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专家咨询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之间的渊源关系和发展特点。研究表明传统武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练功内容,兼有功法、格斗、套路三种练功形式。竞技武术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作为体育项目与国际体育接轨,为了适应现代竞技体育的需要,在继承传统武术精华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发展演变成为现代的武术运动,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即是传承又是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坤 《魅力中国》2014,(20):211-211
竞技武术是现代武术的辉煌,其现实意义却是传统武术不可替代的,它以高难美新为发展方向,只有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进行大胆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才能确保竞技武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了传统武术自身的发展弊端,分析了影响传统武术发展的客观因素。认为在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机制因素的制约下,造成了优秀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断裂。因此提出,要通过建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机制,完善对传统武术及其文化开发的管理机制,促使传统武术得以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4.
从品牌战略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进行全面剖析。中国武术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下:竞技武术难度过高,不易普及推广;传统武术缺乏统一教材,推广时杂乱无序;段位制武术不易科学量化。中国武术进一步发展,必须塑造武术品牌、建立武术标准化、以连锁式经营来推广。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截拳道课程引入公共体育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旨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武术精神,挖掘截拳道文化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中的内涵价值。研究认为:截拳道技术倡导练习者在与敌对攻时要始终采取全方位自由搏击的策略,可谓招式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延续传统武术文化血脉、满足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自卫防身技能三方面的需要构成了截拳道课程开设的现实依据,高校具备开课条件,素质教育的深度发展也为截拳道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任津橘 《魅力中国》2014,(18):10-11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武术因其特有的功能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从科学的武术价值观的确立、武术需求的激发和满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武术活动的开展扣社会主义建设的融合等途径来加以考量和筹划,形成符舍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略。使传统武术持续健康发展。功能全面发挥,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文献调查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自身发展现状和境外体育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阐述了中国传统武术未来的发展对策,希望能对传统武术改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中,以“军国民教育”为载体的“兵式体操”因为尚武而走进中国,作为重铸国魂的途径。武术取代“兵式体操”走进学校的最直接原因也是因为尚武图存,振奋民族精神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阐述出尚武精神与武术走进学校的原因。即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应以我国固有的国粹体育,取合国外运动,冶于一炉,与时具进,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9.
央视"武林大会"的成功播出,促进了传统武术商品价值的开发。在商品社会,传统武术与竞技体育一样具有商品性。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传统武术的商品性,并对"武林大会"商业化发展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武林大会"在还原传统武术的本来面目,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了有益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学生对跆拳道的喜爱论及中学武术课的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市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武术在中学开课率不高,学生喜爱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学生喜欢跆拳道的比例高于武术。在中学开设武术课事关中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教育、宣传等部门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1.
《东北之窗》2011,(6):120-121
2008年11月,一则来自“南少林”的消息轰动武林:刚刚在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得两枚金牌的“神州剑侠”,又在“2008年南少林华夏武术套路散打王争霸赛”上,再度凭借其成名绝技“少林杆子棍”、“滚龙板门刀”、“螳螂扑蝉拳”和“游龙追魂剑”一举摘下四枚金牌,同年被评为“世界著名武术家”和“世界武林百杰”的李宗贵被推选为2010年“武当山国际武术大会”推广大使,并被评为“世界武术拳种代表人”。  相似文献   

12.
杨璠 《魅力中国》2010,(24):18-19
本文通过对正安县农村中学教学现状的访谈调查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正安县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武术教学现状。从武术易于开展,是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客观需要,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学生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和领导对武术的高度重视等方面,论证武术在正安县农村中学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加强武术师资培训,广泛宣传武术活动,对武术教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和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促进正安县农村中学武术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它凝聚了中国人对天、地关系的理解,体现和平、包容的心境和优雅、自制的情趣,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和延续力,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气势,成为我国展示文化软实力及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武术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传统体育的关键突破口,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性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文化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和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应当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研究,把体育这一传统文化彰显出来,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德荣 《魅力中国》2010,(31):167-167
从武术文化和技术的视角来研究趣味田径对重构学校武术新体系的必要性。通过对当下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梳理和剖析,以及趣味田径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技术提高的作用,得出学校武术在趣味田径的营养下,走进一个属于自己文化的、身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普通高等学校武术教学,从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和分解法八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武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改进方法,使武术课教学尽快步入科学化、规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任津橘 《魅力中国》2010,(9X):74-7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郑州市高校的武术课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校领导思想意识还比较淡薄,高校的武术场地和器材严重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武术教材滞后于当前武术教学的发展。为了解决武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郑州市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建议。为促进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武术教学的优化,以及武术的推广、普及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竞技武术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为竞技武术健康的发展寻求道路,为武术的传承和复兴提供思路。方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文献法和调查法获得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大量详实的资料。结果:竞技武术奥运发展,竞技武术市场化改革与发展,竞技武术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等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从社会需要角度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才能使竞技武术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具有健身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上,还体现在武术的技击性特点与功能上。发展中国武术必须完善武术产业市场,奠定武术发展的经济基础;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保留武术固有的风格和特色;必须重视武术科研。挖掘武术的深层价值,创建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奠定武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考察了传统武术教学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分析了FLASH、CIA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在武术教学应用的优势,认为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既可以解决教师上课人数多讲解难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学生练习时间不充裕的问题,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的武术和中医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其以其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世界上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武术与中医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国人的关注和研究,发扬与挖掘中医和武术文化,使其蓬勃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