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格局演变的必然结果.现代制造业的趋势是高度社会化和综合化.以市场原则形成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最佳的结构模式和分布格局.经济发展中总量增长与结构变动的关系密切,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推动经济不断增长.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分析辽宁沿海城市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  相似文献   

2.
朱盈颖 《云南金融》2011,(9X):61-62
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中部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下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的转变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出现转变,产业格局出现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金融发展出现整体结构的转变,农村服务业产业的转变,使得中西部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探索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下经济视域的格局变化预测,为探索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视域格局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朱盈颖 《时代金融》2011,(27):61-62
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东部经济弱势化明显,中部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和东北部发展迅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下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的转变影响,在这些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自然会出现转变,产业格局出现东西部的联合性发展,金融发展出现整体结构的转变,农村服务业产业的转变,使得中西部进入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文章分析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探索了金融危机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原因分析,总结了金融危机下经济视域的格局变化预测,为探索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视域格局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经济周期模型将"金融加速器"加入传统经济周期模型中,考察经济冲击通过金融因素放大和传导的具体过程。本文把房地产市场和信用渠道结合起来,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DSGE模型,表明房地产市场是模型的核心机制。主要变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也表明,在非耐用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房产部门全要素生产率、贷款与价值比率和住房偏好等因素的冲击下,经济波动被金融因素所放大和传导。因此,当前市场环境下关注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能忽略金融因素。中央银行需要密切关注经济整体财务状况、经济结构和金融市场采取提前预警、适度货币政策,将币值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长期增长纳入统一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经济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建国5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程与基本格局是:前30年实施均衡发展战略;后20年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步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未来20年,中国区域经济将有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可能创造出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迅速演进,东、中、西部协调优化和持续、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格局。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产业结构演进有着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转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的转移,能够加速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加速产业结构的转变。经济增长实际就是产业结构不断高度化和合理化的结果。但是。在单一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模式下,经济资源往往自发投向投资省、见效快的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7.
出口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新贸易理论与新增长理论,重点考察出口贸易如何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来影响国内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从而最终推动经济增长,尤其比较了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初级产品出口、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对国内非出口部门的不同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出口通过技术外溢提高了国内非出口部门的要素生产率,但由于出口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出现了一定的背离现象,因此导致了非出口部门与出口部门之间技术水平的收剑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生产函数法的省际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90-2008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可靠的统计数据来源和方法,我们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各省资本产出弹性是偏高的,而且资本产出弹性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说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以投资型外延增长方式为主,长期来看是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应加强公共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投入,引导东部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技术,从而促进各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庆光 《青海金融》2013,(12):62-63
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有关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文献,对国内外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加大融资多元化对经济增长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差异作了统计描述,并以结构分析和总量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因素,由此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工业化程度是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因素;资本存量的边际生产率具有遏制差距扩大的作用,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促进了差距的扩大。基于此,通过应用总量分析方法,从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投入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维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经济资源逐步减少以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产要素过度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日渐凸现出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担忧和重视。本文通过阐述最优经济增长理论,并对威海市当前经济增长质量实证分析,揭示当前区域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的粗放型增长路径与最优增长路径还存在较大的偏差,提出在当前经济规模较大、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应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择优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安徽对外开放、TFP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了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或全部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依据手工查找最低工资标准数据和中国城市面板数据,考量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负向影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技术创新和要素替代效应两个渠道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显示:最低工资标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存在区域、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的差异,对西部地区抑制作用显著,城市规模越小、行政等级越低,抑制作用越显著。鉴于此,应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加速推进要素禀赋结构转型,实施地区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和技术升级政策,加强区域经济联动,协同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总量和结构特点出现了较大变化,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和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难度加大,然而我国经济在这一轮增长中保持了较高增长和较低物价的格局,这是宏观调控成效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子非 《新理财》2012,(12):74-74
安永发布的最新报告《势在必行:提高中国生产率》显示,中国企业亟需提高生产率以保持盈利增长,而劳动力及资本成本驱动因素,将成为生产率能否保持增长的关键。为了明确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安永分析了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这一指标考察的是劳动力和资本的变化所带来的产出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或者资本效率相比,TFP是一个更好的生产率指标.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选取山东省1996~2015年相关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运用VAR模型对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农村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农业经济增长分别与农村金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农村金融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随着滞后期数增加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增加;农业经济增长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村金融的促进作用较小;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较低。  相似文献   

17.
城投债是我国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途径,弄清楚城投债对地方经济结构性问题的影响,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研究发现,城投债规模对地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均有正向作用,且在土地财政政策下,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助于城投债发挥效应,该效应随着国家管控趋严而弱化。城投债的区域异质性可能会放大区域结构问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加重经济二元性特征,在高偿债能力地区助力工业壮大,在中偿债能力地区促进商业服务业繁荣,在低偿债能力地区对产业结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消耗和资金投入的依赖,增加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推进由资金、劳动和自然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向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驱动型经济增长转换,使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基础上。在战略选择上,一是要促进资源由要素产出率低的部门向产出率高的部门流动,促进生产要素由低附加值部门向高附加值部门转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要素优化组合;二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三是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消除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体制基础,提高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充分性,打破行政性垄断,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摘自《科学发展观》一书)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度和研究河北省域各地级市及分区域碳排放全要素效率水平、内在差异与影响因素等发现:一是河北省全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波动上升,年均增长约1.23%,其中,来自技术进步因素影响推动的增长率为0.17%,技术效率影响的增长率为1.06%.二是河北省域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两头(边)高、中间低"的总体格局,冀北(毗邻北京)城市高于南部地区,冀东(毗邻天津)城市高于西部地区,冀中地区整体最低.三是冀北区域城市技术效率的改进直接助推了其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冀中地区的技术进步退化导致了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下降,冀南和冀东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则主要来源于该地区技术不断进步的影响.四是无论是基于时间点的测度还是按照年度均值处理,河北省各地级市碳排放生产率都偏低,甚至部分城市显示无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关系,金融发展有助于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资本积累的速度会减缓,同时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正面作用,这意味着金融发展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要素投入向集约型技术水平提升转变。未来,努力提升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水平,将有助于中西部地区长期经济增长,加快中西部地区追赶东部地区的步伐。在控制一些变量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表现出了条件收敛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