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农村普遍涌起外出务工、经商热潮的时候,一位普通的农民党员却始终坚守着家乡的土地,大力推行粮食品种优质化、耕作机械化、生产规模化,走出了一条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他就是获得全国"种粮大户"、江苏省劳动模范、扬州市"农机大户"荣誉称号的庄稼汉谭龙祥.  相似文献   

2.
积极扶持商品粮食专业户,对发展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扶持商品粮食专业户,能更好地贯彻落实"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促进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持续发展.随着多种经营的开展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专业户.南充县有多种经营专业户3.9万户,仅占总农户的13%,但它们在发展生产、搞活经济等方面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与自己的上一年比、和一般农户比,收入分别增长了32%和51%,商品率分别增长了18%和25%.这说明了发展多种经营确实要走专业化的道路.同样,发展粮食生产也要逐步发展专业户,走  相似文献   

3.
正3.实施"三品"战略,着力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优质粮食工程",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增加优质品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推进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一是提高粮食产品品质。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各地发展绿色优质粮食生产,重点发展有机小麦、水稻和杂粮。支持鼓励粮食企业按照"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  相似文献   

4.
一、粮食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生产的产业化水平不高,"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产业规划难以得到落实 一是尽管粮食产业化工作已实施多年,但在粮食产业化问题上自贡市还缺乏一个稳定的统一协调机构和运作机制,缺乏根本性的制度保障;二是虽然近几年来粮农种植优质粮食的自觉性提高了不少,但耕地合理流转制度还不完善,耕地较为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种粮大户较为缺乏;三是种子市场放开后,虽然种子品种日益丰富,但也给粮农选种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往往因为价格的差异,在选种时"五花八门","插花"现象较为突出,粮食生产没有达到"一村一品、规模种植"的效果,这也影响到粮食的分类收购、储藏、加工和销售,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没有彻底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枣阳市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市和产粮大县,多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标兵",201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全市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聚集各方要素,全力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巩固粮食主产区优势.2012年,全市粮食总产预计146.32万吨,比上年增加12.62万吨,近9年粮食累计增产66.35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9500元,同比增加1379元.  相似文献   

6.
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针对粮食生产过程质量管控极其困难和粮食"三品一标"产品标准公信力严重缺乏等诸问题,基于湖北省粮农谷农联社生产经营新型"放心粮"的实践,突破传统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粮食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的全产业链新模式——"放心粮"经营模式。此模式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了粮食供给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2003年以来,国家、省及地方各级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大力扶持粮食生产,逐步构建了农业与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保护体系,有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生产基础设施和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水平,促进了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然而,粮食支持保护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机制,仍然是待解的难题。一、粮食支持保护政策概况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我国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党和政府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中要求在"九五"期间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达到5亿吨,这已经在我国上下形成广泛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总量供需一直处在一种紧平衡状态,地区之间、品种之间供需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因地制宜调整各大农区粮食生产布局是保证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重要途径。一、改革以来我国粮食供求状况的回顾从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以下两大特点:1、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实行改革以来,尽管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发展、停滞徘徊、波动上升三个阶段,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4年粮食生产突破4亿吨大关。1993年粮食生产首次突破4.5亿吨大  相似文献   

9.
粮食订单作为纽带紧紧连接市场与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实现粮食产销衔接的契约式经营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粮食购销企业所采用,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政府、农户所认同.但是在实行粮食订单过程中,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使得某些政府、企业和部分农民心存疑虑,产生了吃了"定心丸"并不"定心"的感觉.农民怕企业说了不算,企业怕农民拿合同不当回事,政府往往是粮食订单的见证人或鼓励者,面对这种两难境地,说谁都不是.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20世纪末期,人们期待世界粮食经济摆脱停滞的愿望未能实现.2000年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再次减产,"世界粮食安全系数"又一次降到危险的边缘.  相似文献   

11.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粮食生产历来举足轻重。如何在粮食生产大省中实现"脱颖而出"?湖北省应城市依托传统产业,走出了一条"糯稻兴农"的特色之路,俨然荆楚大地上粮食生产一张靓丽名片。日前,记者到该市进行了探访。"打造全国籼糯生产第一市(县)"。应城市委书记徐长水介绍,2012年,应城市糯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占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的7成  相似文献   

12.
极不平凡的一年过去了.盘点2008,让我们"三农"工作者自豪的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冰火两重天的急剧变化中,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好成绩:粮食总产创新高,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然而,如何让亮点常亮,防止粮食生产滑坡,防止农民收入徘徊,仍然是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难中之难与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诱致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数年徘徊的缘由有多种.然而,基本的一条是削弱了农业和粮食的"两基础"地位.目前,能否有效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粮食基础的基础地位,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前途,关系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国民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加强农业和粮食"两基础"地位需要开辟新路中国农业最深厚的动力蕴藏在几亿农民之中.他们是积极还是消极,攸关农业兴衰.开辟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能持久激励农民释放出最大能量的农业发展道路,就获得了强化农  相似文献   

14.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贵州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粮食形势已由过去的"紧平衡"省份开始向销区省份过渡.本文在对贵州省粮食生产和消费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贵州省粮食产需的特征、趋势和成因,并提出确保贵州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经历了从逐年大幅度增长到近几年徘徊不前的过程.曾几何时,当"卖难"、"买难"、"过剩"的呼声还在困扰人们之际,粮食短缺问题就已经悄悄地来临了.这一段时间不算很长,但又曲折反复的粮食发展史,伴随着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一、现行粮食定购合同的弊端自1985年以来国家对农村实行的粮食定购合同制度,基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收购、统一定价,搞一刀切的旧模式,是粮食制度的初步改革.经过这一改革,对于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都县汇南区1986至1988年,改原单一的统购价为"倒三七"比例计价后(定购粮食每年为720万斤),使农民增加收入146.88万元,对于发展粮食生产和调动农民积极完成合同定购任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形势,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改革常德粮食供给侧的对策:适应市场需求,推进"一市几品"稻谷生产;适应需求新变化,着力发展特色粮食;适应安全消费需求,发展原粮标准化生产;适应粮食流通格局变化,发展粮食经营新业态。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以来,浙江省立足主销区实际,以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五优联动"试点为总抓手,积极实施"三链协同",构建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以联动为核心,着眼解决"痛点"问题浙江省长期存在粮食生产与口粮消费、储备与口粮消费匹配度不高的"痛点"问题。生产方面,  相似文献   

19.
区域特别是主产区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山东省2002-2012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分析了近十年来全省粮食生产的总体状况,发现了山东省粮食安全贡献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揭示了"十连增"背后全省粮食生产潜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山东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粮食生产、科研、流通运作方式存有三大弊端;一是粮食的生产、科研、流通环节,分别由农业厅(局)、农科院(所)、粮食局等部门分管,相互分割,很难形成一个产业.二是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增收缓慢.三是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亏损大,负担沉重.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下,一方面市场急需的优质粮食无货可供,而农业科技部门推广的优质良种,由于没有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粮农又不"买"他们的账;另一方面,农民又因卖粮难连连叫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