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描述了中国流浪儿童现象的状况,分析了流浪儿童现象存在的原因,指出了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体系的政策和法律基础,勾画了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基础的流浪儿童救助模式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宋代诗人提出了以俗为雅的命题,以俗为雅的审美特征把雅俗相融,以雅化俗;情景交融,以理化俗;典故入诗,以趣化俗作为表现形式。以俗为雅受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和禅宗思想的影响较大,在开拓诗歌题材范围,推动俗文化发展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旅行社名牌管理活动进行了较系统地研究,提出了旅行社实施名牌战略的突破点:以产品多样化为出发点,以名牌服务为核心,以名牌企业为主导,提出了旅行社名牌战略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和企业普遍提及的一个话题。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具体情况的不同,需要作具体分析。同时,很多企业往往只注重了以企业内部员工为本,忽视了以企业外部消费者、客户为本的内涵。以消费者和顾客为“第一本,”以员工为“第二本”。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语言习得、运用特点,认为语言的存储和提取是以意义为单位的。对意义单位的种类、特点、功能、在社会交际中的普遍性和语言习得中的特有的意义进行了描述,指出交际以意义为中心,存储以意义为单位,语言输出以意义为指南,教学应当以意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近几年,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内容创新为关键、以教育体系创新为基础、以载体创新为依托、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改进和创新,实施了以"三走进"为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积淀形成了"四全"特色,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使得未来的人才教育,应该以培养高技术产业化的人才群体为主题。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特点,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的传信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英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帝国的想象和叙事形成一条线索。以丹尼尔·笛福为代表的作家参与了文化帝国主义的建构;而后以康拉德为代表的作家,体现了帝国叙事的矛盾性;最后,以奈保尔为代表的后殖民写作,体现了后帝国时代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经济创新思想以生产力论为中心,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为核心,以改革论为主线,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浩 《大众商务》2010,(6):210-210
本文以中国石化集团的改革为例,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改制分流的背景及目前的效果,接着阐述了改制分流中资产处置和人员安置的程序。根据现有认识,对改制分流这种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与其他以产权交易为中心的改制的不同之处。最后综合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制分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宠儿》的叙事策略和结构方式及其体现的极具族裔特色的民族精神,小说结尾与整部小说内在逻辑相统一,而某些西方评论家对它的指责显然有误读的嫌疑。  相似文献   

12.
《围城》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与其中大量的比喻运用有密切关系,《围城》中的比喻具有数量大、设喻新颖、形式多样的特点,同时作为一部学者小说,《围城》中的比喻具有较大的知识容量,时时放射出哲理的光芒。大量的比喻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描摹性功能,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度。直接参与了作品对人的形象的塑造,在人物的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比喻修辞格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品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传统的主题形态是单一的,它要求写得集中、深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小说的内容、人物、事件变得纷繁复杂,主题形态由单一演化为多义;而在现代派的一些小说创作中,主题被淡化,甚至出现“无主题”的作品,小说主题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囚鸟》通过一个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共同组成的世界,对20世纪以来的美国历史进行了反思,形成了一个新历史主义小说文本,揭露了美国政治“制度化暴力”的本质和“自由企业制度”经济体制的弊端。在主题思想上的这种向新历史主义的回归以及它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所体现出的纯熟的后现代主义技巧,是对沉迷于文字游戏本身的后现代小说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5.
军旅作家党益民军旅小说《一路格桑花》关注的是人性与社会,小说中既有对爱情、婚姻、家庭冷暖、国家利益的思考,也有对自我欲望膨胀导致的人性扭曲、价值变异的批判。小说通过写几个不同身份女人走西藏的故事,表达出对人性的审视和思考,彰显了在当代社会坚守善良人性的可贵。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作品广泛地反映了17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其中有关于经济活动的描写,就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的具体表现。小说中诸如规避风险、合理融资、节能开源、承包租赁、典当借贷等等具有现代经济理念的活动,不只是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生活的一个窗口,还能为今天的经济生活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项狄传》的叙事结构是反复偏离中的顺利进展。小说中的离题话探讨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以及人类思维的内容、方式和表达习惯。《项狄传》解构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存在的必然性,暗示了小说开头和结尾的不确定性,指出叙事作品的中部曲折复杂,并非直线推进的。希利斯·米勒的叙事线条理论有助于分析、解释《项狄传》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9.
哈代在小说《还乡》中引用大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尤其体现在小说背景埃格敦荒原氛围、男女主人公克林.约布赖特和尤苔沙的命运归属上。通过这些原型的应用,强化了该小说的悲剧性质。  相似文献   

20.
曹雪芹先生的《红楼梦》从通常的人情人物、普通的世故、境遇中揭示出哲学、历史层次高度上的人生悲剧,这也显示作者曹雪芹精神世界的广阔和崇高。而宝钗作为“红楼十二钗”中举足重轻的一个人物,在文学史上一直占有浓重的一笔,其性格特点一直是红学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其实,宝钗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钗黛关系窥见一斑,在二人的交往中,处处可见宝钗机敏聪慧、巧于心机的性格特点。即便如此,她却仍然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结局,也只不过是封建大厦倾倒时的一个完美的陪葬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