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斌 《人力资源》2006,(8S):34-35
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最后,派遣机构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2.
所谓劳务派遣,就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劳务派遣机构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务人员的一种用工方式,劳务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  相似文献   

3.
A初识劳务派遣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  相似文献   

4.
浅谈劳务派遣中劳务人员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务派遣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用工模式。其基本运作程序为:劳务派遣组织招用人员(以下统称劳务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派遣劳务人员到用人单位工作,向用人单位收取劳务费用,向劳务人员支付劳动报酬,最终达到赚取劳务管理费用的目的。其突出特征是实现了人员所有和使用的分离,即"管人单位不用人,用人单位不管人"。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模式,加速了劳动力的有效配置,促进了社会就业,受到广泛欢迎并得以迅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劳务派遣中,劳务人员的权益常常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正劳务派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工形式,属于劳务外包的一种。劳务派遣具体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条件,并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为所聘用人员办理用工、发放薪酬以及代办社保、档案托管等事宜,  相似文献   

6.
王斌 《人力资源》2006,(15):34-35
A 初识劳务派遣 劳务派遣是用人单位将人力资源外包给劳务派遣机构的一种形式.即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劳务派遣机构提出所需人员的标准和工资待遇,由派遣机构通过市场招聘、查询人才库等方式搜索合格人员,把筛选合格的人送交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确定最终人选,然后,用人单位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务派遣协议>,被聘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最后,派遣机构将与自己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又被称劳动力租赁、劳动派遣、人才租赁、人才派遣等,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和被派遣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则是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和被派遣人员之间,但劳动力运用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即实际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因其具有灵活便利等特点逐渐被较多的用工单位采用,作为今年最主要的劳务输出方式,劳务派遣既有其便利之处,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将对劳务派遣这种形式的用工及其对用工单位的利弊和应对办法做一些简单探析。  相似文献   

8.
统计显示,我国有劳务派遣公司3万多家,劳务派遣人员总数高达6000多万,占到全国职工总人数的20%。石油、电信、四大银行、火电等央企是使用劳务派遣工大户。与正式工相比,劳务派遣工“干的多,挣得少”。在很多企业,劳务派遣工年均收入只有正式工的1/3—1/2。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介绍了劳务派遣基础上,以劳务派遣中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社会保险责任问题为主,运用法学理论并且结合现实情况,着重分析了在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二者相互推诿法律责任的情况下劳务派遣人员应当如何保障权利.以及劳务派遣协议中三方权力义务如何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新的用工方式,是劳务派遣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推荐符合用人单位条件的人员并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派遣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活动。本文对此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外派劳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及素养直接关系到境外项目的安全施工,切实做好劳务派遣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劳务派遣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更好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帮助解决部分困难失业人员的冉就业问题,探索再就业援助服务新途径,珠海市劳动保障部门从再就业的实际出发,决定进行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工作。2005年8月,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和香洲区劳动保障局三家联手合作,在香洲区启动公益性劳务派遣试点,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并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女35岁以上、男45岁以上的失业人员和正在享受低保待遇的“零就业家庭”的首个就业人员(简称“两类人员”),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再就业援助,政府给予再就业补贴。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1、员工招聘合约法律风险 甲公司根据自身需求,想采用劳务派遣方式招用部分人员。于是将招聘条件给了乙劳务派遣公司,由乙公司负责招聘,但在与乙公司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中有这么一个条款“劳务派遣公司根据企业的要求代企业招聘某某岗位多少名员工”,并未引起甲公司的注意。后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依据此条款将甲公司和乙公司共同列为责任主体。甲公司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最终还是承担了相应的责任。本案中由于上述条款的约定,造成招聘主体不明确,使劳动者产生认识错误的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一旦发生纠纷,不管是劳务派遣单位还是用工企业,都难脱责任。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正在各地悄然兴起,成为目前解决失业和富余人员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因劳务派遣关系把一般劳务关系的用人企业由原来的一个,拆分为两个从而使简单的劳动关系复杂化,因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劳务派遣引发争议劳务派遣制度的设立  相似文献   

15.
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但劳务派遣在高校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本文重点分对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的经验,提出一些完善我国高校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务派遣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劳务派遣虽然已经有了法律的保护,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归纳了劳务派遣概念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在我国劳务派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推动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劳务派遣用工是事业单位缓解人手不足压力、降低劳动用工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劳务派遣用工涉及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务派遣人员三方,为了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劳动纠纷,必须建立健全劳动派遣用工制度。因此,相关部门要通过制度的约束力,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让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开展,让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利润最大化,真正实现三方共赢。  相似文献   

18.
《上海企业》2011,(9):99-99
为进一步加强劳务派遣行业自律.促进劳务派遣市场规范发展.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筹建成立了劳务派遣分会。昨天,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及劳务派遣分会首批会员单位代表、部分劳务派遣机构代表和部分用工单位代表等近200人参加了上海人才服务行业协会劳务派遣分会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9.
HR来信:前一段时间我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但没有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劳务派遣人员的工伤责任承担问题。那么一旦劳务工在我公司发生工伤,则应当由哪方去社保部门报工伤?又应当由谁承担工伤费用呢?  相似文献   

20.
劳务派遣对职工权益的侵害媒体多有报道,社会各界也都了解。需要反思的是,为何在《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制度进行规范3年多来,劳务派遣反呈泛滥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