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沈善增 《沪港经济》2008,(12):74-74
“和其光,同其尘”,语出《老子》,现在通常的译解是,“含敛光耀,混同尘世”。我进一步解释为“共享光荣,分担艰难,同甘共苦”。后来读了《乐记》中关于“礼”和“乐”的性质、功用的论述,才知道我的理解与《老子》说“和其光,同其尘”的本意还是有相当距离。  相似文献   

2.
谭红 《中国西部》2012,(21):28-29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齐家、治国、修身、正己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经文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宽厚,济世为民,为而不争,大智若愚,恬淡自处的为人之道。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一部公认的哲学著作 ,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讲了不少有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的话。如 ,《老子》第二章说 :“为无为 ,则无不治。”治者 ,管理、治理也。如我们能把《老子》中的辩证思想和企业管理的一些思想挖掘出来 ,为实践服务 ,指导企业发展 ,必定是十分有益的。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讨。一、“道”与企业文化“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老子》五千言 ,通篇讲“道”。明了“道”的含义和基本思想 ,是运用“老子”智慧、搞好企业管理最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老子》全书共讲了七十三次“道”。《老子》第一章第一句第一…  相似文献   

4.
刘秉亚 《魅力中国》2009,(14):25-26
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经学的主流思潮,它以《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而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一个阶段,其主要代表阮籍和嵇康更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理论,是老庄思想的继承者,同时又为玄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行道 《魅力中国》2010,(23):324-324
“道”反映了老子世界观的根本内核,他的思想体系和政治主张无一不是从“道”的原则出发的。“道”这个字在《老子》上面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所有的“道”字,符号形式虽然是同一的,但在不同章句的文字脉络中,却具有不同的义涵。正因为“道”是老子思想学说的根本(核心),所以掌握了道的内涵,有关“道”的其他问题都可以随之而解开。  相似文献   

6.
楼观台因大思想家老子在此著述《道德经》,而成为中华文明的圣地之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道”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祖庭圣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之誉,被尊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老子》“贵道”思想与管理张鲁建一《老子》相传为春秋末年的老聃所作,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哲学著作。《老子》一书,文约义丰,虽仅五千之言,却包含着十分深刻和丰富的哲学思想。它虽主要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其内容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诸领域,对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善增 《沪港经济》2008,(10):79-79
《老子》还真本第一篇德章,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就如开天辟地,此语一出,决定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走向。 《老子》是中国第一本站在民本立场上专对王侯说的政治哲学书,这句话里的“上德”、“下德”不是指一般的人,而是指君主,一级政权的所有人。  相似文献   

9.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首要经典,它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构建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观念的宏大哲学体系,五千言激越三千年,对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当今时代,《老子》所蕴含的“合理内核”仍然值得我们很好借鉴。本文想就《老子》与治县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文文 《魅力中国》2010,(6):325-325
老子道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道”,而“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贯穿于整个哲学体系。他认为统治者不要违反自然法则,不要妄为,以“无为”的方法和态度去处事和治理国家,以达到“无不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曾在我国历史上产生过很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任法融论道     
“道”是五千年前黄帝提出的,沿至春秋时,老子降生著述《道德经》之后逐渐发展,而后普及于人类。先秦诸子百家“仁者仁”,“智者智”,众说纷纭。故序子对各家有其评,天下研究道的人们,都认为各自所学的是最高尚的。不过,他们研究的是道的局部,而不全面。  相似文献   

12.
"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的《道德经》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无论是对古代的治国还是现代企业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无为而治”与企业执行力提升的有机联系,分析了实现“无为而治”的途径,并且利用CAS理论解释了企业执行力与员工执行力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黄应 《中国西部》2013,(30):86-87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其意为知道满足的就不会受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老子还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是说(对名利)过分的爱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其说的还是要懂得知足和知止。知足和知止,实是给自己留足了进退的空间.进进出出都能做到从从容容。  相似文献   

14.
杨敏 《西部大开发》2011,(4):157-158
《老子河上公章句》是一部现存最早注释《老子道德经》的著作,作为黄老道家思想的承袭之作,治国与养生合二为一的思想特色非常突出,它以“道”为基础的天人相通、神行合一的养生思想和调摄精神、持守精气的具体养生方法,为进一步完善道家养生思想和创立道教养生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静 《魅力中国》2014,(24):211-212
一、是与非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句出自《道德经》的名言据说被悬挂于海德格尔的书房。海德格尔的思想是否真的受到老子思想的很大影响?海德格尔为什么会对中国哲学尤其是老子思想感兴趣呢?海内外学者对此的看法并不一致。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海德格尔对老子思想曾经进行过研究,并在自己的思想中给予了一定的阐发。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莱因哈德.梅依和亨利希.威耶冈德.皮泽特。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2008,(5):16-17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最近“火了”。 据新华网甘肃频道报,为打造“老子飞升地”的知名品牌,传承弘扬老子文化,甘肃省临洮县计划投资8000万建造“老子文化园”,并拟定于2008年5月召开“老子文化节”,即第二届“老子文化国际论坛”。  相似文献   

17.
平彦鸽 《魅力中国》2010,(23):312-312
《道德经》是老子重要的哲学理论著作,书中“无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本文从“无为”思想的含义出发,辨证地分析老子的哲学思想,它对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以及治国安邦都有启示。  相似文献   

18.
梅冬贵 《魅力中国》2010,(7X):128-128
"道"是老子哲学大厦的基石和核心,理解和把握老子思想,必须从"道"开始。"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恒无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道是恍惚之"道",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也者,道之动也","道"的运动就是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要尊"道"贵"德"。  相似文献   

19.
谭红 《中国西部》2012,(Z2):28-29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齐家、治国、修身、正己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有经文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它向我们展示了博大宽厚,济世为民,为而不争,大智若愚,恬淡自处的为人之道。作为教师,则应以智者的清醒,将"上善若水"的境界更好地扩展与提升,拥有美好的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20.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我国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其思想体系中也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本文从老子"无为"的管理原则、"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弱者道之用"的管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挖掘老子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