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洪军 《魅力中国》2010,(10):60-6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审美观,通过剖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说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无论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及处理手段等都和“天人合一”的审美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神,同样也是现代建筑艺术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高瑞菡 《魅力中国》2013,(25):100-100
中国画是用线的艺术,线条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上有它独特的概念和作用,中国画的线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质的表现形式,所以说中国画的发展历史也是一部线的发展史。中国画的线务有鲜明的书法趣味,中国画使用的线条是中国书法的线条,无论写意还是工笔都是这样的。这些线条的表现是用书法的方法“写”出来的。中国画线蒂所具有的点画勾勒、运转自如的节奏感。形成了线条的丰富性。使得中国画的用线具有突出的音乐之美和丰富的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3.
陈苏丽 《魅力中国》2011,(4):264-264
在今天,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遭到了史无前例最为严重的无情消解和蹂躏,或许我们对于艺术主体的人性精神肆意背离早已变得非常的适应和轻盈起来,在人与人之间的主体人性价质早就被臃肿的物质大刀所切割,如果我们把当代中国艺术比喻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即:上一代与这一代,这一代与下一代二者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接。那么,就艺术自身的演变进程而言,必须要一个肠胃来吸收和消化;否则,艺术就得撑死。在笔者看来,这个肠胃就是艺术的主体人性价值,这既是艺术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语境的内在要求,也是艺术本体价值意义的内在决定。  相似文献   

4.
丁鼎 《魅力中国》2013,(26):95-95
没有继承艺术就没有发展。戏剧对戏曲艺术的继承从内在意义到外在形式都可以说是全方位的科学融合。本文研究了中国戏剧对戏曲艺术精神的继承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张洋 《魅力中国》2011,(17):243-244
线描线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尤其在人物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画的线描艺术能够娴熟地及传统的审美观念。油画艺术的表现方法主要以块面来呈现。而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主要用线各作为表达方式。表面上看似东西方艺术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实就艺术本身而言,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线条这种最简单表现方式在艺术创作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国画艺术和油画艺术中在对线条的理解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发展轨迹?二者又是如何进行融会贯通的?线条如何在油画艺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上这些问题,将是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本文中详细阐述的。  相似文献   

6.
荆改勤 《魅力中国》2010,(25):342-342
在当今,二胡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正因如此,它备受世人关注、喜爱,而且也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青睐,这些成就都是与以下几点密不可分的:二胡艺术孕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表现中国传统音乐之神韵;音色柔美淳厚,表现力丰富,能雅能俗,能文能武;演奏技巧变化多端,使作品更加丰富生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使二胡艺术走在各民族器乐发展之前列,这也得益于历代演奏家对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烟台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剪纸艺术中独具特色,在技法上的细腻程度与人物的创新上也在中国处于一流地位,特别是俗称“剪毛功”和细丝线条之技法,号称“天下一绝”,被国内外贵宾和领导称之为不可思议的艺术。  相似文献   

8.
刘俊梅 《魅力中国》2014,(14):112-112
中国独特的新年画作为一种美妙的艺术作品,是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华。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材年画的发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演变,特征,内容和过程集中在朱仙镇年画艺术语言的木材特征的研究。创新点在于结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和具体的年画作品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造型、线条、色彩和构图几方面进行研究,打破以往的认识从新的角度出发去欣赏朱仙镇木版年画。  相似文献   

