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把我们传统书法、水墨元素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可以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表现形式和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李晓男 《商场现代化》2006,(24):143-144
中国书法融可读性与艺术性于一身,逐渐被收藏者所重视。中国书法当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主要表现在价格上仍没有科学的标准,市场组织机构不健全,一级和二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构建健全的书法市场体系以及规范潜在异常庞大的书法收藏和交易群体,首先应改变书法的审美需求;其次要使更多的中介机构介入;再者就是进一步加强二级市场管理,健全各项法规。  相似文献   

3.
甘惠琴 《消费导刊》2012,(5):152-152
熟练掌握中国书法的特点风格,将之更好地运用到陶刻设计中。实用的基础上将产品的文化品位、个性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包荣华 《致富时代》2010,(5):148-149
中国绘画以“黑白”为主要表现形式。从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国书法的审美等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中国绘画以黑白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民族艺术,书法从孕育开始繁荣至今,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书法的形式美,书法的意境以及书法所具有的文化底蕴不仅完美了自身的艺术特质,也可以为现代设计的发展和进步赋予民族文化特色。在设计中融入书法,一方面可以彰显民族文化的精神和价值,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得到更新和拓展,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品位并体现其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中国拍卖》2013,(9):14-14
书法是一种文化.书法是一个过程.人们在学习书法、欣赏书法以及书法创作过程中,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  相似文献   

7.
钟臻 《现代商贸工业》2023,(14):213-215
本文主要在于提倡完善书法的教育模式。分别对书法教材、教学问题、教师队伍、学生理解情况、社会上书法普及情况作了论述,对书法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作了详尽阐述。本文结论为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水平,重视人文文化渗入,符合新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承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市场周刊》2011,(12):64-67
与现代专精一门的文人学者不同,古人的文化修养讲究诗书兼修,大诗人往往也是大书法家。诗歌与书法,是中国传统文人生命精神的双翼,诗心与墨意,承戴着中国文人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冯诚先生,正是这样一个接续古人传统的诗人书法家。2010年,《人民日报》、《书法报》等媒体相继刊登采访评论这位书法家的专文.  相似文献   

9.
时间:2010年2月地点:北京邵秉仁,1945年12月出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书法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评委。邵秉仁对传统文化和书法理论研究有较深造诣,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报刊上发表理论文章。擅长古文及诗词创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书法艺术更是璀璨夺目。纵观这一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无不呈现千姿百态的审美气象。  相似文献   

11.
李平安,男,1950年生人,河北省番河县人,书法家,现任中国名家书戚研究院副院长、高级研究员一级书法师、ICAA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书画家协会理事等职。  相似文献   

12.
《品牌》2015,(3):92-93
针对当前的书法创作,本文试对书法创作的内容做统计与分析,从书法创作的文字内容、书法创作的本体、书法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期待对当代书法的创作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书法创作的内容是文化。供书法创作研究者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笔墨当随时代”,这是中国清代画家石涛的一句名言,石涛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之论,不仅影响了同一时代的书法绘画,其后也在中国书法绘画领域影响深刻,他的这种艺术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对“事理圆融”思想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4.
王岳川 《华商》2011,(11):84-86
认识萧华是在北大书法研究生班上。 我在讲台上讲演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书法的国际视野、书法文化输出的多层复杂权力话语时,  相似文献   

15.
刘征坤 《中国市场》2008,(52):162-163
校园是为和谐社会培养心智健全的优秀人才基地。只有和谐的校园,才能孕育出和谐的人才。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认知书法和谐美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和书法艺术具有多种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在中国人的环境意识观念中书法艺术品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建构中国园林环境艺术整体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设计者在布置环境时,如果将作品与其展示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即能产生“境外之境、象外之象”的艺术效果,超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达到增值扩容的效应;反之,则削弱黯淡了各自的光辉.本文尝试阐述了书法与园林环境结合的重要性、艺术原则、表现形态、简要历程和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7.
恺瑞 《华商》2012,(3):84-85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泽荣先生,不仅在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上风格独特,成绩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且在涛词文赋,美术评论上别有天地。尤其是在书法篆刻理论研究上更是灵思独辟,引领书坛。如他创建的“中国书法教”、“无主体书写艺术”、“文人写意印风”、“意象齐派篆刻”、“形意篆”等书法篆刻新理念,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张国军  张炯宇  谭园玲 《华商》2013,(12):84-87
周用金,笔名怀右,湖南安乡人。曾获农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年鉴》副主编,湖南大学、国防科大、湖南农大兼职教授。其作品多次刊载于国内外权威性报刊杂志,并由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特约参与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19.
崔自默 《消费导刊》2011,(12):109-109
李凌先生7岁开始学习书法,师从书法大师黄庭坚第三十二代嫡孙黄绮,中年时期,李凌先生书法开始自成一体…苍石飞花体。在书法界,李凌先生的书法风格与书法大师黄庭坚、黄绮一素被誉称为黄派书法。但李凌先生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他希望自己的书法风格有更加明显的不同于师祖之处,希望自己的书法风格更具本世纪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杨夫腾 《商》2014,(21):85-85
古代书法的发展与其实用性紧密相关,在悠长的历史时期里书法的部分功能是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存在,书法载体的发展、书写习惯的变化推进着书法自身的演变。书法的艺术性可追溯到汉代——人们对书法"艺术自觉"的时代[1]。由于古今科学技术水平的差异,书法的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分别从古代书法传播的形式、当代书法的外部媒介环境、书法展览与书法信息的传播等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与思考,寻求书法展览在书法发展与书法信息的传播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