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雪芬 《财会月刊》2008,(11):19-20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该准则未明确规定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如何抵销。笔者就此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并日及以后期间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此规定没有规范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合并抵销。笔者就此问题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3.
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在发生减值年度,其在个别报表中因发生减值而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及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根据合并整体的要求进行抵销处理。其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根据可收回金额低于按原始成本计  相似文献   

4.
文拥军 《财会月刊》2007,(12):41-4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以及对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但因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导致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何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理,新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规定。本文结合实例,对企业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因销售商品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的抵销及所得税处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袁晓燕 《财会月刊》2014,(12):27-29
企业在合并日、合并日后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资产评估、合并抵销处理等原因,可能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存在暂时性差异,因此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全面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所得税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6.
企业在合并日、合并日后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由于资产评估、合并抵销处理等原因,可能导致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的资产、负债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存在暂时性差异,因此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全面反映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所得税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企业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对发生的内部交易或项目进行抵销,从而会产生暂时性差异,影响到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及其会计处理,笔者对此进行分析。一、合并财务报表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企业对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除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相关的以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当期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8.
新的所得税会计涉及到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费用等概念,在核算过程中有许多难点问题,笔者对此予以探讨。一、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例1]一项固定资产,原价120万元,无净残值,没有计提减值准备,直线法折旧。会计折旧年限6年,每年折旧额20万元,税  相似文献   

9.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弊端 1.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及收入、支出。(1)固定资产。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购置固定资产时一次性列支费用,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使得计算各期成本支出时缺乏客观依据。而且,税法规定事业单位在交纳所得税时,应当在税前抵扣固定资产折旧,而现行会计制度体系下,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找不到会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固定资产购入当期累计折旧及相关所得税费用的抵销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购入企业按售价(为简化说明,设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原价入账;销售企业要按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同时要结转销售成本.由于属于内部交易,从企业集团的角度看,此项交易既不会产生收益,也不会发生损失.但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购入企业计提的折旧额中包含了内部未实现的销售利润,为此,必须将多计提的折旧应予抵销.若企业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核算,且会计与税法采用的折旧方法或折旧年限不一致时,还需将多计提折旧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影响纳税的数额(即递延税款)作抵销处理.其抵销分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由于合并报表中的调整业务和抵销业务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因此在合并报表中应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本文探讨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调整及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税率不同两种特殊情况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问题.本文认为,特殊性税务处理和一般性税务处理不会改变子公司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与子公司)税率不一致应按资产原持有方(销售方)的企业法人的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确定.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发生购销固定资产交易,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要予以相互抵销,抵销后合并报表中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通常会小于税法上所认定的该项固定资产在合并报表中的计税基础,由此而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在符合所得税会计准则有关规定的情况下,均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文章结合实例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完善我国高校会计核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高校现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一)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科学 1.周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能如实反映高校净资产。按目前的会计制度规定,高校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报表中的总资产是按固定资产原值汇总,而企业的总资产一般是按固定资产净值汇总。  相似文献   

14.
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因抵销内部销售包含在存货项目中未实现的利润,而使得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存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应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分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同时调整合并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于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之间因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个别报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及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合并抵销。本文分别对发生减值年度和连续年度所涉及的合并抵销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15号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十五条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应当相互抵销,同时抵销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该规定只说明内部形成的债权债务和坏账准备的合并抵销,但没有对企业计提坏账准备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的抵销,制度本身明显有漏洞,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详解并提出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孙桂平 《会计之友》2005,(7B):46-47
本文主要探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对以后各期折旧的影响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转回及其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后对累计折旧以及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很可能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问题。但是现行各类会计考试教材在讨论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时都没有涉及存货跌价准备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问题。笔者对基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多种,折旧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费用,如何正确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到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税负。文章着重从税收视角来对固定资产折旧的选择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企业会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问题翻阅近几年来有关的会计教材 ,总会发现这样一个公式 :当月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上月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 +上月增加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 -上月减少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额。按规定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当月不提折旧 ,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或停用的固定资产 ,当月仍提折旧 ,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因此 ,企业各月计算提取折旧时 ,可以月初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 ,在上月计提折旧的基础上 ,对上月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调整后得出当月应计提的折旧额。乍一想 ,这个公式似乎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