9.
陈希 《改革与开放》2011,(4):144-145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在结合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理解,分析了中国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认为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对科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对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反思与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艺术作品要真实生动地塑造典型形象,就必须写出它们的形状和神态,必须在审美地把握现实生活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摹仿自然的表象上,而是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突出地表现对象的个性、韵味和内在精神,力图通过抒情写意强调神余象外,创造出形神统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来。这是艺术典型创造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民间舞的内节律为切入点,从人身心节律的内在冲动和人文表达出发,论述了它对民间舞的源起、以及延续性和艺术性,同时它有着民间舞蹈传统文化艺术基因的复制性,它触动了中国民间舞蹈艺术中枢的同时,有着传统文化的内在活力,而且在身心与艺术合一的内外节律中构成我国民间舞艺术的灵魂,对它的重视和研究将有助于我国民间舞蹈教学的健康而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哲学大家们用专业性很强的哲学语言对“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与诠释,对于广大群众来说是晦涩难懂的,甚至误以为“哲学知识的普及都是哲学家的事情”。这与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是有出入的。文章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中国哲学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内在超越,自强不息,实事求是”等内容。这对哲学知识的普及与大众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与产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电信业50年发展中,政府产业政策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这一历史时期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阐述中国电信管理体制的内在矛盾。计划体制下形成的电信的极度短缺和改革开放后发展电信业优惠政策的确立,一方面使得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另一方面使得电信管理体制与高速发展的生产力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走电信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通过竞争来实现电信业的发展,然而这一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是改革政府通信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刘乃枫 《魅力中国》2014,(14):126-127
舞台表演是美的艺术,美的艺术是需要借助角色羡来表演.美的形态、美的旋律来完成的。表演在歌唱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重要作用。抉句话说,歌唱便是一种表演性艺术。情感是歌唱艺术的核心,情感的表现,体现了艺术的魅力。演唱者只有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要让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演唱者只有塑造艺术形象,才能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将歌唱技巧以及自身内在的情感融为一体去表达声乐作品。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歌唱艺术的一种表现。这种艺术表现。将精神与情感结合。充满感性色彩,具有感染力,能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绘画形式。和西方艺术比较起来,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强烈的风格特征。墨彩华韵书画同源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帛画,最为著名的是《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这些早期绘画已经体现出了后世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本特征。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画的线条不仅具有造型功能,更具有书写功能,其表情达意的功能更为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从属于文化范畴的一门艺术,它与文化的关系是非常直接而紧密的。书法不能脱离文字,具体地说书法写的是汉字,是与文字有密切联系的。我们知道,书法是以线条为造型手段的,这种普遍的认识似乎掩盖了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线条的组合,是以文字形体为前提的,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各具风格的文字形象。所以说,线条是书法的造型手段;而文字则是书法的艺术形象和本体,从书法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字书写的艺术。所以,我们应注意到文字本身的一些特点及对中国书法的影响:如文字的方块结构造形可以伸长或缩扁,以适应书法艺术造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朱少华 《魅力中国》2014,(8):229-229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通过人体动作的变化来表达精神情感,是人类精神外在的表现,并且随着舞蹈学科体系的发展,舞蹈教学过程也进入到专业化、程式化的学习流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的舞蹈艺术不应该只局限于技巧,而且更应传达一种审美价值的规范与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超 《魅力中国》2011,(21):81-81
沉寂多年的3D技术因为詹姆斯·卡梅隆带着《阿凡达》席卷了欧亚非,用其内在的精神和艺术气质为世界电影史的发展置下一笔重彩。在3D时代已悄然而至时,对于这种精神气质的探究不仅关系着将科学技术转化为艺术生产力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将对传统的电影美学理论起到重要的拓展。本文从技术美学、经济美学和文艺美学中探讨3D电影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圳 《魅力中国》2010,(35):294-294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创作规律上与文学和音乐是具有很大共性的,即都离不开作者内心情感的积淀和表达欲望的涌动。绘画是最直观的艺术形式,也是最能体现人的内在精神的语言形式之一,关于其创作规律,我们应该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刘楠 《魅力中国》2010,(6):362-363
在大致了解西欧金融史发展的脉络后,面对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这一问题,可以基于一个基本框架——大国崛起过程中对金融发展的作用以及金融发展对国家的反作用,通过对四个重要因素——贸易、黄金、货币、战争及四个因素之间的内在传导机制进行分析,阐述金融发展与大国崛起的相互关系,并且在总结一系列历史史实及经验后,分析当前金融危机这一大的全球背景之下,中国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