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梁国玉  张磊 《现代财经》2004,24(6):18-20
本文从推动证券市场和银行发展的角度以及现行法律法规为开展银证合作留下金融创新的空间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银证合作的必要性,论证了推进银行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实现银行与证券市场的资金良性互动;整合银证双方相关业务,增强银证业务合作的跨市场性和业务交叉性是今后我国开展银证合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珊  应敏女 《生产力研究》2002,(2):135-136,154
在国际金融混业经营浪潮的冲击下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逐步成熟 ,金融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本文从几方面论述了我国银证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介绍了目前银证合作的几种主要方式 ,并对我国银证混业的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全国性金融跨业合作蓬勃兴起,银行业与证券业纷纷在全国同业市场业务、资本业务及客户群体的拓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各自的资源、客户和品牌优势,共同开拓和扩大市场。本文对目前我国银证合作的形式、方法,银证合作的规范、监管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得到了稳定和强化,混业改革正在进一步的开展深化当中。本文首先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状从银证合作、银保合作、证保合作、金融控股集团、互联网金融五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然后指出目前我国金融混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一一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如何从根本上实现中国金融体系的升级,全面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竞争力是目前中国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构建一个以发达资本市场为核心,包括健全商业银行体系在内的完整意义上的现代金融体系。但是,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活力的要素,要充分发挥其核心的作用,从而推动金融体系的升级和金融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金融体系内部的合作、融合和沟通。同时,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隐藏的重大发展危机也对银证合作提出了迫切的现实需求。因此,银证合作是提升我国金融体系竞争力、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顺应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银证合作与券商谋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辉 《资本市场》2001,(5):48-53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经济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国外全能化的金融集团的进入将对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形成巨大的挑战。在这一情况下,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政策允许下,基于分业经营的体制框架,积极开展银证合作,为未来的市场竞争作好准备。现阶段银证合作情况从目前的实践来看,银行与证券机构之间的合作有三个层次: 1.一般性业务合作这是一种最表层的合作方式,银行将券商视同接受贷款的普通企业与之开展信贷业务,或者券商在证券市场上推荐和承销股份制银行的上市股票,双方  相似文献   

7.
来稿摘登     
《经济》2001,(8)
目前银证合作的特点 1、银证合作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双赢”为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行为总是紧紧围绕“利润最大化”,银证合作也是如此。 2、银证合作中多表现为大银行和大证券公司之间的合作,体现了“强强联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包括银行、证券、信托和保险在内的各金融子行业都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积极进行金融创新,资产管理领域已成为我国金融业中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这种金融创新潮所呈现出的另一个明显趋势是,资产管理工具的创新通常已经不是单个金融子行业的内部创新行为,而是由两个或多个金融子行业来共同合作推出。比如,银证理财是由银行和券商合作推出,银行保险则由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在信托产品的创新中,银行和券商往往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由市场机制自发形成的合作性资产管理创新将成为我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的重要推动力,对今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本文分析了全球银证关系发展的趋势及当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现状,通过中外证券公司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银证融合的模式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公司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试论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下的银证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 《现代财经》2003,23(8):28-3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业纷纷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业的相互渗透。加入WTO后,混业经营模式也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最终选择。然而,现阶段我国完全混业经营的条件还不成熟,由银证合作过渡到混业经营就成为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创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实现由分业向合作再向全面混业过渡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和比较银证混业有关经营模式、过渡模式和监管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国情,指出我国应选择纯粹金融控 股公司的经营模式、"人为渐进"的过渡模式,辅之以银监会牵头的牵头监管模式,渐进地推进银证混业。  相似文献   

12.
胡仁彩 《经济论坛》2005,(15):79-80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该条款表明我国禁止第一种混业模式即全能银行模式,不允许在同一金融机构内同时进行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禁止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间的直接交叉持股,不允许成立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即一家银行直接控股另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事实上,《商业银行法》对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禁止或者发展,这为有关银证合作、银保合作方面的金融创新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3.
邓俊锋 《时代经贸》2006,4(7):63-65
银行同业的关系已经由单纯的对抗性抗争发展到竞争性合作,英国汇丰集团作为金融界的巨头之一,其采取的竞争性合作战略在其发展壮大中起了重要作用。文章认为,在收购兼并中发展壮大是其竞争性合作的结果,提供金融化的金融服务是其合作优势的体现,全球化的资本运营是其银证合作的成功,这些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银证合作能够促进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优势互补,加强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银行业和证券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本文对我行现有银证合作的现状进行了说明与研究,提出了推动银证合作发展的措施与对策,为加快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有机合作,建立有效地合作机制,推进银行与证券公司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虚拟经济理论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子系统。银证合作、银保合作、证证合作、证保合作、银银合作、保保合作和银证保合作等属于虚拟经济子系统中的金融协同发展的问题,这是虚拟经济子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整个虚拟经济子系统如何协同发展的问题是虚拟经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发展问题是虚拟经济研究的最终目的。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充分考虑虚拟经济因素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银证关系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关系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该文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线,探讨了资产证券化对于优化证券市场结构,丰富证券市场的内涵,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以及促进商业银行专业化经营的功能作用。认为资产证券化是银证关系优化的催化剂,有利于银证的共同发展;多元化开展资产证券化,为证券发展提供多元证券化产品有利于吸引多元的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汪卉 《当代经济》2002,(11):30-30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酝酿着一场新的变革,银证合作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那么居于金融市场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应如何在既定政策框架内发展和深化银证合作业务呢?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银行业和证券业的协调发展,实现两业双赢,近期主管当局已允许银证间可以在贷款、资金拆借、清算转帐以及资金代理业务上进行合作。“商业银行到底可以通过何种途径和方式与券商展开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银行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开展银证合作的市场背景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逾千家,沪深两市市价总值超过 40000亿元,国民经济证券化率已提高到 50%。证券市场的飞速发…  相似文献   

19.
崔蓉 《当代经济》2001,(2):40-41
近几年,我国证券业发展非常迅速,金融领域人士大都感到商业银行与证券业有合作之必要。有的甚至在尝试。银证合作是有其背景的:一是从1996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为配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措施,已连续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对个人储蓄存款开征20%的利息所得税,使储蓄存款实际年收益仅1.8%,商业银行存款大量分流,而并未象国家所希望的进入消费领域而屯积于股票市场,商业银行吸收证券的同业存款是缓解资金紧张的必然做法。二是扩大内需政策的触动下,居民投资意识增加,  相似文献   

20.
于洋 《经济论坛》1996,(22):36-37
国外合作金融制度与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于洋目前,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建立新的合作金融组织体系,把我国现存的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改建为合作银行。因此,研究国外合作金融制度,探讨我国合作金融改革之路,具有重要意义。一、国外合作金融的主要特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