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瞄准产品精准发力 今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5月19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对外公布,要求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5月18日,《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发布,针对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组织实施十大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2.
倪卫涛 《价值工程》2013,(20):33-35
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参与到制造业生产活动中,这种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促使价值链向面向服务的价值链重组。文章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因,以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前后价值链的构成分析为基础,阐述了制造业服务化给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为进一步优化制造业价值链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泰州是苏中重要的工业化城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基础,在低碳经济视野下,加强新型制造业的发展研究,对于促进泰州区域经济增长和苏北各地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潮商》2014,(2)
正由汕头市发改局牵头研究编制的《汕头市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近日审议通过。记者了解到,汕头市将通过科学的规划引导,着力推动汕头制造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产品高端)、从"规模企业"向"规模品牌并进企业"(企业高端)、从"无序集聚"向"创新集群"(组织高端)、从"汕头制造"向"汕头创造"(价值链高端)的战略转型,实现工业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处在"微笑曲线"价值链的中低端。要科学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破我国制造业价值链低端的路径依赖,实现向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移动,必须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握战略与政策导向,科学地处理好跨产业价值链的联动升级关系。从组织、创新、模式三个维度分析,我国制造业要通过产业组织范式演进、技术创新范式变迁、加速先进制造模式应用等三个大的方面加速从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6.
高端装备制造是什么?这是我们普通百姓原本很难界定的一个领域。为此,我专门上网去查了查,在百度的解释中,高端制造产业是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技术上高端,表现为知识、技术密集,体现多学科和多领域高、精、尖技术的交叉与集成;价值链高端,具有高附加值特征;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发展水平决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高端制造产业既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高端部分,也包括新兴产业的高端部分。  相似文献   

7.
常俊红 《大众标准化》2011,(Z1):141-143
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总有新技术的出现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并带来产业格局重新洗牌。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因此就英国政府提出以创新重振制造业计划加以分析,重点介绍英国高价值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发展战略的关键支柱,以及技术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方面等。在此基础上,分析该战略给我国制造业从价值链低端到高端转型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9.
王友军 《企业导报》2012,(22):127-128
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庞大的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对淄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战略举措,促进制造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把淄博打造成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辐射区。  相似文献   

10.
胡迟 《上海企业》2014,(2):56-59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础性内容.“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在遭遇“内忧外患”及上下游“两头受压”的逆势局面中,着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基于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转型升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总体而言,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