必须修正制度安排,立足市场化原则,深化银行业体制改革,严格界定、控制政府行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以逐步消除体制内金融漏损风险,促进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海萍 《经济视角》2010,(12):84-85
通过研究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的特点、民间金融利率与正规金融利率的联系,解释了农户融资利率高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资源短缺的两个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经济发达地区民间金融的特点、民间金融利率与正规金融利率的联系,解释了农户融资利率高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农村金融市场资源短缺的两个思路.  相似文献   

5.
解决不良资产风险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本文揭示不良资产与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指出管控好不良资产率是避免金融危机爆发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频繁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当代经济虚拟化背景下金融危机首先爆发进而引发实体经济危机,不良资产处置金融活动引发系统性风险呈现不同的特征、路径及危害,只有秉持货币金融“公器”标准才是合理配置市场资源与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根本。中国在没有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40多年经济持续增长,以国有金融机构为主的金融体系及其与经济运行相契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良资产处置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是与西方“市场经济规则”不同的实践创新。中国应从化解风险职能、支持不良资产处置与经济增长同步以及金融市场规范化、国际化的角度,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高质量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人民银行农户借贷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小组收集的10个省农户借贷调查数据为样本,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户借贷现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覆盖面小,而民间金融却非常活跃。在不同的地区,民间金融的活跃程度也不同。然后探索了农户选择民间金融的原因,发现信贷约束、利息成本、风险、家庭经济和人口特征是影响农户选择民间金融的重要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对不同类型的民间借贷的影响不同。该发现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刻地理解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覆盖面小,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效果不佳的原因。最后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剑  刘钰 《财经科学》2024,(3):33-44
“防风险”与“促发展”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本文运用SV-TVP-SVAR模型详细刻画货币政策不同量价工具的经济金融调控效应,实证检验宏观调控二元目标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量价货币政策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数量型货币政策短中长期均具有“防风险”效应,“促发展”效应则体现在短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防风险”效应主要体现在短期,“促发展”效应体现在中长期;另一方面,系统性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非一致的时变影响关系,表明宏观调控“防风险”与“促发展”之间存在着阶段性矛盾,且二者交互影响的传导机制亦有所不同。因此,应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以及国际形势恶化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金融稳定遭遇挑战。为探究金融体系潜在风险与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内嵌金融分层网络的多主体模型,从实体经济视角分析中国金融风险的演化特征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根源于缺乏消费基础的企业信贷的过度扩张,而这种过度负债的违约极易带来风险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向传染与负向反馈;金融机构底层资产的高度同质化、金融网络的高连通度均会加剧风险传染的程度与范围;单一的严格控杠杆政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结合逆周期监管的适度杠杆监管能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实现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间借贷是民间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对于填补正规金融服务的真空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扭曲无序的民间借贷泛滥极易诱发经济风险,甚至是社会风险.伴随中国民间借贷规模增大,加强民间借贷规范化管理和运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实体经济稳企回转是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在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大量金融资本投向虚拟经济领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一直存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引发质疑.本文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针对性、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强调统筹金融市场建设、优化金融信贷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加大金融产品创新、规范民间金融发展、建立成效考核机制等多个方面是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前,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民间借贷有问题,又为民间所需,因此,强化和完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条件下,虚拟经济所具有的独特的资源配置功能以及由这些功能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成为各国人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有五个方面,即财富分配机制、产业结构机制、股权变动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风险累积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能够产生促进和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双刃剑"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的剩余资金较为充足并大量积累,民间借贷日趋活跃,为正规金融之外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为其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用.但是我国的民间借贷一直缺少规范化管理,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给社会和经济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如何发展和完善民间借贷的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当前阶段,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凸显,大量金融资源聚集在金融体系内循环,金融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存在金融异化现象。文章从现阶段我国金融异化的现状出发,分析金融异化带来的风险,强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机构激励机制、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生事物、平衡金融监管与创新、优化宏观政策目标是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金融创新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好地处理实体经济中的风险,但是金融创新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风险,并且更容易以系统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便形成了一个矛盾。尤其是次贷危机后,不少学者都在问同一个问题,那便是金融创新究竟是降低了风险还是增加了风险。虽然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但是本文通过详细的梳理前人关于金融创新与风险间关系的研究,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本文沿着创新发展的思路,着重探讨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金融创新如何更好地处理实体经济风险;第二,金融创新自身风险的来源在哪里;第三,为什么相比于实体经济创新,金融创新更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6.
金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宏观经济的发展,但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了金融、虚拟经济以及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山西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二是加快经济转型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逐步规范金融市场;四是加快金融创新,拓宽投资渠道;五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7.
史晋川、叶敏两位同志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以温州为案例,对其在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做了精彩的描述(《制度扭曲环境中的金融安排:温州案例》,以下简称史文),不仅使人获益匪浅,而且令人深思。笔者在该文的启迪之下,拟继续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温州案例再做一些探讨。鉴于温州案例在史文中已有详细介绍,本文将直接进入理论的解释。一、双层制度安排与民间金融史文指出,温州的民间金融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由于官方正规金融多对国有经济投入金融支持,非国有经济部门难以接近官方正规金融,它们对金融资源的渴求便内生出与正规金融平行的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民间金融和正规金融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民间金融内部风险较小而外部风险较大的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可以行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安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遭受冲击,我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出口疲软、外资撤离、房地产低迷等方面。尽管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直接影响不大,但实体经济的下滑引起的银行体系信贷违约、国际资本抽逃、金融资产波动等风险已成为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为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金融体系风险监管及国际资本流动监控,实现实体经济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各地区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针对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空间非均衡现象,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