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李德玉 《特区经济》2005,(12):57-5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东莞市普查总人口为644.57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470.4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154.51万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了22.66万人,10年中增长了17.2%,略低于广东省户籍人口平均增长率21.4%的水平。东莞市2000年外来人口为490.06万人,是户籍人口的3.17倍,外来人口比1990年增加447.74万人,年均增长44.8万人,年增长率27.75%,是户籍人口年增长率的17.4倍,比广东省外来人口平均年增长率17.64%还高出近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过去10年间东莞市外来人口的增加规模以及速度。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走上了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中国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吸引了大量省外人口流入.据"六普"资料,2010年,浙江常住人口5446.5万人,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4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即5个常住人口中就有1人以上来自省外.与10年前的2000年相比,省外流入人口增加813.5万人,相当于新流入了一个海南省(867.1万人)的人口,增幅高达220.5%,年均增长12.4%,十分惊人.与此同时,10年间全省户籍人口仅增加246.7万人,仅占省外流入人口的20.9%,也就是说,在浙江新增人口中,近80%来自省外.省外人口的大量流入,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常住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进行预测,认识全县人口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制定本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治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运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分析,趋势外推法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回归分析采用PASW软件,得到苍南县"十二五"期间各年度的户籍人口总数、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流动人口总数.  相似文献   

4.
一、我省人口与劳动就业的状况及其特点。1、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东是人口增长快速的省份之一,1985年人口总数达6,253万人,与1949年末人口3,000万人相比,增长了一倍多。人口的快速增长,必须导致劳动力的相应增长。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省劳动适龄人口从1953年的1,766.45万人增加到1982年的3,205.49万人,其增长率年均为3.02%。而今后16年,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数还相当地多,据有关部门预测,年均增长72万人左右。按此预测数字推算,我省到2000年的适龄劳动人口将达到4,549万人。2、我省商品经济的发展给劳动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省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650亿元,年递增13.8%,超过“六五”期间计划增长6.3%的一倍多。  相似文献   

5.
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人口基本情况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锡林郭勒盟常住人口为102.8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97.52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5.28万人,增长5.41%;10年间全盟平均每年增加528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4%,高于全区年平均增长率0.39%的水平,全盟人口总量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其中汉族68.18万,占66.33%;蒙古族30.97万,占30.13%;与2000年相比,汉族增1.8万,蒙古族增2.24万.  相似文献   

6.
<正> 一、甘肃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与特点建国以来,在农村人口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甘肃农村劳动力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1988年全省农村人口达到1781.01万,比1958年增长了60.4%,年平均增长1.59%;同期农村劳动力由458.7万人增加到781.76万人,增长了70.4%,年均增长率1.79%。农村劳动力年递增率比农村人口高出0.2个百分点。目前,甘肃农村劳动力处在由第二个生育高峰所推动的新的增长高峰前期,表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0~2016年的时间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人口流动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论证了人口流动与北京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同时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应建立健全人口流入地规章制度,减轻人口流动的各方面成本,从而协调好外来人口流入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未来浙江人口状况将面临劳动力优势渐失、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人口红利加速衰减等客观趋势,适度流动人口规模与实际流动人口规模缺口到"十二五"期末将近100万人,到2020年,缺口将近300万人。因此,应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充分把握外来人口带来的人口红利,积极吸纳优秀农民工在城镇  相似文献   

9.
2008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突破4亿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茂 《中国经贸》2008,(5):54-54
根据2008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测,2007~2020年期间中国石油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2007—201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5%,2010--2020年石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3%。成品油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22亿吨和335亿吨。  相似文献   

