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石林申遗成功后,加大了遗产资源保护,促进了遗产旅游,但是村寨居民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凸显了遗产地资源保护与村寨发展矛盾.为了协调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维护原住居民利益,本文深入遗产地33个村委会对村寨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经过分析,提出了"以旅哺农"的具体扶持对策,增加遗产地村寨居民收益空间,以便协调人地系统矛盾关系,构建遗产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西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堪称祖国的文物宝库,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投入的加大,西部的文物资源将会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一批地上地下珍贵的文物遗产将进一步得到调查,发掘和保护。同时,文物资源优势的发挥将进一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西部的经济社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曹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15-118
文章认为,旅游业是西部各省区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对环境资源的依存程度很高,其快速发展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盲目性问题和保护缺失问题,使得许多旅游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以云南、陕西和广西三省区为例,对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一务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西部,文化是比能源更加重要的资源。文化资源必将成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最大的和持久的优势。而文化生态既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资源生长的土壤。西部要保持自己的资源优势,就必须保护好西部独特的文化 生态。但在今天,在西部大开发和全球化的脚步急速迈向西部纵深处的时候,在西部人的生存走向全面现代化的时候,西部文化生态却面临急剧消亡、永不复返的现实。 为此,本刊特辟“文化生态保护前沿”,及时报道西部文化生态遭受破坏和得到保护的动态,以引起全社会对文化生态保护的足够重视。本刊通过此栏目呼吁全社会: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千万别忘了保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苏娜 《北方经济》2015,(6):71-72
一、资源税改革的背景
  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有偿开发原则是资源税制度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资源,还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但我国现行资源税制度未能发挥这种功能。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利用当地资源和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也十分严重。因此,为了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长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类型资源,必须对现行资源税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陈晓燕 《中国经贸》2012,(14):101-102
2011年CPI的持续上涨和央行对信贷投放的紧缩推动了票据市场融资利率的一路走高,促使票据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力推、投资者青睐的理财品种。但由于传统票据理财产品基本采用的是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模式,其受银信合作监管政策影响发行低迷,商业银行转而采用票据受益权转让模式开展票据理财业务。由于自身独特的优势.票据受益权转让模式理财产品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票据理财业务的一种新模式;但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及监管层面考虑,商业银行开展票据受益权理财产品面临着自身操作风险和政策性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该新模式的规范发展,以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票据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和危机区,如果只求规模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不认真保护、治理和建设,就可能会使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最终导致西部地区经济、资源、生态、人口和社会无法协调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目标也将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实际上,我国西部矿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独具特色,研究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对保护我国民族文化产业,实现西部大开发宏伟战略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是利用绩效棱柱模型,对西部旅游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生态补偿机制是对环境资源的生态价值保护与损害之间的经济利益调整。无锡从太湖综合治理现实要求出发,基于城市发展和生态治理的有机互动,以政府为导向、市场多元参与为主体,以沿湖企业和居民整体搬迁、定点集中为路径,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产生了较好的生态保护、资源升值、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居的综合效益.探索建立了基于环境资源价值理论、环境经济学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一种经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99年党和政府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以来,新疆就变成了国内外瞩目的地方,成为投资的热土。这对长期受经济发展滞后困扰的新疆来说,无疑是一次历史性机遇。能否抓住这一大发展的契机,对新疆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乃至边疆安全都有重大意义。新疆地处亚欧大陆桥枢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新疆的生态环境不仅十分严酷,而且非常脆弱,必将制约开发的过程,直接影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环节,只有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好新疆的丰富资源,也不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加快新疆发展的步伐,实现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拟从分析新疆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对新疆环境的保护和建设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唐国辉 《广西经贸》2000,(11):18-2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加快西部大开发必须着眼于辩证法,正确处理西部大开发的硬环境与软环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的辩证关系,走科教兴西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自然与历史、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数字平台是运用现代的多媒体、 数字化技术使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是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利用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TPI6.0管理系统建设该数字平台,对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及加工转换,对展示和保护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将会起到重要重要.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一直以充分利用西部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水能为重点,但是不能忽略水电建设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这可能危及今后西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马克思主义及科学发展观,以辩证的方式立足于合理的生态价值观是进行西部水电开发、保护西部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的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邹磊  田黎 《魅力中国》2014,(8):8-8,10
旅游也已经成为发展西部经济的先导产业。我国少数民族大多集中居住在西部贫穷落后的地区。如何利用和保护好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挥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以江口县土家族村为例,重点探讨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政府职能的发挥,以及其与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却相对落后,关键在于没有将文化资源优势很好地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文章以西安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实践为例,提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机理框架,分析其主线、重要载体、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具体路径和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对策建议: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加强高新技术、创意对文化资源的转化;提炼文化特色,塑造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旸 《特区经济》2009,(8):135-137
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的载体,是生态旅游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生态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如何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自然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生态旅游是一种与当地居民联系密切的旅游形式,因此,生态旅游资源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就需要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在我国生态旅游法律体系并不健全的情形下,村规民约作为一种得到当地居民认可的,并且能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体系,对于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应该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资源在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并存,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以及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繁荣等问题应该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论述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使民族文化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既得到保护又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人口、资源与环境相协调和平衡的原则,通过了解西部地区土地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西部地区土地资源面临的土地承载力超负荷,人口无节制的过快增长、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耕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等问题,解读西部大开发土地资源保护政策,提出土地税费政策和基础设施占用耕地的补偿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果陕西、重庆、四川能够联合起来,充分发挥三省市已有的经济、资源、教育、科技、交通和地缘优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部优先建设一个经济总量相对较大、资源互补、合作多赢的“陕川渝西部(核心)经济圈”,对三地和整个西部而言,都将是区域合作的一个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保险受益人丧失受益权规定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法》第六十五条与第六十四条相矛盾 我国《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可见,受益人丧失受益权的法定情形是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即使受益人不是出于获得保险金的目的,只要他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受益人都丧失受益权。然而,根据《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被保险人死亡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