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到最近愈演愈烈的欧洲债务危机,已经给国际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这两次经济危机中,主权信用评级机构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是主权信用评级?信用评级行业垄断地位又是怎么形成的?本文首先对国家主权信用评级进行介绍,进而对主权信用评级行业的市场进入状况进行简要分析,最后给出了中国打造国际性主权信用评级机构措施,以及我国主权信用评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对金融监管体系及信用评级业监管的反思,而"欧债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各国认识到发展本国信用评级行业的重要性.可以说加强本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与建设,是最近两场危机以来各国所达成的共识,总的来看,信用评级监管改革不失为一个宏大而重要的命题,既涉及市场自由与政府管理的平衡、监管与民意的博弈,也对市场参与者风险管理的实践和交易习惯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也决定了监管改革之路漫漫而修远,需要监管层和市场主体共同思考.  相似文献   

3.
金融体系的全球化使美国次级债危机很快在全球蔓延开来,并逐步演变成了一场全球信用危机,一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危机中备受指责,也暴露出美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弊端。这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为我国债券市场信用评级制度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债券信用评级被降开始.市场关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可能出现再次衰退的担忧就不绝于耳。同时投资者对于中国再一次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树立全球增长信心的希望也一再被提及。但是中国近期的宏观政策虽然表达了对国际形势的关注,却没有像2008年底那样对外部危机作出迅速的反应。  相似文献   

5.
1月13日,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下调了法国、意大利等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这使市场对欧元区和欧元的信心继续丧失。自2011年以来不断扩大的欧债危机将欧元区以及欧元都拖入泥潭,难以自拔。截至目前,危机救助问题仍不见起色。加之2012年欧元区又将进入偿债高峰,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抛弃欧元的风险升温。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信用评级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角色功能逐渐异化。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归纳总结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对次贷危机后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7.
月度人物     
蒙代尔建议中国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欧元之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表示,中国应加强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他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例,说:如果政府自己的信用都有问题,怎么可能指望政府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进行经济扩张?  相似文献   

8.
作为债券信用评级的发源地,美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付费模式、监管授权、多重评级等方面都有过不同的实践。近年来,针对次贷危机中该行业暴露出来的评级虚高、评级选购、监管套利等问题,美国多弗法案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历史较短,模式也一成不变。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调整的历史,以及多弗法案给出的解决思路,能够为完善中国信用评级制度提供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在监管授权、评级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双评级制度、付费模式、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相对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差距,会因为二度危机而迅速缩小。 8月5日,标普破天荒调低美国国家信用评级,点燃了世界第二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线。这次美国国家信用被标普从AAA调低至AA+,其影响力远远大过欧洲债权、全球性通胀和资产泡沫的破坏力,主要是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债主、最大的世界货币国,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任何国家和地区——美国的问题不是美国本身,而是世界的问题。因此,美国再次发生危机,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全球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0.
关于构建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信用评级制度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机制,虽然保险信用评价制度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信用评级机构还比较少,信用评级制度急需完善。文中从各个方面讨论和思考了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构建问题,对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力 《财会通讯》2008,(11):111-114
我国保险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的急速扩张导致忽视了信用风险的控制,而根据入世承诺保险业全面对外开放,则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保险公司的信用危机。较高的信用评级有助于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信誉度和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但我国在评价保险公司信用方面至今还没有具体的标准,造成了客户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了影响财产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的因素,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财产保险公司评级,并对提高我国保险公司的信用水平和建立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信用评级体系弊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危机中备受指责,通过对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的作用分析,揭示信用评级机构的漏洞,警示我国要规范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起到评价信用等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微 《价值工程》2012,31(15):140
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被美国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垄断,而三大机构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前瞻性近些年备受质疑,各主权国家的金融安全和产品定价权受到威胁。中国在国际评级市场中要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中国评级机构能否顺利进入由美国垄断的国际评级市场,针对均衡结果提出对抗垄断的评级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11日,大公国际第一次改写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历史: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和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给予中国在内的9个新兴市场国家的评级,要明显高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结果,但对欧美18个国家的评级则一致低于后三者。那次评级结果的公布,犹如一记重磅炸弹,很快引起了评级业内外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吴江涛  魏广远 《企业经济》2003,(12):164-165
信用评级于20世纪初产生于美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不断发展完善,并且逐步拓展到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今天,信用评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对世界各国信用评级制度和信用评级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经济和管理环境在推动信用评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国等发达国家信用评级的发展过程来看,信用评级制度能够在其市场上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占发行额40%的债券不能如期履行债务,客观上要求评级机构对发债企业信用情…  相似文献   

16.
孙吉乐 《企业导报》2011,(15):96-97
信用评级对主权国家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任何一次主权信用评级的改变都将引发一连串的反应,信用评级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当今美国评级机构独霸世界评级市场的形势下,如何推动中国评级机构的发展,并谋求一席之地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由于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对此,应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并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评级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研究;三是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内容风险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恰逢多事之秋。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烟云未散,欧美债务危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中国动车事故接踵而来,全球经济进入后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3,(24):127-128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惠誉于2013年4月9日宣布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主要理由是中国金融风险增高和地方债务问题。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否具有可控性,能否像欧债危机一样引发经济危机。笔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11年9月12日,道格拉斯·彼得森就任标普总裁之际,正值标普下调美国长期债券评级不久。来自公众的责骂、监管机构的调查和斥责不断,而因次贷危机的余波还不得不接受美国司法部的传讯,留给他的绝不是风平浪静。近几年,信用评级机构一直处于风口浪尖,面临许多非议。因为替结构性次贷产品打出高评级,没有及时警示市场风险,信用评级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