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的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环境恶化源于产品、服务价格不能完全体现环境成本的市场失灵,环境成本内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本文介绍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方式,分析了我国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政策的不完善及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推进我国环境成本内在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主要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为最典型的消极外部行为。环境问题造成社会和企业严重的经济损失,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规范的逐步确立,使环境成本内在化成为必然性。在讨论“环境成本内在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其发展道路上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环境成本内在化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朝辉 《经济师》2002,(11):21-22
环境成本的外在性不仅会产生不公平贸易 ,而且污染环境。因此 ,需将环境成本内在化。但究竟什么是环境成本内在化 ?如何将环境成本内在化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我国对外贸易有何影响以及我国当前该如何应对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同时大量增长的游客给旅游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造成景区超载、旅游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文章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以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森林型风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计算模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对其资源空间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经济环境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和旅游者心理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与分析,为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作为自然资源定价方法的重大突破,反映了森林环境资源利用的生产成本、使用者成本和外部成本,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有效弥补了传统环境资源定价中的诸多缺陷.目前该理论多应用于水、煤炭等资源的定价上,而在森林环境资源定价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缺乏较为系统、完善的边际机会成本定价体系.文章在对边际机会成本定价机理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森林环境资源特点,明确其边际机会成本的具体构成,拓宽了三大成本的估算角度,并以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为例,分别给出更为精确和具体的计算方法,从而为开展森林环境资源价值核算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郭芳 《经济师》2003,(1):73-74
由于环境成本的外部性造成了产品价格的扭曲和市场的失灵 ,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要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在化。但是 ,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同时必然带来供给成本的提高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受到影响 ,出口竞争力下降 ,再加至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 ,使我国处在两难的境况。文章探究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协调环境成本内在化与国际绿色贸易竞争关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是以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自身运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适应性管理方法对影响其发展的干扰因素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因此,以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为视角,分析资源、环境和人才等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国民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当前,我国心理保健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心理保健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本文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分析了我国传统心理保健技术问题、传统森林旅游对身心健康的关注、森林心理保健的物理条件。最后进行森林旅游引入心理保健功能的受众分析,提出了森林旅游引入心理保健的模式,并从改善心理保健技术、开发森林心理保健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玉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291-292,30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外部性概念引入环境保护领域,是为了寻找促使外部性问题内在化的有效方式,以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环境问题有关的外部性,主要是生产和消费的负外部性。环境经济政策是国家环境当局从影响成本—收益入手,引导经济当事人进行选择,以便最终有利于环境的一种政策手段,其主要目标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弱以至消除其外部性的影响,将外部性问题内在化。  相似文献   

10.
用“耦合”这一物理学的用语来解释森林旅游活动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关联性,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它们的“耦合器”——共同的理论基础。森林是地球陆地的主要生态系统,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屏障,是森林旅游、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共同的物质基础。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改善森林资源的利用结构,由单一的实物利用方式转变为多元利用,如森林旅游的精神文化消费方式,从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达成文明范式的转型——生态文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双重效应及其正确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与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自然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引力源,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双重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两者的关系,坚持以乡村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为前提,通过全面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政府环境管理调控、促进企业生态自律、增强环境技术供给,实现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正确响应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生态道德与可持续旅游进行了概述,指出生态道德是人类伦理思想的必然觉醒,而可持续旅游则是旅游业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指出生态道德是可持续旅游的强在道德保障。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主要论述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后果,在西部旅游开发中应该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生态旅游资源,但是西部地区又是自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地区,所以,生态旅游发展战略是西部旅游选择,西部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生态旅游环境战略,生态旅游经济战略,生态旅游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 By the end of 2005, 31 world heritages in China had ranked i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by UNESCO, which included 4 natur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4 natural heritages and 23 cultural heritages. All of them are located in natural surroundings with high value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o these world heritages, China also has 12 world geological parks, 26 international MAB biosphere reserves, 243 national natural reserves, 138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 and 187 …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形式,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它对旅游目的地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生态旅游,可以采用"一村一品"的形式。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的生态旅游产品中,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旅游区环境管理体系。文章通过分析三峡库区生态旅游规划和环境管理,来探讨"一村一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综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的发展空间,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以林牧为主,建成林牧业基地是方向,并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实现目标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开发府南河生态旅游,有利于积累资金,有利于府南河治理的持续运营,有利于缓解城市人口压力,有利于提高城市的人生态意识,建议在今后环保治理中,应增加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8.
山地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形式.四川山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极具开发潜力.本文阐述了四川山地旅游的发展概况,指出四川山地旅游必须积极地面向社区居民,重视社区居民的能动性.提出了社区与山地旅游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论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目前发展森林旅游业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根源,提出发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保护对象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