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萍  余思琪 《经济纵横》2021,(11):76-82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已成为形成和畅通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基础.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要素是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驱动力.为探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本文构建了城乡"生态、经济、安全、社会"四维协调发展系统,运用熵权法测算并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特征.结果 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总体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形成东部较强、西部较弱的空间格局,地区差异呈现缩小趋势;东部地区经济协调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东北地区生态协调与安全协调水平较高,优势明显.基于此,应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乡经济发展质量、提高社会进步水平、统筹城乡发展与安全为路径,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乡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作为参与主体之一,乡村社会不可避免地会随之而发生深刻变化,这也给乡村治理研究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从户籍改革带来的变化、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社会的稳定性等方面着眼,初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会对乡村社会产生的影响,并尝试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君 《江南论坛》2014,(7):20-2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并首次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对我们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嘉兴市秀洲区的城乡统筹发展进程,我们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本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路径进行了梳理分析。一、"田园秀洲·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旅游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及战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后的重大战略任务。城乡旅游产业的一体化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城乡旅游产业一体化必须把农村旅游小城镇建设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建立以品牌和产品为核心的新型旅游产业组织体系,并以都市型特色产业为龙头,构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旅游产业链条。同时,要逐步实现以网络为先导的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接待设施网络。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结合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明确了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乡村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总结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五大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正确处理四大关系的建议,即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建设与经营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姜启波 《当代经济》2016,(33):16-20
习近平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在人的城镇化,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人为核心才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然而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出现了城镇化发展效率低、发展质量不高以及生态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阻碍了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进程.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针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重点中心镇均以人为核心,以产业创新和平台创新为核心动力,走因地制宜的高质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重点中心镇的成功实施,为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重要主题,而土地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依靠土地整治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潘意志 《广东经济》2016,(11):56-61
"十二五"时期,云浮市步入了快速城镇化时期,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启动了云浮新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力求将云浮新区建设成为云浮市的"未来之城".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一提到快速城镇化,人们认为就是走传统城镇化模式的老路.由于传统城镇化模式存在很多弊端: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缺乏必要的产业支撑,造成"空城"现象;没有统筹好城乡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忽视,造成农村和农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益处;没有统筹好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过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所以,很多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都谈"快"色变,主张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策略,它描述和展现的是未来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绿色优美、城乡建设蓬勃朝气的美好愿景.云浮市是广东省的"后发"地区,城镇化水平低,目前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机遇期.那么,云浮新区有能力将城镇化速度与质量这一矛盾对立体统一吗?答案是肯定的,就是走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1年至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形成城乡统筹水平、城镇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综合数值,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问题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与城乡统筹、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统筹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主要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重要特征,这对我国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配套有效的社会治理工作.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对居民生活和公民满意度影响很大,社会治理过程中政策执行的理念和效果必须与新型城镇化内涵相匹配;基层公务员素质有待提高;激励居民主动参与政策制定和规划;建立治理责任监督追究机制;深化基层部门间职能协调,以此才能达到社会治理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匹配,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针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提出的特殊要求,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从新型城镇化的水平衡量、面临问题和经济影响三方面综述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以期对新型城镇化的研究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张红漓 《时代经贸》2020,(12):98-99
本文通过论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结合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以及旅游片区的建设情况,提出在新型城镇化建 设与乡村旅游结合共同发展的决策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化"互动、城乡统筹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最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邹薇  张震霖 《经济学家》2023,(11):120-128
面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仍存在定位、发展和分配的三大关键考验,其中定位考验以三农边界的动态界定为主,发展考验包括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等关系,分配考验在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实现机会公平。为应对三大关键考验,我国人口、要素、能源、产业和分配将发生新的结构性变革。具体来看,要以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人口结构和要素结构实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开展,以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人口结构三者协同发力深入阐释三农概念的动态定位,以能源结构推动城乡建设与绿色低碳的同步进行,以分配结构变革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产业是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后深化而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我国新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以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市为例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产业融合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分析产业融合的路径与条件至关重要.在乡村旅游背景下,以网络经济为导向,分析农村集体经济、乡村精英、农村合作社与村级组织等要素对产业融合的作用.本研究以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Y村为例,探析其产业融合实现的条件,总结农村地区产业融合的实现路径,为其他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提供经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系统性思维,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等问题。从价值追求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定位于“以人为核心”;从现代化发展进程看“,四化同步“”优化布局”与生态文明”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城乡关系看,城乡融合的新格局可赋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从文化传承看,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汲取城镇历史文化底蕴;从精神文明看,须以城市精神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从制度保障看,完善户籍、土地和公共服务制度,系统性兜底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带动农村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案例,宁波天宫庄园的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互相融合,以工促农,以农兴旅,以旅强村,走上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了农村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协同发展,使天宫庄园成为浙江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文章探讨了宁波天宫庄园"以产业集群为组织模式,以农业为产业基础,以乡村旅游为产品特色,以庄园为空间载体和依托"的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并对其他类似区域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协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等多种城乡问题解决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及限制条件。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具有城乡产业强力支撑、城乡空间网络布局合理、城乡公共服务配置畅通、城乡制度有效融合等内在要求。因此,应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的综合推进模式,通过完善城乡资源的市场配置、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社会保障的合理统筹、发展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发展政策的协调推进等机制,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