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维珍媒体(Virgin Media)是英国第一家通信、电视全业务运营商,从2006年起经营通信与广电领域的四重业务:电视、宽带、移动和固话,成为通信和广电行业融合的代表。到2008年底,维珍媒体已经是英国最大的家庭宽带运营商(超过BT)、移动虚拟运营商以及第二大付费电视运营商和固话运营商。其电缆网络覆盖1260万个英国家庭,为480万个家庭提供服务,其中有56%的家庭使用三重业务:付费电视、宽带和固话,84%的用户使用两重以上业务,此外,还有350万预付费和60万后付费的移动用户。目前,公司正致力于提高四重业务融合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全业务竞争下,运营商选择融合发展的三点理由从客户角度出发,满足多样化需求.通信用户的需求若只停留在基础通信需求上,运营商仅需用单产品如宽带、移动套餐等满足即可.但随着技术发展和信息时代变迁,用户需求更深层化及多样化,运营商需以双业务融合或多业务融合的方式同时满足客户的基础通信、娱乐/社交、智能/信息化等需求.例如广东电信针对企业客户推出的整体解决方案,融合了专线宽带、固话、移动套餐、手机、行业应用等业务,同时满足客户的固网宽带上网、固话语音、移动语音、企业办公、员工交流等需求.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话题住我国已是老生常谈了,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其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IPTV与手机电视就是“三网融合”在新时期的典型业务体现。IPTV是当前固网运营商孜孜以求的宽带业务,手机电视则令移动运营商心驰神往。如同广电行业可以发展数字电视来对抗IPTV,手机电视也并非一定要依赖移动网,广电行业可以利用无线广播技术来实现电视的移动化。也就是说,手机电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移动通信网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手机电视”,其实质是基于移动网的流媒体业务;另一类是使用无线数字广播技术进行信息传输的“广电手机电视”,其实质是“掌上数字电视”,只不过在用户终端上实现了电视与手机的合一。发展“通信手机电视”有赖移动网的宽带化,虽然我国的两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凭借其2.5G移动网GPRS或CDMA1X,开展移动流媒体业务已有两年光景,实际上已在试水“通信手机电视”业务,但在2.5G移动网上开展视频业务终究捉襟见肘,要想大规模发展该业务只有寄希望于3G及后3G移动网,但我国3G牌照千呼万唤始终未出来,所以“通信手机电视”业务的网络环境在我国还不健全。而“广电手机电视”业务则高调启航了,  相似文献   

4.
英国电信推出了全球首项固话移动融合业务Bluephone,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与之相对应,国内两大同网运营商电信、网通目前也在大力推广小灵通QBOX灵通无绳业务。在这股强劲的业务融合之风正席卷通信行业之时,Bluephone的发展又为QBOX带来哪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是全业务运营商,其业务均涉及固话、宽带、移动通信等领域,全业务运营极大地提高了电信运营商在电信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运营商纷纷围绕旗下的各种业务进行了深度融合,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美誉度,从而得到用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虚拟网络运营商的崛起随着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一种新的电信服务运行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这就是虚拟运营。虚拟网络运营商不具备自己的网络资源,而是依靠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来为客户提供各种贴近的、灵活的电信服务。目前,在欧洲等地区,以维珍通讯为代表的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obilevirtual network operator ,简称MVNO)发展得比较成熟。经营范围涉及交通、零售、金融服务、旅游等领域的英国维珍集团在1998年与德国电信公司的英国子公司One2One各出资1.5亿美元成立合资公司维珍通讯,开始其移动虚拟运营商的生涯。维珍利用其自…  相似文献   

7.
全业务运营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了电信业务经营的两个维度:广度与深度。广度上的全业务运营是指运营商同时经营固定、宽带、移动等多种业务类型;而深度上的全业务运营,是指运营商全面参与网络接人、基础业务、增值业务、内容服务等价值链环节的活动。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全业务运营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固移融合业务;第二个层面是宽带业务;第三个层面是Triple Play,即“三网融合业务”。全业务竞争环境下,使得电信业必须思考如伺应对业务融合带来的产业链多元竞争,而这意味着运营商必须重新思考自身的商业模式,以为电信企业、用户及相关产业链创造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1989年,英国商人杜斯通(Charles Dunstone)投资6000英镑创立Carphone Warehouse公司,当时经营手机零售业务。短短20年时间,这家企业不仅成为欧洲最大的手机零售连锁企业。而且通过一系列许购,成为全业务通信运营商。在其庞大的店面优势支撑下。客户发展迅猛,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英国固话和宽带市场行业第三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固定通信网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目前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3亿6千余万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固定电话网。但随着移动话音业务对固定话音业务替代的日益加剧,移动通信对固话的分流愈发显著,突出体现在:一是话务量流失。固网中出现了大量的话务量零次户;二是用户大量流失。不仅在城市。农村也出现了大量拆机户。有些严重的区域装三部能拆两部。部分地区甚至呈现装机负增长;三是固话ARPU下滑严重。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乏力。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的利润总和还赶不上移动公司一家,用户新增数量降至近年来的新低,业务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全国GDP增幅。电信运营商新增业务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是由移动运营商创造的。面对移动运营商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对通信市场的竞争。很多固网员工不禁哀叹。固网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那么固网的前途和希望何在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于峰 《邮电经济》2008,(1):47-48
在欧美及亚洲其它各地,手机电视已被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形式,也是移动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广播电视运营商未来新利润的增长点。与传统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四种媒体形式相比,手机电视有三大突出的特点:一是移动性;二是个性化;三是互动性。  相似文献   

