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杨洋 《经济问题》2005,(6):75-77
我国东部地区是我国工业的主要分布区。结合区域经济学中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经典理论,针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工业区位选择与布局的客观状况,从成本因素、集聚因素、市场因素等主要影响因素角度,对我国东部地区工业区位选择与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西方古典区位理论中的一枝奇葩。该理论自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后,成为许多学者探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布局问题的理论基础。任美锷是系统研究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代表性学者。他评介了韦伯工业区位因素理论、区位三角形模型以及韦伯理论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阐释了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及劳动费指向论;从运费的决定因素、工业的动力指向、非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动态的工业区位等方面拓展了韦伯理论。其研究成果代表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学者对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认知水准。  相似文献   

3.
港口发展的区域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曙光 《经济地理》1993,13(1):33-37
港口始终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古典区位论就对港口的区位选择及港口作为工业区位等问题作了探索。德国学者高兹发表的《海港区位论》一文,结合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和方法,创立了总体费用最小原则,来追求海港建设的最优区位。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胡佛的运费结构理论,可知港口是发展工业的理想区位。高氏、胡氏的理论思想在今天对指导港口发展仍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外资拉动的产业集群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颖 《经济论坛》2004,(6):42-43
产业集群理论是由工业区位论的鼻祖韦伯首先提出的,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韦伯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美国学者彼特将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娟 《经济世界》2003,(6):64-65
2002年苏州GDP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其中昆山贡献了很大一个比例。昆山地处苏州和上海的接壤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昆山的经济发展是原材料和产成品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一直名列前茅。2002年年初,笔者有幸参加了由日本金泽洙大学和苏州大学商学院联合组织的研究课题——中国江南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行为,恰好笔者的那一调查小组就在昆山,所以对昆山的招商引资、整体投资环境,尤其是外资集群现象有了深切的了解。集聚经济与企业集群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论的鼻祖韦伯 (A.Weber1909)首先提出的,他把区…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莉 《生产力研究》2005,(8):158-159,232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考虑的不是能否跨国经营的问题,而是如何跨国经营的问题,本文以跨国经营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演进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理论的阐述得到启示并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先跨国后优势与先优势后跨国的跨国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具备发达国家所具备的一些跨国优势,中国企业应在跨国经营中变“优势前提论”为“赢得优势论”,并以其为指导思想,实施两个层次的模式选择:即以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作为中国跨国公司生长和发展的基点,总体上遵循渐进式发展和集群发展的战略思想,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多种形式并存,以多种方式实现中国跨国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核心文献为基础 ,对艾萨尔德在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改进和扩展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分析评价。艾萨尔德对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的改进和扩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 ,引入“距离投入”变量和“边际替代”关系 ,对韦伯工业区位论、杜能农业区位论进行一般化理论概括和改进 ;第二 ,引入市场边界线函数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市场区位点与原料供应区位点分析方法扩展到市场区域与原料供应区域 ;第三 ,引入生产经济理论 ,把企业区位理论古典分析框架中的单一生产区位分析方法扩展到多生产区位 ,对古典区位论与生产经济理论进行比较与综合。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问题———兼论上海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朱珠(上海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新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解放初,当时,中国政府曾在香港开设过若干个境外企业,如中国银行、招商局和华润公司,但数量...  相似文献   

9.
梁晶 《经济论坛》2007,(10):10-13
一、我国区域结构划分的演变 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西方区位理论被引入我国.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中心地系统理论等西方区位理论的引入,使我国的区域经济研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正式把全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地带和西部地带,如下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0.
创建现代化工业区位论理论基础的首推德国人卫勃(Alfred Weber,1868——1958)。卫勃工业区位著作主要有两部,第一部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部区位的纯粹理论》。这是关于工业区位论理论的最基本的著作,后人所提卫勃的理论皆指此书。第二部是1914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义的理论》。第一部纯属理论探讨。第二部则为结合实际的研究,对德国1861年以来工业区位对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聚集以及其他若干工业区位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We consider rules that choose a location on a graph (e.g. a road network) based on agents' single-peaked preferences. First, we characterize the class of strategy-proof, onto rules when the graph is a tree. Such a rule is based on a collection of generalized median voter rules (Moulin, 1980) satisfying a consistency condition. Second, we characterize such rules for graphs containing cycles. We show that while such a rule is not necessarily dictatorial, the existence of a cycle grants some agent an amount of decisive power, unlike the case of trees. Rules for this case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subclass of such rules for tre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C72, D78.  相似文献   

12.
We develop a dynamic multiregion model, where a household's choice of housing location depends on its current wealth and its current type, and involves both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considerations. The relative strength of the consumption motive and the investment motive determines the equilibrium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orting. A strong investment (consumption) motive implies sorting according to household type (wealth). The model predicts that large house‐price fluctu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 degree of sorting by type. This predi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evidence from US metropolitan areas when income, education, and age are used as proxies for household type.  相似文献   

13.
首先依据物流中心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确立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对选择的最优策略进行研究,解决了在构建模型中对指标的模糊主观判断问题,以及在研究中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的问题,使物流中心选址模型的最优策略更接近实际,通过对物流中心服务质量例证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依据十七大报告,中国正在推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以解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和买房难的问题。然而随着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推进和实施,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经济适用房区位选择不合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ISM模型和SPSS软件,对经济适用房的区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经济适用房区位因子的解释结构模型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据此提出建议,为政府、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技术扩散对高新技术企业布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全球技术转移资料,特别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实地调查资料,通过分析技术在空间上的移动过程,指出,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技术势能、与技术合作伙伴之间较短的距离、便捷的通道3方面的条件,技术扩散才能顺利进行。并以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宏观和微观的技术区位要求,为了解我国高新技术园区技术扩散现状,提出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区位的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系嵌入的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优惠政策等投资硬环境以及劳动力价格逐渐趋同的情况下,面对东部产业转移提速这一新的机遇,中、西部地区凭借何种优势吸引更多的东部投资,已成为影响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从关系嵌入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东部企业拥有的网络资源对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建立合适的网络资源和加深关系嵌入程度以形成软件方面的优势来吸引东部产业的转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区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区位因子一般分为地区的知识溢出能力、人力资本、基础设施等9大类,本文假设这些区位因子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影响显著,将其引入模型进行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仅气候环境、基础设施、地区知识溢出能力和地区的技术实力等4个因子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选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位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利益相关者的理论,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定位的必要性、定位依据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企业应具备的自身条件、东盟市场的投资环境、东盟市场结构的不完全性及行业等因素综合分析入手,运用国际企业经营地点选择理论分析东盟市场的自然环境与资源、运输、劳动力、市场等相关变量;分析东盟市场的三个不同层次的次区域经济区的优势与劣势,同时对三个次区域经济区分别结合实例提出相应的策略与措施,并就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投资地点选择时如何做出正确决策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娄伟 《技术经济》2020,39(1):156-160
智慧技术及无人经济范式正在解构诸多传统的区位理论规律及定律,推动地理环境决定论、产业转移、产业布局及产城融合等理论的创新:在无人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领域,劳动力数量及低成本不再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关键要素;人口承载力低不再是制约产业区位选择的绝对瓶颈;产城融合带来的人口集聚等社会经济边际效应弱化。"胡焕庸线"西北部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在传统区位理论架构下难以大规模发展各类产业,而智慧技术及其物化工具的应用有利于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