10.
一、日照市面临的人口形势一是全市人口平稳增长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加深。日照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296.8万人。与2010年的280.1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7万人,增长5.97%,年平均增长率为0.58%。全市人口年均增速比全国高0.05个百分点,与全省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11.
外来劳动力与外资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言炉 《乡镇经济》2009,25(10):76-80
温州,地处东部沿海,2007年,其经济总量居浙江省第3位,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外资进入。2006年末,温州的外来暂住人口近273万人,是浙江省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2007年,温州新签协议项目金额10.4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18亿美元。为发挥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积极作用,温州政府分别实施了“和馨行动”和“一号工程”。文章分析了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进入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田作为深圳的经济、政治、文化、信息中心,在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过程中涌入了大量外来人口,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系列社会问题。本文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研究福田区适度人口规模,将多目标可能满意度模型细分为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三个子模型,分别判断了各个子模型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决定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的关键因素,并采用不同的合并算法确定了福田区2020年的适度人口规模,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雯  张红梅 《特区经济》2008,(7):207-208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贵州省保险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态势。结果显示:贵州省GDP与保费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中,保费收入对GDP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力度低于投资和消费;短期内,保费收入滞后一期对GDP有显著影响,投资对GDP无显著影响,消费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贵州省有关部门可积极支持保险业发展.全面提升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为贵州省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红梅  谢鹏 《特区经济》2008,(2):192-193
将各年外商直接投资额按当年加权平均汇率折算为以亿元人民币为单位,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对贵州省FDI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贵州省FDI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关系。由于FDI规模较小、行业分布不尽合理,导致FDI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经济增长对FDI的促进,且作用时滞相对较长。贵州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FDI的行业分布,全面提升FDI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预测呈指数增长的年度用电量,本文选用了指数函数法、GM(1,1)灰色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对年度用电量进行拟合外推预测。通过运用这些方法预测北京年度用电量和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到,GM(1,1)灰色模型的实际预测结果往往偏大,指数函数法预测结果可能偏小,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虽然考虑了其他因素影响但在实际预测指数增长负荷时参考意义较小。因此,最终选择合适的权重加权组合以上模型得到最终预测值,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LMDI模型,以2001—2012年中国经济人口发展及石灰产业碳排放数据为样本,从5个方面对石灰产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发展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人口规模效应是影响石灰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趋势有所不同。基于GM(1,1)模型对中国石灰产业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2030年排放量预测将达到4.48亿t。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及碳排放趋势预测结果,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对中国石灰产业的低碳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其人口数量与日俱增,而流动人口的大规模的增加是北京常住人口快速增加的主动力,传统的户籍限制存在的弊端日益凸显,本文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向流动人口倾斜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首先逐步向河北天津籍流动人口开放,以缓解北京人口压力,同时保证2015年后劳动力的供给。  相似文献   

18.
孙毅  孙慧  张志强 《特区经济》2013,(9):147-148
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采用新疆1990~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碳排放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人口规模每提高1%时,碳排放总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1.938%、1.233%、0.346%、0.329%。当新疆人均GDP、能源强度、单位能耗碳排放量每提高1%时,人均碳排放量增长率将分别增长2.742%、1.713%、0.477%。  相似文献   

19.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in 2001, annual growth rates of its imports and exports have increased, and raised tensions between China and some of its major trading partners. Using a gravity model of trade, we find that China's orientation toward foreign trade is much greater than expected for an economy of its size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China's excessive orientation toward foreign trade (“over-trading”) varies substantially across countries and we consider various explanations for the over-trading. A comparison of China's export boom with the earlier export booms of more market-based East and Southeast Asian economies shows that China's export boom has exceeded earlier booms in magnitude but not in duration. We conclude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likely scale of future export and import flows from and to China.  相似文献   

20.
杨红 《特区经济》2010,(12):203-205
"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是青海省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根据省内各地发展要素禀赋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表现突出的省情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新思路。其中"沿湟水发展带"为青海省主要的人口聚居区,集中了全省70%以上的人口,是全省政治、经济发展的中心,也是"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心,此发展带县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的成败。本文以沿黄河发展带内海东四县(平安、乐都、互助和民和)为例,探讨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