11.
“转型”已成为当今电信业最热门的话题,转型是电信业应对目前面临的种种挑战,摆脱困境,赢得新的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从主要提供话音连接的服务商向提供包括内容服务在内的综合信息通信服务商转型,从窄带通信向宽带通信转型,从单业务运营商向全业务运营商转型。在转型的大势下,传统的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何去何从是摆在所有传统电信运营商面前的严峻课题。虽然庞大的PSTN依然是许多传统运营商的立身之本,衣食父母,然而其处境已是“英雄末路,江河日下”。据估计,到2009年,全球75%的话音呼出分钟将由移动发起(而在2004年为20%);全球35%的PSTN用户将停止使用传统固话,而只依靠移动或VoIP业务;PSTN业务收入将降低40%。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年底,中国联通河北省公司秦皇岛市分公司(以下简称秦皇岛市分公司)正式搭建并开始推广"沃家庭直通车"服务体系。该体系以宽带产品为主体,涵盖了包括固话、宽带+固话、宽带+固话+手机在内的"沃家庭"品牌下的全业务无条件、全方位受理方案,重点突出了中国联通"沃家庭"品牌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形成了一整套从客户提出"沃家庭"业务需求到服务终止的服务方案,对于确立联通"沃家庭"的社会品牌、保障区域内联通宽带和3G业务的主导运营商地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赵晓明 《中国电信建设》2005,17(10):12-14,16
目前,全球电信运营商们都已经开始将目光聚焦到移动和固网融合(FMC)上来,加强了对网络融合战略目标的评估和探索,有的已经实现了初步的融合。如:一是英国电信的蓝色电话,用户手机可以在DECT无绳电话和GSM移动电话二种模式下自动切换;二是卢森堡P&T,多种融合业务、统一接入号码业务、个人号码业务等;三是丹麦电信,为用户提供单一的固话号码和移动电话号码,单一的话费清单;四是美国的USwest为用户提供单一号码,单一话费清单,  相似文献   

14.
全业务风席卷全球 近年来,全球各大运营商纷纷加快了成为全业务运营商的脚步,通过业务捆绑、业务融合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其中既有传统固网运营商通过建设或收购移动网络进行统一运营的例子,如法国电信、英国电信,也有移动运营商获取固网进行统一运营的案例,如Vodafone和软银等。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中国电信业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从电信运营主体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和中国卫通六大运营商的竞争格局。在电信业务方面,在固网通信领域,电信业务由语音通信向多媒体通信转变,宽带业务已成为固潮运营商的重要业务;在移动通信领域,在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运营商在传统语音业务基础上,推出了许多移动增值业务,特别在未来3G 时代,移动增值服务将会成为未来移动运营商的重要收入来源。我国电信产业从垄断发展到今天的开放竞争,在整个过程中,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也随之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具体可以分为独家垄断下产品导向的电信市场营销、多寡头垄断下的电信市场营销、开放竞争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竞合营销。  相似文献   

16.
赵晓明 《当代通信》2006,13(8):31-33
网络融合的概念和技术是当今大家议论的热门话题。网络融合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通信领域中固定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即业界提出的FMG概念,第二才是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最具代表性的如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络的三网融合。这也是信息网络融合的最终目标。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IP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互联网用户已超过1个亿,宽带用户已超5300万。在互联网和宽带通信网上的业务,视频会议、电子商务、互动游戏、视频点播等业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互联网和宽带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电视(IPTV),IPTV是互联网业务和传统电视业务融合产生的新业务,它的兴起将电信网和广电网的融合推动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业务整合与创新   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的融合(FMC)是当今通信网络发展的一大热点。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无论是国内固网运营商相继推出的“手机休息站”、“一号通”、“灵通无绳电话”等业务,还是2005年英国电信BT推出的“蓝色电话”业务,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有线和无线网络资源的捆绑和共享,既降低了建网和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商的竞争优势,也为日后运营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业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面,笔通过对上述四种业务的简单介绍,以求一窥FMC业务的个中玄机。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优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出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况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在2003年在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 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慌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建设》2006,18(3):61-61
当今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移动对固话的替代以及IP技术的普及使传统的运营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电信业的创新对固定移动融合的讨论已经进行了十年,但是移动和固定网络的业务分离,固定移动双接人终端的昂贵等原因使FMC缺乏大规模商用的基础。随着英国电信BluePhone,法国电信0range计划,丹麦TDC的Duet服务,德国ViagInterkom的Genion业务的推出,FMC这个包含了业务融合、用户位置和网络价值的冰山,在2005年初开始融化,引起全球电信运营商普遍关注。咨询公司Northstream和Insider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到2010年在北美等移动和固定资费差异不明显的地区,90%以上的固网终端将会被具备移动和固定接人能力的智能终端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对固定通信替代效应的不断增强,全球的固网运营商纷纷陷入了用户减少和收入下降的困境。为了有效地保有用户和收入,固网运营商开始利用IT市场与电信市场逐渐融合的机遇进行业务转型。2006年,中国电信借鉴国外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经验,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商务领航业务,即提供基于电信有线IP宽带网络的信息通信业务,并将该业务与传统的语音业务捆绑提供给客户。以下笔者介绍国外电信运营商与商务领航同类业务的发展情况,以期为国内电信运营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