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0 毫秒
1.
马瑞琳 《商》2013,(19):296-296
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其集聚效应带动了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现状,指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了出相应的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装备制造业集群性强,园区化的集聚性发展促使装备制造产业的外部经济、规模经济效应明显,同时集群化规模化的正外部性反作用于园区经济体,促进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高。装备制造业是贵阳市的第一主导产业,是贵阳市集群化发展特征最明显的一个产业。针对贵阳市装备制造业园区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及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促进贵阳市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集聚经济效益,促进贵阳市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增长、降低地区交易成本、利于形成地区规模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制造业规模经济明显,易形成集聚。因此发展制造业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原经济区是中部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对于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原经济区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潘江玲 《商业时代》2013,(3):118-120
本文基于1998-2009年两位码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数据和拓展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实证考察了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双向关系。一方面,产业集聚既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技术进步的长期因素;另一方面,短期内技术进步诱发了装备制造业的集聚,但长期内二者却无必然的因果关系。这一结果不仅拓展了产业集聚的成因,也为政府的产业集聚政策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时期,广西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实现装备制造业总量扩大和结构优化升级为目标,以培育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主线,以工业生产要素整合提升为重点,初步形成一批装备制造业集群,装备制造业对全区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成为支撑和拉动广西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作为后发工业化地区,广西装备制造业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创业阶段,影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深层制约因素依然显著,存在着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端产业比重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专、精、特、新”的小企业等突出短板。在此背景下,客观认识广西装备制造业现状与问题,着力实施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以创新驱动为先导,强化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装备制造业是哈尔滨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重点开展以大项目带动为主导,以集聚区建设为载体的产业升级发展之路。这也为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的提档升级创造了机遇。近年来,哈尔滨市装备制造业受到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发展面临着困境,依然存在着产业链条短、具有产业链整合能力的核心企业少,中小企业配套能力比较弱,企业横向协作差以及带动性不强等问题。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将有助于整合装备制造业产业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加强横向产业联系及协作,从而整体上优化全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迎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体现在技术改造投入不足,装备严重老化;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弱,产品技术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程度低,未形成产业集聚;装备制造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方面。应转换政府的经济管理模式和职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经济效益与环境的友好结合,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装备制造业涵盖了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计算机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等七大行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贵阳市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向小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聚的格局。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先进制造业发展模式,结合北部湾地区经济发展和制造业发展现状,提出以产业集聚,产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作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动力,以石油化工、钢铁、林浆纸、电子信息等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北部湾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10.
程涵 《商》2013,(9Z):263-263
本文根据贵州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内部各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进行测算,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贵州省装备制造业对其他产业部门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装备制造业的增长受其他部门的需求刺激较小。因此贵州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与吸收引进,使装备制造业发展向新型装备制造业为突破口,为贵州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章依据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2015年统计年鉴的制造业相关数据,以区位熵为测度工具,对京津冀地区的制造业子行业集聚程度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制造业各子行业在不同城市的集聚程度: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市的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程度较高,且各城市间制造业优势交叉互补。基于上述研究,文章对京津冀制造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重视政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2001年到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选用区位商作为测量工具,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通用设备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比较高;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程度比较低。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聚集水平与工业经济增长存在着高度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要求,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制造业及其他产业的集聚趋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为必然,也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及周边的制造业和产业本身提高了竞争力。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集聚,认识并发挥其竞争优势,是每个城市和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增强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基础,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以主成份分析法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发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七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力处于中游这两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当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技术和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特色出发,抓住未来五年国际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机遇期,发挥黑龙江科技的后发优势,调整工业结构,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力做强龙头企业,通过园区载体发展的配套产业形成大的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6.
东营胜利工业园区现有企业120家,计划固定资产总额近60亿元。实际到位固定资产45亿元。75%以上的企业为石油技术装备制造、油田化学品、石油机械配件加工和油田技术服务企业。园区企业发展迅猛,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为此,笔者对国内外石油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作了调查研究,对山东东营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和打造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等问题作了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经济稳定增长,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贸易骤减和产能过剩,正日益将空心化的潜在风险转化现实制约,限制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以全国装备制造业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为例,探索影响江苏装备业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江苏装备制造业有效避免出现产业空心化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北方经贸》2021,(1):19-21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许多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产业的快速升级,先进制造业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研究先进制造业中被视为国家战略产业和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际贸易问题就具有积极的意义。以贸易便利化为视角对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出口现状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贸易便利化水平逐步提升的前提条件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存在着国内营商环境、其他制造业强国的竞争和阻挠、以及产业集群化发展不足等问题。研究认为可以从继续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加强和其他国家互联互通,提升核心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发展等四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以上问题,并逐步根据市场变化改变对策来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9.
徐骏  王波 《中国市场》2011,(19):178-180
本文从产业和城市两个角度分别对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个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量。通过构建对应的测量指标,本文发现目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集聚水平还不高,制造业的空间分布还很分散。在广东执行双转移战略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到珠三角以外的地区,另一方面也应该提升资本密集型产业的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但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尤其经济非常活跃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会逐步显现.本文以浙江省制造业为例,分析其产业集聚的不经济效应.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二位数行业已经出现某种程度的不经济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