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概念一经提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金融科技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本文将从其基本概念类型出发,着重对当前全球金融科技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发展期间会遇到的各类问题和挑战,对其未来发展走向进行讨论和预测,以期能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针对金融科技监管展开研究,阐述了金融科技监管的功能,通过阐述其监管挑战,重点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主要包括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算法的可信度、应用适宜合理的监管方式等,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监管效力,不断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水平,确保监管效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疾速发展的浪潮,造成了金融产品与服务迭代与创新的局面。从严监管可能会阻碍金融创新的发展,放松监管又可能造成一系列金融风险。监管沙盒的诞生,则在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都有效平衡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本文将回顾监管科技的诞生与发展,探究监管沙盒的特点,以英国为例阐述了监管沙盒目前的实践进展以及其存在的价值。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金融产品,基于区块链.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进步以来,对于亟待监管的金融创新有了高要求,于是各国出现了"监管沙盒"。不同国家和地区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监管机构和监管措施,为了与金融创新的发展需求相一致,各国也对现有监管制度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对于金融科技发展并没有那么迅速的中国来说,国际监管沙盒的研究对我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Fintech)的蓬勃发展正极大影响金融市场格局,快速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和变革,对金融监管有效性和创新手段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基于雄安新区金融科技发展和监管现状,结合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问题,提出设立金融监管机构、构建以金融信息安全为核心的监管综合体系、打造市场化差异化监管功能体系以及健全金融科技发展保障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建立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箱、沙箱快车监管试验制度,其中监管沙箱已运行将近3年,起到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提高监管政策科学性、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三方面作用,但也暴露出对创新保护不够、对监管能力形成较大挑战等问题。其制度设计、监管理念、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发展金融科技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启示包括:以创新为前提、保护消费者权益、控制风险、保持监管规则灵活性、发展区域性监管沙箱中心、全国代表统一规范指导等。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的兴起都绝不是偶然,金融科技作为科技创新催生出的新金融业态,它的出现,是一定的外部条件和内在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依靠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金融科技颠覆了银行领域的信用中心式服务模式,对传统金融业形成巨大冲击和挑战。但其在快速发展中给金融监管带来难题,引发出传统监管模式和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之间的矛盾。监管沙盒模式的提出,为风险防控模式的创新打开思路,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监管科技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8.
林建生 《商》2012,(18):119-120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实体经济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的金融体系尤其是商业银行金融防范风险能力有待增强。目前,金融市场发展还不成熟,金融体系还比较脆弱,政府对于银行的的监管职能是不能弱化的,政府的有效监管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是有一定效用的。本文主要从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政府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监管体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直接催生了金融科技新业态及其商业模式,在有效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与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金融科技也外溢出了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为此必须将科技引入监管,通过监管科技实现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目标的同向运行,同时最大程度地抑制与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背景下,金融控股公司得到很大发展。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的诸多风险的基础上。通过对国际上一些国家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2016,(1)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的发展逐渐的影响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兴的理财模式。利用网络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和支付,是互联网与传统金融模式一个显著的区别。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一般意义上的金融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一系列的金融操作,也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基于网络运作的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些网络监管的不力可能会造成互联网金融的混乱。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实施一定的监管措施,本文就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原则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面临政策、技术和国际等方面的机遇,虽然安徽省的科技金融初具规模,但由于产业基础落后,在平台建设、监管机制和人才方面都存在发展问题和瓶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互联网为安徽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便利,并促进科技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有效对接。随着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互联网背景下科技金融监管面临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失灵和科技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存在空白的新挑战,针对目前安徽省科技金融发展现状,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升级和政府监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银行业风险监管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或者原则中,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最权威,最具有国际性。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金融创新的带来的各种金融产品多样化,银行业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多,由此对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也要随之变化以保证全球银行业的稳健经营。该文主要描述了巴塞尔协议Ⅲ的形成及其对全球银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金融科技的发展正在加速金融行业的变革,越来越多P2P平台和监管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到金融科技的探索和实践中来。在应用层面上,金融科技在P2P网络借贷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来进行产品研发、精准营销、风险控制和智能投顾,应用区块链技术提高平台信息对称性和监管效率。但是,金融科技在P2P网络借贷的应用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如大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很多关键性技术仍处于研发或试验阶段,以及金融监管机制的变革跟不上金融科技在P2P网络借贷应用的步伐等问题。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监管的进一步完善,P2P网络借贷的将朝着更加规范化、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不到位是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既涉及宏观监管也涉及微观监管,关键是要根据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选择一个合适的监管模式,设计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并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完善。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监管机制具体包括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识别机制、评估机制、预警机制、处理机制、预防机制。从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监管机制设计流程及监管实践来看,关键在于金融创新产品风险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加速向信息化、网络化、数字智能化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金融自由化必然导致和产生金融创新,影响宏观政策的制定,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透明度的运作。它使金融风险增加,同时也可以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影响金融的稳定性,也造成了一些金融乱象。对金融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监管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强金融监管、促进金融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遭受到严重的损伤。次贷危机不仅冲击了全球金融稳定也给监管体系提出了挑战,集中暴露了现存国际金融体系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必须在研究金融监管历史的基础上,更新监管理念、大力改革金融体系、再造全球金融稳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全球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大,以及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哲学面临着深刻的变革。银行科技手段、业务品种的日新月异,使银行之间的竞争已演变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竞争,包括人才、科技、业务发展、管理及监管水平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市场营销策略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已愈显重要。  相似文献   

19.
梁锦 《现代商业》2020,(10):120-121
在全球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背景下,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掀起金融科技创新浪潮。金融科技在金融行业不断运用实践,因其便利性、实效性受到人们青睐,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倒逼银行业进行相应的变革。本文以金融科技为背景,简要介绍了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美国、日本、德国、以色列、韩国及印度等国家的科技金融结合模式,认为有资本主导模式、银行主导模式与政府主导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借鉴美日等国科技金融结合的经验,提出了发展我国科技金融的相关政策建议。即完善科技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财政预算、使用、监管分立的科技金融体制;设立种子基金与科技孵化器;建立科技担保基金及政府引导的风险投资基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