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毛晋 《环球财经》2005,(1):15-15
2004年是中国电力短缺最严重的一年。在遭遇最严重“电荒”的同时,中国加大了电力建设力度。近日,权威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电力紧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明年电力缺口将大大减少,到2006年电力供求将会出现平衡局面,2007年部分电网甚至会出现电力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2.
赵鑫 《辽宁经济》2005,(7):33-33
中国正在逐步推出电力市场化,而随着电力市场化的建立,电价的大幅波动很可能造成极大的金融风险,所以,电力市场化与电力期货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伴随电力市场化而建立电力期货市场也是必然的、可行的。据此,本文认为在电力进行市场改革的时候。探索中国的电力期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一段时期以来,电力、煤炭、石油在中国相继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的紧缺。为确保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中国政府正在对现有的能源体制和战略格局进行调整。于是,包括外资在内的众多主体为中国电力投资市场带来了巨额资本和激烈竞争。然而,在近日闭幕的首届中国(杭州)投资峰会上,国电动力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兼总经师胡兆光表示,在我国电力供需全面紧张、国内投资者显示由极高投资热情的环境下,却出现了外资悄然从我国发电领域撤出的动向,这务必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呼吁有关方面能够认真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而加快电力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电力产业改革的绩效总体上是鼓舞人心的。中国的电力产业改革要防止两类风险。一是电力产业固有的风险,中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防止此类风险。二是中国特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风险,此类风险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创新来解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0):10-10
去年夏天,电力供应出现瓶颈;今年以来,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愈演愈烈。富有意味的是,这一切恰恰产生于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电力体制改革正在破解电力产业的一系列重大难题,但旧体制的路径依赖与新制度的不确定性都使情况变得复杂。  相似文献   

6.
何晶 《中国报道》2008,(9):98-100
8月份以来,山东省遭遇了近10年不遇的电荒,山东电网最大电力缺口已经接近全省电力需求的三分之一。而在全国范围来看,目前,中国正面临自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夏季电力短缺,至少15个省份开始实行临时拉闸限电,合计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600万千瓦,占中国整个装机容量的近5%。  相似文献   

7.
魏晓晖 《中国经贸》2014,(21):78-78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企业的改革也不断深入,国家采用“厂网分开”、鼓励民营企业办厂等方式提高电力企业开放力度,电力产品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转变成促销经营的方式,本文对电力营销管理策略进行探讨,研究新的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今年中国的年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电力投资以35%的高速增长。预计明年电力供应形势会略有好转,到2006年电力供需将达到基本平衡,2007年开始出现过剩;电监会正在抓紧起草电力市场辅助服务的标准以及管理办法,但起草进展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9.
据法国电力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迈入世界核电大国的第一阵营,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目前世界核电第一大国法国。2003年,中国已开始启动“庞大”的核电计划,并首次将核电纳入国家电力规划之中,在全球核电发展缓慢的今天,中国的这一战略令全球瞩目。中国核电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也带来了巨大的利好信息。那么,中国这块巨大的核电蛋糕,将由谁来分享?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预测,今年中国总体电力供需形势将比去年更为严峻,全国将有200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缺口,持续拉闸限电的地区将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国务院颁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以来,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可概括为:电源、电网建设迅猛发展,较快地缓解了电力短缺;通过实施“厂网分开”,初步构建起了有利于在发电侧引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结构;组建了独立的电力监管机构,朝着建设现代电力监管制度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在一些地区开展电力市场的试点工作,检验不同市场模式在我国(甚至不同地区)的适用性;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明确了电价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2.
1、近年中国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趋于增长,未来仍保持在1.2以上,用电增长将继续超过GDP增长速度;人均净用电量为999.6千瓦时,不到发达国家用电水平的1/10.2004年到2006年人均用电量预计将以11%以上的速度增长,人均生活用电量以及社会用电量将呈现增长趋势;社会用电结构将发生变化,工业用电仍将为我国电力消费的主体,但是比重将逐步下降,居民生活用电和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将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警惕可能出现的电力过剩的声音渐渐高涨。相关部门已经达成一个共识,2008年有出现电力装机过剩的可能。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对此表示,随着我国电力供需趋于平衡,部分地区可能出现局部电力富余,全国电力装机将在未来几年出现负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苏晓艳 《浙江经济》2007,(20):56-56
近年来.为顺应电力体制改革,东北、华东、南方三大区域电力市场相继问世。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建立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及内蒙部分享有中国“黑土地”之称的东北;华东区域电力市场建立在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地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则覆盖了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五省区具有与长江三角洲媲美的珠江三角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监会主席柴松岳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电力供需形势发生很大变化,2002年6月以来出现的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 他表示,今后几年,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将不断扩大,电力供需形势将日趋宽松。  相似文献   

16.
李兆清 《西部论丛》2002,(11):10-11
随着中国电改方案的推进,中国电力市场正在出现戏剧性一幕。 令人无法想象的是,电改方案的推行,引发了一场总量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资产的争夺战!同时,也必将出现电力巨头纷纷进军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热潮,各大电力巨头均已制定海内外上市计划。堪称中国最大的资本风暴。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拥有2.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力市场风险的特点,包括客观必然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可变性。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缺电风险.市场力风险.电力定价风险以及电网安全运行风险。最后针对这些风险,从区域电网建设,电力定价与市场监管,电力市场效率与供给方面,提出了我国电力市场的风险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全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一些地区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为尽快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国家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同时,加大电力建设规模,加快电力建设进度。继2001、2002和2003年分别批准开工电站项目214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9.
刘豪 《上海改革》2004,(1):18-2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原有的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电力资源的配置与运营效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和强化监管已成为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规制与竞争理论,对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史、现状、问题及解决思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近日说,电力也是一种商品,电力市场的供求发生一些波动也是正常的。我国的电力市场供求在1997年达到了基本平衡点。但是1997年以后,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当时电力需求增长非常慢。有一年电力需求只增长了2.8%,大量的电力卖不出去,比如二滩弃水,三峡的电卖不出去。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建设依然没有停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