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中国企业再造的背景分析一句谚语说,幸福的家庭是一样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而企业则可能与此相反,成功的企业可能各有各的成因,但失败的企业却总有一定相似性。根据经济学的木桶原理,导致中国企业在近几年失败的一些致命的短板可归纳为以下几块:一是迷恋成功而固步自封。我们通过对陷入危机的大企业分析后发现,最令他们困惑的一个事实是,恰恰是那条曾使他们兴旺发展的道路,最后把他们带入了这步境地。企业把以前一次成功当成永久性成功,把一个方面的成功当成企业本身的成功,而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却由于对成功的过…  相似文献   

2.
随着CI热,导入CI成了企业的时尚,其中不乏有盲目者,失败者。导入CI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方式导入,最终结果是什么,这些都是导入CI应深入思考的问题。秦池集团与深圳明天开缘策划公司组织的CI战略研讨营活动,让人耳目一新。研讨营活动让秦池集团的每位高中层干部思考问题,认识秦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提高了他们的理性认识,并且通过研讨营的活动,实实在在地激发了高中层干部的创业激情,这对企业发展是最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类推创业,成功的企业大都有相同之处,失败的企业则各有各的原由.本案例试图通过对成功的机会型创业企业的创业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分手的季节     
《中国企业家》2008,(16):24-25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话也是二十多年来中外合资企业的写照。在经历了当初的幸福甜蜜合资后,他们开始同床异梦、争吵不断,而后大多数选择了分手。  相似文献   

5.
企业识别"CI"它作为一种企业形象的战略理论最早诞生于欧美,后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二、三年我国许多企业导入CI,大有形成"CI"热的趋势。"CI"作为一个系统"CIS"、包括视觉识别(VI)、行动识别(BI)与理论识别(MI)三个方面,其总体目标就是要把企业自我认同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以信息化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从而在企业内外突出表现出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鲜明个性。"CI"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技法要使它获得成功;企业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整体形象的重要性。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是企业实态在市场上的反映。以往这  相似文献   

6.
朱厚玉 《企业研究》1994,(10):15-17
CI(Corporate Identity)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经营战略,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竞争力、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独特魅力正逐渐被众多企业所认识,不少企业已着手导入CI,一股CI热潮正席卷中国大地。但由于CI传入我国时间不长,人们对CI还缺乏充分的认识,一些企业在导入CI时仓促上阵,盲目引进,使CI走入了初级、简单、模仿、随意性和被异化的误区,影响了CI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正确把握CI的创意导向,增强中国CI的创意性和生命力,对提高企业形象力,促进企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CI的发展时间不足10年,但势头极猛。据统计,从1990年起,导入CI的企业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递增,仅1996年,至少有800家企业较完整地导入CI。究竟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如此青睐CI,为什么CI在中国的发展会如此神速呢? 我认为,中国CI的三大基础决定了中国CI的发展。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识别(CI)作为企业形象战略体系,就是企业整体经营的战略措施和塑造企业形象力的有效手段。企业识别,英文为CorporateI-dentity简称CI。最早推行企业识别计划的是美国的IBM公司。IBM公司的成功实例,激起了许多美国的先进企业导入CI。初期导入CI的企业有美孚石油公司、远东航空公司、西屋电气公司、艾克逊公司等。70年代时,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革新世界各地可口可乐标志,采取了统一化的识别系统。上世纪60-70年代,CI开始传入日本。一般认为,企业识别是一种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是运用视觉设计与…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的世纪,十分重视和强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并把它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是企业振兴、持续发展之康庄大道。管理是企业的振兴之道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对于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今天,家庭暴力就是家庭不章的一种现实表现。而家庭暴力带来的不幸,给无数女性带来的往往是永远的痛。在中国,到底有多少女性在承载着家庭暴力的伤  相似文献   

11.
金错刀  曾兰 《中国企业家》2007,(11):106-107
不同于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对于高成长企业而言,不幸的企业却都是相似的,他们都困扰于一个共同的难题:管理。《中国企业家》专访了清  相似文献   

12.
企业形象实质上是广大消费者与公众对企业实态所持的看法和评价。而CI战略的导入就是为了全面提升企业实态,并通过系统化的传播系统将有关的形象准确无误地传达给消费者与公众。由于内外部营销环境的差异,各国和各企业所采取的CI模式也各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存在着三种基本模式:视觉识别模式(美国)、理念识别模式(日本)和综合型模式(中国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CI──企业形象设计已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一些企业在CI领域里的成功,更使CI成为企业在管理、营销和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由于对CI的认识、理解不够全面或存在偏差,至使CI导入失败和流于形式,甚至有些还造成原有优良形象的破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CI导入过程中操作上的失误,也有对CI缺乏正确和全面把握的原因,这其中,缺乏对当前CI操作模式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是造成一些企业走入CI误区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在这里探讨这一问题,对…  相似文献   

14.
鲁冠球的管理观龙伏佑,宋华明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样,一个效益差的企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一个效益好的企业,则肯定有一条共同的原因:管理严格而科学。管理,对于企业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  相似文献   

15.
企业的生死定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托尔斯泰曾有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企业来说,则应反过来讲,失败的企业都是一样的,成功的企业各有各的成功。失败总是那么简单,成功总是如此复杂。企业的管理存在一些基本的定律,即便是违反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企业就会失败,企业的失败往往都是因为违背了这些基本定律中的一条或几条。但是,即使遵循了所有这些基本定律,企业也未必一定能成功,因为企业成功只有必要条件,没有充分条件。那么,企业的基本定律有哪些呢?让我们从一些著名企业的兴衰中寻找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6.
CI登陆中国短短几年间,CI热潮已吹遍大江南北,“企业形象”一词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屡见不鲜。许多企业家都意识到企业形象的重要性,纷纷导入CI。CI战略的巨大魔力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CI幼稚病也相当流行,社会上对CI的认识还存在诸多误区。那些导入CI失败的企业,多半是由于其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对CI的认识有误。因此,走出CI认识的误区,建立起对CI的共识,对CI在我国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特许企业喜欢把自己的体系称做“一个大家庭”。有道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一方面,有的企业“加”而不“盟”、“连”而难“锁”,虽然看起来是做大了,但却多了无穷烦恼,反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中,CI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正逢苏州市盲聋学校新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之际,导入CI战略,其设计与实践的过程,让笔者有机会对学校的过去、今天和明天有了更亲切、深刻、真实的感受,对校园CI的设计也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CI是英语形象识别(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和简称。这种形象识别50年代发端于美国,并以视觉识别为主要特征,通过某一个标志,使人们认识某个企业并产生好感和深刻印象。对年代,日本企业导人CI,把美欧企业的美容和风格设计思想与其“企业一家”的文化理念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CI理论。肥年代,CI逐步成为一种战略,很快风靡全球。所谓CI战哈,概括地讲,就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传播和管理的一体化战力。实践证明,凡导入和运作CI战略较好的企业,其经营绩效和信誉度及美誉度都有提问。我国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导…  相似文献   

20.
业务流程再造七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就有一位著名外国作家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把这句话的意思套用在公司管理上——成功企业的管理都是相似的,而不成功企业的管理则各有各的原因。一个企业要实行业务流程再造,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最基本的原则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重新安排业务流程。但这是不是说,业务流程再造就没有任何规律呢?不是的,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存在的,那就是——业务流程再造七步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