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成为阻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盈余管理定义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企业盈余管理活动是契约不完备的必然结果,最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对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刘芹 《经济纵横》2012,(6):114-117
本文以我国2007~2009年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银行借款信息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银行债务契约与债务人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债务契约促进了债务人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债务期限结构和所有权性质对银行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当债务人为私有企业或者进行长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当债务人为公有企业或者进行短期借款时,盈余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8—2011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债务契约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内生性,二者相互影响:债务契约对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是非单调的,随着负债率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而盈余管理对债务契约的价格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活动抬高盈利,能够显著降低其债务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和不同理论出发,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盈余管理动机的进一步挖掘和分析。本文将国外学者基于实证会计理论、合理性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盈余管理的可能动机,整合于契约观的框架中,试图为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提供一个系统的研究视角。最后,基于契约观的分析框架,对我国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债务契约、控制人性质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期文献基于应计项目操控对债务契约治理效应的研究认为,国有控股公司在债务契约约束下没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公司会做大盈余。本文同时从应计项目操控和真实活动操控两个方面考察了债务契约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债务水平越高,两种盈余管理程度都越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国有控股公司负债水平对应计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但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非国有控股公司的负债水平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都显著正相关。这个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研究文献的一个重要补充,同时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会使经济活动偏离最优决策而影响公司长远利益,因此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债务契约的治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也就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原因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盈余管理产生了充分的利益激励。在我国,经济正日益市场化,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当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导致出现代理问题。为解决代理问题,股东与高管签订以会计盈余为基础的薪酬契约。然而,高管为最大化自身利益,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提高薪酬报酬。本文主要研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采用2008年-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薪酬辩护的视角探究媒体报道对高管薪酬的监督影响作用,利用2007~2014报纸媒体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新闻报道研究发现:被媒体报道的企业高管会通过提升薪酬—业绩敏感性为自身薪酬进行辩护;媒体报道后,企业高管会利用盈余管理达到薪酬辩护的目的,并且相较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被媒体报道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应计制盈余管理方式进行薪酬辩护。本文的研究厘清了外部条件制约下(媒体监督)高管薪酬与企业业绩的互动机理,同时为我国企业设计合理有效的高管薪酬激励契约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会计作为企业管理报酬契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监督契约中有效履行、约束经理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代理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建议,将反映企业过去业绩的会计盈余和经营性现金流量指标与反映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股票市场价值指标结合起来,作为管理报酬契约的执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盈余管理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了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经济正日益市场化,企业各部门各利益相关人对会计盈余或亏损的问题十分敏感,会计盈余成为许多契约的重要参数。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等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提高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6,(1)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新月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凸显。在当今资本市场中,适当的盈余管理是合适的,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倾向于采用盈余管理的手段操控利润。文章从契约、资本市场和监管的视角梳理了盈余管理的动机,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和盈余管理的经济影响,从治理结构的健全、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审计监督的完善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常用的手段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这两种手段的实现方法并不一样。真实盈余管理是通过从企业正常活动出发改变企业真实交易决策,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在我国,医药制造业是最常见使用会计手段进行盈余管理的企业,所以,以HR公司医药为例,对企业的盈余管理及研发投入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研究,对企业有关财务指标进行汇总及计算,从而分析得出HR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原因及盈余管理动机,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3.
何顶  葛琰 《财经研究》2023,(10):109-123
对赌协议在风险投资交易中广泛应用,其利弊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基于2013年至2020年的新三板挂牌数据,考察了风险投资对赌协议对创业企业挂牌时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对赌协议会显著增加创业企业在挂牌前一年和挂牌当年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弱化风险投资的监督与服务,以及向创业企业家施加挂牌压力来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以股权回购作为补偿方式的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最大,当风险投资声誉较低、挂牌企业处于非政策支持行业时,对赌协议对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挂牌后有对赌协议的公司出现了业绩下滑。文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风险投资对赌协议的性质和经济后果,揭示了风险投资影响企业信息披露行为的契约机制,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财务调整的手段,实现企业中财务盈余的一种行为。企业中的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结合实际情况,文章首先明确了什么是盈余管理,并认真分析了企业会计准则和盈余管理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在新环境下,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华 《经济论坛》2000,(18):28-28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管理人员选择采用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行为。盈余管理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观念上的利润操纵。股份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往往利用盈余管理来向市场和投资者传达有利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内部信息。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存在时间较长,已形成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体系,因此本文以美国上市公司为例介绍盈余管理希望能为我国上市公司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一、产生盈余管理的因素1.管理人员报酬契约。上市公司为了激励管理人员,通常制定一套与公司净利润相挂钩的报酬契约。公…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会计学者对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研究,并将其归纳为资本市场定价、与会计数据相关的契约、反垄断与政府管制三大类.而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证监会的制度管制,取得融资与再融资资格以及保住上市公司的资质是其主要动机.目前,西方比较流行的资本市场定价理论与经济契约理论,对于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盈余管理是一种企业行为。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但是,企业的盈余管理一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损害到报表使用者的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因此,需要对企业盈余管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吴旭 《当代经济》2005,(4):77-78
对于什么是盈余管理,至今尚无定论。被普遍认可的是Healy和Wahlen于1999年对盈余管理所做出的解释:当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运用判断改变财务报告,从而误导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根本经济利益的解释,或者影响数据形式的契约结果,盈余管理就产生了。虽然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是合法的,但盈余管理是有背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有背于会计信息中立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观点分析了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指出其背后实质是盈余信息产权失灵现象。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交易费用的制约,会计信息(包含盈余信息)的产权界定契约只能是一个不完全合约,必然留下"公共领域",从而引致"追租"行为。要对发生在"公共领域"里的盈余管理现象进行治理,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另一方面努力提高全社会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结果。盈余管理备受证券监管者、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密切关注,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助于完善监管政策和会计准则,改善公司治理,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以下就相关研究文献总结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