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储蓄国债是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纳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的国债。我国自1994年开始发行凭证式储蓄国债,2006年推出电子式储蓄国债。早期我国的储蓄国债深受个人投资者青睐,排队抢购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个人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储蓄国债的销售热度有所减退,结构性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对现行的储蓄国债发行、销售机制和方式提出了挑战。本文拟借鉴英、美等国储蓄国债发行与管理的成熟经验,对现阶段我国储蓄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管理,规范储蓄国债(凭证式)业务发展,人民银行与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储蓄国债(凭证式)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3月1日起施行。人民银行表示,储蓄国债(凭证式)是我国储蓄国债的首个品种,最早可追溯到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发行的国库券。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当前储蓄国债发行面临困境,从国债产品设计、销售机制、投资主体、投资渠道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储蓄国债发行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储蓄国债(saving bonds)是指一国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引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一种不可流通国债。我国储蓄类国债自1994年发行以来,已二十余载,因国债信誉度、安全性、稳定性、收益性高的特点,一度成为备受追捧的"金边债券",在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及满足群众投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了储蓄国债的发行。本文就东营市中心支库国债发行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发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储蓄国债是政府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流通国债,作为“金边国债”,备受广大投资者青睐,其发行规模不断增大,发行方式不断创新,但由于目前监管中存在一些缺失,给基层央行储蓄式国债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监管’瓶颈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6.
赵雅清 《品牌》2012,(2):72+74
<正>一、我国储蓄类国债的发展现状储蓄国债是一国政府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以吸收个人储蓄资金为目的,满足投资者中长期储蓄性投资需求的不可交易国债。按债权记录方式的不同,我国的储蓄国债分为凭证式国债和储蓄国债(电子式)两种,期限一般为1年、3年和5年,利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凭证式国债在财政筹资过程中一在承担着主渠道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储蓄国债是针对这些不足的又一次金融创新。本文分析了储蓄国债的优点和创新,并指出了储蓄国债在发行和管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债既是国家财政应对赤字的工具,也是普通民众和金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金融产品,国债发行不仅关系到财政政策的实施,还关系到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分析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特征和投资意愿对于国债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储蓄国债投资者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投资者购买国债意愿影响因素,并提出储蓄国债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梳理欠发达地区储蓄国债的现状,具体分析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监督体制、发行兑付管理、拓展农村市场三个方面,提出推进“国债下乡”、促进欠发达地区储蓄国债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孙凡 《中国市场》2012,(40):78-80
发行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规模是否适度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我国国债的发行数量历年来呈现增长的趋势,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最重要因素是居民储蓄、GDP、国债还本付息额和财政赤字等。  相似文献   

11.
自 1 994年我国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 ,这一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中央政府债券以其投资风险低、收益好、免利息税等众多优势 ,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不但成为居民理财的主要品种之一 ,也为募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 ,我国对这一国债品种的发行、管理方式不断完善 ,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凭证式国债的发行。正视凭证式国债发行中的问题 ,不断研究改进方案 ,将有助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国债体系 ,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新的动力。一、凭证式国债现状凭证式国债是以财政部为发行主体、以国家信用为保证、面向城乡居民和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的储蓄类债券 ,目前和记账式国债共同构成我国国债发行的两大主要品种。自 1 994年发行以来 ,募集财政资金逾 1 . 4万亿元 ,其发展阶段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 1 994 1 995年的初创阶段 ,1 996 1 999年的调整阶段 ,2 0 0 0年至今的完善阶段。就目前来看 ,凭证式国债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发行、管理模式 ,主要是 :银行机构承销、利率盯住储蓄、分段计划发行、人行监督检查几个环节。通过比较完整的发行、监管方...  相似文献   

12.
自去年以来,储蓄国债到底何时推出,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7月1日,这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债品种终于面世发行。  相似文献   

13.
事件     
《市场周刊》2008,(6):9-9
伊朗石油交易停止美元结算;今年将发行电子式储蓄国债;美国可能继续施压人民币  相似文献   

14.
陈共  李建军 《财贸经济》2001,(11):28-33
本文是从资金供应角度分析了居民认购国债额与其收入、储蓄之间的关系,得出现阶段储蓄性国债在年度国债发行规模中的比重不低于40%,在居民当年认购的国债额中的比重大体保持与非证券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民在未来5年认购国债的空间,并对政府可发行的凭证式国债规模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储蓄国债逐渐成为居民投资理财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研究2019年国债发行结构,发现国债销售中存在购买群体固化、理财产品创新影响销售量、股份制商业银行代销积极性弱等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尔寿 《光彩》2014,(9):66-67
正一度由热到冷的国债最近再次成为理财者的宠儿。财政部8月10日发行的3年及5年期储蓄国债,开售首日便吸引大批投资者抢购,有人清晨四五点就在银行门口守候。此次发售的储蓄国债利率分别为5%和41%,不但高于银行定存利率,甚至高于大部分"宝宝"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据统计,  相似文献   

17.
国债发行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收支差额、缓解对政压力和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发行规模是否适度既直接影响政府宏砚调控力度和效果.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及社会安定,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的角度,运用1990-2007年的样本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定量分析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影响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最主要的因素是财政赤字和国债年末余额,其次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储蓄,上述各个变量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最后,对如何较好的控制国债规模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商》2014,(10):16-16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0日讯(记者华青剑)今日,2014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电子式)开始发行,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最大发行总额400亿元。第一期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5%,最大发行额240亿元;第二期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5.41%,最大发行额160亿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形势变化,国债市场、投资者结构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储蓄国债投资者结构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储蓄国债投资群体结构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的国债发行规模偏大,债务依存度高,流通市场不够完善。要使我国国债体制跟上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国债必须从发行、流通、偿还制度上进行创新,推进国债利率市场化,实现国债品种多样化,促进国债期限分布平缓化及发行方式竞争化,推动国债发行市场投资主体机构化,提高国债市场运行效率,促进国债流通市场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